有史记载以来皇帝赐姓第一人是谁?

爱百科 61 0

  毛泽东对古今帝王将相多有评价,这其中,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尤其多。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帝王,起初不过是个泗水亭长,大字不识。但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后来慢慢击败秦国,又灭亡项羽,一统天下。因此毛泽东评价刘邦,说:“老粗出人物”、“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1964年,毛泽东对刘邦进行了再一次评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二。他说:“自古以来,能干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自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

  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主席说的刘邦用人得当至少是三个人,一个是刘敬,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韩信。张良,韩信大家都知道,而主席提到的这个刘敬,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实际上,刘敬起先是个小人物。

  刘敬,本姓娄。因为身份卑贱,史书中对他的生卒年都没有记载。《史记》中唯一提到的娄敬身份,就是两句:一个说他“齐人也”,可见他是个山东人;一个说他“戍陇西”,可见他当时属于编户。

  娄敬之受到刘邦重视,完全是个人有胆有识的结果,用现在的话叫“逆袭”。汉五年,娄敬本要被征调去戍卫陇西,当运输车开到洛阳的时候,娄敬跳下车来。他跳车干嘛?要提意见。给谁提意见?给皇帝刘邦提意见!

  我们不知道娄敬当时心里有什么算盘,可让你到北京,你敢下车去给领导提意见么?这个人真的很有胆量!

  娄敬不光有胆量,还有见识。《史记》记载说,刘邦身为皇帝,还真的召见了小百姓娄敬。【上召入见,赐食。】娄敬急头白脸吃完一顿饭后,提出了他的意见——这意见,就是主席提到的那个“建都长安”。

  定都,自古以来都关系到一国的命运,当时刘邦想要效仿东周,定都洛阳。

  可娄敬对这事儿是有过深入思考的,他告诉刘邦定都洛阳是一步昏棋。“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这是他兜售自己意见的开场白,意思是您打天下的那套跟周朝没法比,因此不能学人家周朝定都洛阳。

  娄敬应该不是个白丁,因为他通晓前朝故事,他从周朝的祖先说起,讲到周朝最终定都洛阳,直到周朝灭亡为止,阐明了一个道理——洛阳位居全国正中,和平时期,方便四方来朝,战乱年代,方便四方来进攻,所谓“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他告诉刘邦,您起家靠的不是德,而是战,“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您在洛阳定都,周围全是恨您的,这不是找刺激吗!?

  当然,娄敬还是个合格的下属,他在指出问题之后,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不如定都关中(长安)。关中金城千里,秦朝故都,天府之地,“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娄敬的一席话字字如理,给刘邦带来很大的震撼。刘邦为此询问各位大臣,这些大臣全是山东(太行山以东)人,自然都说还是洛阳好,但留侯张良却肯定了娄敬的分析。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没说的,刘邦“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定都长安”这一建言对汉朝后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的汉初诸王变乱、七国之乱都没有波及到长安。《史记》记载,刘邦为了表彰娄敬,说了一句话,“本来建议我定都关中的就是娄敬,‘娄’者,‘刘’也,这俩字读音差不多,以后改姓‘刘’吧。”

  从此,娄敬改叫刘敬,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我们知道,秦始皇首度称帝不过15年,秦朝就宣告灭亡,此后就是刘邦称帝。娄敬机缘巧合,成为第一个有案可查的被皇帝赐姓的人。

  看刘敬这个人,本身起自寒微,但他不抛弃不放弃,有胆量有见识,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由此可见,毛泽东提到他,不是没有原因的。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