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洱海地区房屋建筑工艺管窥(转载)

爱百科 71 0

1981年12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在大理市大展屯发掘了一座东汉时期的纪年墓,出土了一件四阿式庑殿顶三重檐房屋建筑模型。1990年5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又在大理市刘家营“七星堆”清理了一座东汉纪年墓,出土了一件为干栏式陶房屋建筑模型,另一件为庑殿顶楼阁式陶房屋建筑模型。3件房屋建筑模型现存于大理州博物馆。房屋模型反映当时那个时代的房屋建筑构造技术和工艺制作水平,是当时房屋建筑的缩影。四阿式庑殿顶三重檐房屋建筑模型,泥质黑灰陶,火候较高。

   该建筑模型由11件构件组成,连于第二层檐上面中央的小斗拱单缺失,现残存10个构件,残高51厘米,由底座和3层殿式房屋组成。

   底座为两层。下层是方形底座,平面呈正方形,腰部向上折收,下底边长16厘米,上底边长12厘米,厚3.8厘米。上层为平座,平面为方形,下大上小,下边长12厘米,上底边长11厘米,厚3.5厘米。

   第一层庑殿式房屋,由3个部分组成。上部分的顶为四面滴水式,每边有5~6条瓦垄,屋檐平直无反翘,四角各有一高翘的戗脊,脊端有4个乳突纹。中间斗拱为厚2.8厘米,边长10.5厘米的方块,方块的每一侧各有两个挑头,斗拱部分反而被省略,其上为庇檐,平面呈方形,边长为20厘米,下底面平直,四边有宽25厘米的檐缘,每边5~6根,4个转角处,各有一根斜直挑出的檐缘,中间留有边长14~15厘米的方形平面,一边与下层的平拱组合。下部分为楼房底层,高9.5厘米,下底面小于上地面,上底边长7厘米,四边侧立面上各有两朵柱头斗拱,无栌头,仅有弯曲的花拱和3个小斗,其上无枋。

   第二层庑殿式房屋与第一层庑殿式房屋的下部分不同外,其他部位基本相同。第二层庑殿式房屋的下部分为小斗拱,斗拱底面平直,便于承托上部斗拱,下底卡压在庇檐顶面中央的戗脊尾端,4个侧面各有一挑头。

   第三层庑殿式房屋与第二层庑殿式房屋的上部分不同外,其他部位基本相同。第三层庑殿式房屋的上部分为楼房顶部,平面呈方形,边长20厘米,下底面平直,与庇檐相同。顶作庑殿式,正脊残,较短,两段微翘,四角有戗脊,戗脊的尽端高翘。尾端脊与正脊相连,尽端有4个乳突纹,表明为檐缘上的筒瓦及其瓦当。

   庑殿顶楼阁式陶房屋建筑模型(图二),通高106厘米。

   上层面阔34厘米,进深因下层庇檐占去一部分,仅有14厘米。上层底部平置于下层庇檐后的墙体上,组合成楼阁式房模。楼上设有外廊,廊由月牙形角替承托,中段直落下层墙体。廊正面作四望柱及棂栏,两侧为栏板,回栏正面望柱背后各立一俑,男左女右,为楼房主人。回廊两侧有一吹箫俑,与主人向背而坐,形成仆人侍奉的图景。楼上有两开间,后墙封闭,两侧墙中央各留一圆窗,室内无壁板,也无隔墙。正面中央立有一柱,下宽上窄有收分,柱头与斗拱之间有大斗,大斗之上设一斗三升单拱承托拱眼板,再承屋檐。拱眼板两端伸出侧墙与屋檐齐平。屋顶为庑殿式,前后坡较长,每坡有6道瓦垄,左右两坡较短,每坡仅有2条瓦垄,沿口瓦当均为圆形,瓦当间无滴水。4条垂脊均为筒瓦脊,前坡2条垂脊用圆瓦当和瓦条作翘;后坡两垂脊仅用勾头和圆瓦当装饰不起翘。正脊为清水皮条脊,两头用圆形瓦当和瓦条制作成高翘。屋顶下有一向外伸出的横梁。

   下层平面为长方形,面阔34厘米,进深23.5厘米。背墙封闭,两侧墙中央留有小圆窗,右侧墙留两眼。为通风、透亮的圆孔。正面设内廊,内廊两端作板栏,中间留空,供人行走。内廊后以金柱之间设板壁而分主间和次间。主间板壁上留一道板门,门从左至右向内半开,供人出入。左次间内靠门框处斜置一木梯,梯后坐一吹箫俑。正面檐柱只制作两架,两侧靠山墙承重,檐柱上宽下窄有收分。柱头坐斗用八边形圆片代替,平置于柱头与斗拱之间,斗拱为一斗三升单拱结构。直接承托拱眼板壁,拱眼板壁又承托檐缘。拱眼板壁两端伸出侧墙。下檐正面平贴长条横拱6道,两尽端悬绣球型垂莲柱,靠侧墙处悬挂倒象形镂空饰片。单坡庇檐横长70厘米,与拱眼板壁等长。两端超出侧墙。庇檐前端由拱眼板壁承重,后端由一片方扁檩承托,檐面设9条瓦垄,2条垂脊,筒瓦垂脊尽端用圆形瓦当和瓦条作翘,并与瓦垄有一定的斜角,檐口用圆形瓦当。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大理地区出土的四阿式陶楼、干栏式陶楼和庑殿顶陶楼,造型逼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四阿式房屋的建造在古建筑中难度较大,要求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的一种建筑形式。把众多的建筑单元,繁杂的建筑构件按比例和尺寸有机的组合成一体,没有娴熟而又高超的建筑技术是完不成的。由此说明,东汉时期洱海地区的先民在房屋建筑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干栏式陶楼是我国西南各山地民族长期使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劳动人民根据当地潮湿的气候特征所创造出的建筑形态。上层用于主人居住,下层为圈养牲畜,以达到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两层庑殿式楼阁房屋建筑中,古人充分运用物理力学的构造原理,合理解决房屋重力等各种因素,十分注重安全实用性,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因素,营造出一种十分和谐的人居环境,使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气势雄伟,秀丽挺拔。

   建筑明器是古人随葬于墓中的建筑模型,供灵魂栖息,它既体现着当时科学技术的成就,又代表文化艺术的水平。大理地区出土的3件房屋建筑模型,填补了东汉时期洱海地区房屋建筑及工艺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透过这3件房屋建筑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时期,洱海地区的先民已经掌握了高超的房屋建筑构造技术和工艺制作,并与中原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当。中原地区汉墓中常见的陶制“望楼”与洱海地区的庑殿顶三重檐楼阁式房屋建筑极为相似,说明洱海滇池地区的土著文化显出全面的衰退趋势,反映出全国大一统的文化因素,已渐渐占主导地位,体现出一种较纯粹的汉文化。

  来源地址:

标签: 东汉时期的名人有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