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为什么重用太监

爱百科 51 0
宦官作为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伴生品,一直扮演着地位低下的角色。然而,历史上却出现过几次宦官干政甚至专政的情况,最著名的便是汉朝末期与明朝时期。如果说,汉朝末期的十常侍之乱只是一次偶然事件,那么,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宦官乱政现象,便不得不 ...

宦官作为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伴生品,一直扮演着地位低下的角色。然而,历史上却出现过几次宦官干政甚至专政的情况,最著名的便是汉朝末期与明朝时期。如果说,汉朝末期的;十常侍之乱”只是一次偶然事件,那么,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宦官乱政现象,便不得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大奇观。当然,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现象,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

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灭亡,大多是源于内部政治的腐败,归根结底,还是朝中大臣权力过重,甚至,对皇权产生了威胁。而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显然是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极度小心的控制着大臣们手中的权力,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将权力下放于身边的宦官。

尽管如此,仍然不可避免皇权受到威胁的可能,但是,宦官权力过大总胜过权臣的出现,至少,宦官不会像权臣一样在死后将权力传承给下一代。不管宦官生前掌握着多么庞大的权力,死后他们的所有权力都会归还给皇帝,出于这样的考虑,明太祖才会允许宦官干政这一现象的出现。

显然,明太祖是一个权力欲望极重的人。为了更好地控制手中的权力,朱元璋不惜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监视百官,使得锦衣卫由此而生。可以说,锦衣卫作为一个专门负责刺探官员隐私、监察官员行为的机构,早期在朱元璋的心中自然有着很高的地位。锦衣卫建立之初并非由宦官组成,但是,此时已经有了宦官插手其中。到了明成祖时期,宦官地位更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便是;郑和下西洋”。不管是航队的带队领导郑和,还是副官王景弘,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宦官。

另外,宦官有时也被作为统治者打压政敌的一种工具。据说,当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除了彰显国力以外,最主要的便是寻找遗失流离海外的建文帝。建文帝原本为明太祖之孙,其父亲在明太祖时期被立为太子,由于父亲早逝,皇位继承人的身份便落到朱允炆(后来的建文帝)身上。

建文帝登基后,他的叔叔朱棣等藩王便成了最大的威胁。而恰巧,这时候的建文帝又着手于削藩行动,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朱棣造反的决心,更是给了他一个起兵的最好借口——清君侧。在靖难之役后,朱棣不仅打败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还占领了首都南京自己称帝了。尽管,自己成功登上皇位,但是,建文帝却在最终战役中不知所踪,而这,便成为了朱棣的一块心病。以至于,朱棣成为明成祖之后,仍然执着于想要除掉建文帝。而郑和等人被皇帝任命如此重任,也足以看出宦官在这时期的突出地位。

除此之外,明成祖对宦官的重用,也存在着一定的报恩因素。据说,朱棣在夺取政权的时候,宦官给他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因此,夺权成功之后,朱棣才会将宦官视为自己的心腹。而宦官也不再仅限于服务内宫,除了像郑和那样出使外国以外,宦官还掌握物资采办、地方征税、监督军队等许多权力,甚至,还可以担负镇守疆土的重任。而宦官能够读书学字,也是其得势受宠的另外一大突出体现。历朝历代对于宦官识字的权力,都是明令禁止的。但是,到了明宣宗时代,不仅完全打破了这一传统规则,还专门开办了一个为太监服务的学习机构,令大学士负责教习任务。

明朝时期,有一种叫做殿阁大学士的官员,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内阁制度,主要负责帮助皇帝决策各大朝廷事务。通过一种名为票拟的类似奏折的文件呈递给皇上,再由皇帝用红笔对票拟进行修改,称作;批红”。到了明朝中后期,许多皇帝为了方便(偷懒),常常令身边的司礼监太监按照自己的意思写批红,甚至,发展到后期直接让对方全程负责。

这种情况的出现,太监能够识字便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前朝之所以对宦官识字做出诸多限制,显然也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但是,明朝却将这一传统打破,也可以看出宦官的地位是何等之高。与权臣最大的区别在于,宦官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皇帝。不管宦官的势力多么庞大,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其手中的所有权力都会随之被收回。

而宦官,作为皇帝打压朝中大臣的一种工具,自然会与大臣们结下许多仇怨,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失势的宦官便会遭到所有大臣(尤其是文臣)的轮番攻击。正因如此,宦官才更要加倍讨好皇帝,并且,有许多得势的宦官,大多都是趁着皇帝年幼不明事理,借着对方的宠信而把持朝政,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明英宗。

明英宗继承皇位的时候只有九岁,当时朝中大权都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和权臣三杨手中。许多人对年幼的明英宗表面上恭恭敬敬,但是,背后却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这一度给明英宗的自尊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后来,张氏和三杨先后逝世,朝中权力逐渐回归到明英宗手中。

而这时,太监王振趁机对明英宗示好,不仅得到了明英宗的极度宠爱,还趁此机会掌握了皇帝的印信,得到了替皇帝整理奏章的权力,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在一次宫殿初成,百官宴会的时候,宦官王振按照明朝规定不能赴宴,但是,明英宗却因为王振的缺席感到十分不适,非常想念对方。

于是,他便派人去王振家中对其慰问。当时,王振也正因为不能赴宴而恼火,一见到来人便生气地说道:;我就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尽心尽力地辅佐皇上,难道还不能去宴会上坐一坐吗?”明英宗听到王振的回复,心里愈发觉得对方委屈,便不顾规定将对方请来赴宴。

大臣们看到王振的到来,对他愈加恐惧,而王振也因此变得更加专政。当然,宦官当中也不乏有许多精明之辈,他们除了皇帝这个最大的靠山以外,还会给自己另外寻找其它的强援。朝中大臣是宦官天生的死对头,自然不在考虑的范围内,那么,剩下的人里面,后宫妃子便是最好的人选。历来,皇帝大都性情多变,宦官们自然不放心将全部的身家性命都交付给这样一位不稳定的角色手中。而后宫妃子作为除了宦官以外与皇帝接触最多的一类人,对皇帝的影响自然很大。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妃子与宦官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两者权力都是来自于皇帝,又都能够对皇帝产生很大影响,都希望借助对方的力量稳固自己的地位。如此一来,双方合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明宪宗时期的宦官韦兴、梁芳便是如此。当时,明宪宗极度宠爱万贵妃,甚至为了她不顾群臣阻拦废掉了欺负她的皇后。尽管受到了如此宠爱,但是,万贵妃却常常担心自己年老色衰之后会遭到明宪宗的厌弃。为此,她不惜拉拢宦官韦兴、梁芳作为自己的援手。

后来,万贵妃在两位宦官的帮助下祸乱宫廷,而她的三位兄弟更是与韦、梁二人相互勾结,几乎将整个明朝的国库挥霍殆尽。当明宪宗得知此事之后,亲自前去国库视察,发现情况果然如大臣所说的那样。然而,由于明宪宗对万贵妃实在太过溺爱,竟任由对方挥霍国库却不加惩戒。之后,韦、梁二人见此事不了了之,行事便更加肆无忌惮。

总的来说,明朝宦官弄权的现象之所以如此严重,归根结底,还是皇帝对其的信任和放纵,才导致宦官这一原本作为平衡朝中势力的工具,最终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才导致明朝后期的政治如此腐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宦官的崛起正是明朝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