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吏部职能介绍

爱百科 44 0
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 ...

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也设有吏部,其首长为吏部尚书。至朝鲜王朝时期,改称吏曹,首长改称吏曹判书。越南古代亦设有吏部的机构。

吏部,官署名称。三国时魏始置,晋沿其制。《晋书·职官志》:;及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及晋置吏部、三公。”自此以后,除北周和辽两代不置吏部外,其余各朝均置吏部。起初权势不太重,后来权势渐重。唐置六部,吏部为首,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其后各朝也大致相同。《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五品以上,以名上而听制授;六品以下,量资而任之。其属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四曰考功。”

隋、唐、五代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全国文职官员铨选、勋封、考课之政。隋初设尚书为长官,领吏部(选部)、司封(主爵)、司勋、考功等署;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增设侍郎一员为次官。唐增侍郎为二员,诸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员。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名司列,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天官,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文部,肃宗至德二载(757)复旧。唐前期兼管贡举,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始移其事归礼部。

唐朝时吏部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勋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唐朝武德五年改选部曰吏部,七年省侍郎。贞观二年复置。龙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封,考功曰。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天宝十一载改吏部曰文部,至德二载复旧。有吏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