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太监监军为何没有唐朝危害大?

爱百科 48 0
古代历史上的监军制度,从汉朝起就开始出现,发展到唐朝,从唐玄宗起开始启用宦官监军,此后宦官监军在唐朝成为主要的监军制度。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那里,天下重新归于一统。宋朝重文抑武,更不会放松对军队的控制,监军制度自然也被宋朝继 ... 古代历史上的监军制度,从汉朝起就开始出现,发展到唐朝,从唐玄宗起开始启用宦官监军,此后宦官监军在唐朝成为主要的监军制度。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那里,天下重新归于一统。宋朝重文抑武,更不会放松对军队的控制,监军制度自然也被宋朝继承下来,但具体来说,宋朝在唐朝监军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制约,形成宋朝自己特色的监军制度。

  宦官监军在唐朝已被证明危害很大,甚至出现了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那么为什么宋朝还要沿用宦官监军,宋朝又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呢,这与宋朝的制度有关。

  宋朝为什么要沿用宦官监军?

  监军虽然早就出现,但直到唐玄宗之前监军都没有用过宦官,宦官监军在唐玄宗时期开始出现,为什么李隆基想到要用宦官监军呢。

  唐玄宗是历史上排的上号的皇帝,他派太监监军也不是因为以后的年老昏聩。玄宗有据可查派出太监监军是在开元六年(718年),高仙芝征讨小渤律的时候,朝廷就派去宦官边令诚监军。

  开元六年,李隆基33岁,年富力强,显然无法用年老昏聩来解释。

  唐玄宗派出太监监军的真正原因有两个,一是以往的御史监军职务过低,在操作过程中难以有效实行监察职责,也就是;以卑制尊,理便不可”。二是御史毕竟是大臣,大臣有受信任的,有不受信任的,如果他们与领兵将领勾结,就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太监则不同,太监的效忠对象永远只有皇帝一人,他们与皇帝的关系就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太监既不会背叛皇帝,也就更容易得到皇帝信任,至于以后的宦官专权乱政废立皇帝,则是李隆基所始料未及的。

  所以,从开元年间开始,宦官监军逐渐取代了御史监军,到天宝二十年前后,已成为唐朝的主要监军制度。

  《通典》:开元二十年后,并以中官为之,谓之监军使。

  虽然唐朝使用宦官监军在安史之乱前后表现出了很严重的问题,但它还是被宋朝继承了下来。

  原因其实还是和唐朝差不多,宋朝重文抑制武,武人不被信任,宦官更受皇帝信任。

  赵匡胤在平定天下割据力量时就已经起用了太监监军,在曹彬南征时,军中就有他的亲信宦官李神佑随军。开宝五年(972年),李神佑又被派到广州督战,镇压地方上的叛乱,史料记载 ;内臣督战始此 ”。

  要说宋朝太监监军的表现,比唐朝更为生猛,宋朝的监军太监,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太监中的战斗机。

  窦神宝是其中出名的一个。他不但长期在西北地区并州、夏州的等地担任监军,并且喜欢亲自带兵砍人,史书里多次记载有他带兵出征,斩首千余级的战果:

  稍迁入内高品,监并州戍兵。屡出袭贼 ,前后破砦三十六 ,斩千余级 ,大获铠甲、牛马、橐驼 ,因筑三砦。

  命(神宝)与尹宪屯夏州,时岌伽罗腻等十四族久叛,神宝率兵大破之,焚其庐帐,斩千余级,虏获甚众”。

  最著名的监军太监应该是李宪和童贯。

  李宪可以说是集宦官、监军、将领三重身份的人物,颇为传奇。

  宋神宗时期,李宪开始外出担任监军职务,他与王韶一起进收河州、与西夏战于牛精谷、攻拔珂诺城,表现出很强军事才干,也因功主管秦凤路及熙河路军事,成为西北的军事主官。

  相比李宪,童贯更加知名,他其实也出自李宪门下并且青出于蓝,被蔡京举荐为监军,后来更成为宋军实际上的统帅。

  童贯也喜欢带兵打仗,并取得过一些战绩。但他虽然权势极大,军事却不如李宪,此后伐辽丧师、丧城失地,最终被处死,在京城悬首示众。

  童贯是宦官监军失败的案例。失败的宦官当然不止他一个,比如除了童贯,还有黄德和。在著名宋夏的三川口之战里,李元昊率兵围延州,总管李平出战,在北川口与西夏军交战,当时黄德和担任监军,却不率部支援,看到西夏军就胆怯撤退,导致李战死。

  虽然黄德和战后被处斩,北宋一朝宦官监军却没有消失,甚至更加受重用,发展到巅峰就是宋徽宗时期的童贯。

  宋朝宦官为什么没能专权?

  话说回来,宋朝如此重用太监,难道就不怕重蹈唐朝覆辙,出现太监专权乱政的局面吗。事实上宋朝还真没出现过太监专权的事,这里面的原因,在于宋朝吸取了唐朝的教训,发展出了一套防备太监专权的制度。

  实际上,比较历史上历朝历代,不管是之前的汉唐,还是之后的明朝,宋朝对宦官的制约可以说是最成功的,这一切可以归为一句话;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

  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祖宗之法严”,指的是从赵匡胤开始,就对宦官进行严格的制约,严防出现汉唐时期宦官乱政的局面出现。

  从宋太祖开始,宋朝就对宦官数量进行了严格限制,如太祖时期规定定员不得超过50人,到了哲宗时期,人数有所放开,但也不得超过100人。

  并且监军宦官本来就是临时性的职务,随着军队出征而设置,在非战时,州县有都监、走马承受、兵马都钤辖等地方系统的监军。也就是说,仗一打完,宦官就自动失去了监督军队的权力(童贯是唯一的例外),从权力上看,没有军权的太监无法成为像唐朝那样的太监。

  除了皇帝给予太监的权力有限,对太监更重要的制约来自文官层面,也就是;宰相之权重”。

  宋朝重用文官,文官也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自己的权力,除了对武官进行压制,狄青这样的名将也免不了被文官群起围攻,文官集团也不会放过宦官,对宦官的弹劾

  宰相领导文官集团,他们有权过问内廷的事务,其中包括了宦官的任用和升迁。

  比如宰相吕夷简就以退为进,使得宦官主动请求不再出任监军。

  这事发生在黄德和临阵脱逃之后,仁宗向吕夷简征求是否需要取消宦官监军,吕夷简回答:不用取消,只要再加一条,一旦监军宦官出现问题,宦官首领与其同罪。第二天,宦官首领主动请求取消宦官监军。

  (夷简)对之曰:愿诏都知、押班保举,有不职,与同罪。仁宗从之。翌日,都知叩头乞罢诸监军。士大夫嘉公有谋。

  文官有干涉宦官任用的权力,宦官却没有干预大臣任用的能力,这样的较量,宦官当然斗不过文官,宋人对此作过总结:

  ;我朝所以无内朝之患,以外朝之除拜,在内不得而知,内庭之请谒,在外可得而知之也。”

  所以即使李宪曾屡立战功并曾出任宣庆使,也有把柄被文官抓住,不断遭到文官弹劾,并且被接连贬职,甚至哲宗要送他个右武卫上将军的荣誉称号让他致仕,还是被中书舍人孙升谏阻,而收回成命,李宪最终只得终老于贬所。

  再看看童贯。

  童贯虽然一度很风光,风头超过了李宪,并且长期领军,但在宋朝各方面制度的制约之下,也只是一场镜花水月。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童贯的命运就是被夺走军权,接连贬职,最后被监察御史张澄奉诏在他发配途中诛杀。

  从以上看来,宋朝任用宦官监军也是和唐朝一样,是出于对宦官的信任,相比用文官监军,宦官更容易掌控同时也忠于皇帝。

  从结果来看,宦官监军也是有利有弊,派到军队的宦官是皇权的代表,却无法形成自己的势力,因为国家的制度和掌权的文人始终压制着他们。

  宋朝宦官能做的,只是在皇帝允许的范围内,做自己份内的事,要是想向唐朝宦官学习,那是绝无可能的事,在制约宦官这件事上,宋朝在历史上的朝代里,做得还算比较成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