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南明三案,肯定很多人都非常了解吧,这个事情就是发生在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不得不说,这三案真的是震惊朝野。所以直接被称之为;南明三案”!那么这三案为什么这么出名呢?三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南明三案为什么这么出名
清朝入关占领京城以后,明福王在南京登基,建立了南明。
新朝廷刚开始建立不久,就出现了三个大案。就是特别出名的妖僧案,伪太子案和妖妇案。这三起大案震惊了所有人。
清朝顺治年间,朱由崧得到报告,说有一个和尚要求当地的官府去迎接他,朱由崧以为有人捣乱,立刻派人前去捉拿。把和尚捉来以后,这个和尚说自己是太子的弟弟,因为逃难才跑去当了和尚,他觉得朱由崧的叔叔比较适合做帝王,所以他来见官的目的就是让朱由崧的叔叔当帝王,让朱由崧下台。因为清朝刚刚入关,大家都找不到太子的弟弟,这对于刚刚才登基称帝的朱由崧是个特别大的威胁,后来把和尚送去审问,还没有等问清楚,那些奸臣就想通过这件事来诬陷忠臣,后来因为很多原因才没有得逞。
穆虎从北方到南方来投奔主人,来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说要一同前往,当天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那个男子露出了绣着龙图案的衣服,穆虎觉得非常惊讶,就问这个男子衣服哪里来的,男子说自己是逃难跑出来的太子,后来朱由崧得知以后就把太子抓过来,仔细调查以后才发现这个人在胡言乱语,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子。
最后再说说妖妇案,弘光年间,河南巡抚把朱由崧的妃子送到南京,朱由崧见到自己的妃子以后很不高兴,说这个女子是假扮的,并不是自己的妃子,后来就让人把这个女子抓了起来。后来在审问以后女子才说自己认错了人,然后告诉朱由崧自己当年和帝王在一起的经过。
仅仅维持了一年的朝廷就出现了三个假案,这说明了刚成立的南明朝廷岌岌可危,不可能长期持久的发展下去。
2、南明三案真相揭秘
大悲案
1644年十二月,忽然有个和尚来到南京,自称是明朝亲王,从兵乱中逃出做了和尚。弘光帝派官员审讯他的来历,大悲起初信口开河说崇祯时封他为齐王,他没有接受,又改封吴王。声称;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该与他作正位”。弘光君臣见他语无伦次,形迹可疑,严加刑讯,才弄清大悲是徽州人,在苏州为僧,确实是个骗子。经过九卿科道会审后,将大悲处斩。
假太子案
1644年十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结伴而行。晚上就寝时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惊问其身分,少年自称是皇太子。抵南京后,高梦箕难辨真假,急忙送往苏州、杭州一带隐蔽。可是,这少年经常招摇于众,露出贵倨的样子,引起人们的注意,背后窃窃私议。高梦箕不得已密奏朝廷,弘光帝派遣内官持御札宣召。
1645三月初一日,这个少年从浙江金华到了南京,被交付锦衣卫冯可宗处看管。第二天,弘光帝面谕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随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审视。大学士王铎曾经担任东宫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样,一眼就看出是奸人王之明假冒。
王铎会同群臣审视后的奏疏是相当可信的。我们不应忽视,弘光立国之时许多官员曾经在崇祯朝廷上任职,见过太子朱慈烺的并不止他一个。如曾经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皆言太子眉长于目”,他们看了伪太子之后都不认识;弘光帝;又命旧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往认。之明见执中,亦不识也。于是群疑稍解”。
从现存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在弘光朝廷上的官员都知道北来;太子”纯属假冒,没有人提出过异议。问题是这件事直接牵涉到弘光帝位的合法性,对朱由崧继统不满的人乘机兴风作浪,散布流言蜚语,于是围绕着;太子”的真伪在不明真相的百姓和外地文官武将中掀起了一片喧哗。弘光朝廷越说是假,远近越疑其真。
童妃案
这个案件的大致情况是:早在1641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老福王朱常洵被俘杀,世子朱由崧侥幸逃出。经过长期颠沛流离之后,忽然时来运转被拥戴为皇帝。
1645年,河南有一个姓童的妇人面见南明河南巡抚越其杰,自称是德昌王(即朱由崧)的继妃,乱离中与朱由崧失散。越其杰和广昌伯刘良佐深信不疑,一面奏报,一面派人护送来南京。朱由崧立即否认,宣布童氏为假冒。三月初一日,童氏送抵南京,下诏狱由锦衣卫审讯。童氏自述;年三十六岁。十七岁入宫,册封为曹内监。时有东宫黄氏,西宫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乱不知所在。氏于崇祯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啮臂为记,今在宁家庄”。朱由崧批驳道:;朕前后早夭,继妃李殉难,俱经追谥。且朕先为郡王,何有东、西二宫?”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按明朝典制,亲郡王立妃由朝廷派员行册封礼。
童氏称入宫邸时朱由崧有东、西二宫已属荒唐,更不可能又有什么;曹内监”为她举行册封礼。朱由崧没有儿子,;玉哥”、;金哥”之说也是空穴来风。一些史籍记载,童氏在送往南京途中,地方文武官员纷纷拜谒,她举止轻浮,毫无大家风范,;凡所经郡邑,或有司供馈稍略,辄诟詈,掀桌于地;间有望尘道左者,辄揭帘露半面,大言曰:免!闻者骇笑”。童氏一案与大悲、假太子案基本相似,肯定她不是朱由崧的王妃,后来某些野史又说她是误认(如说她原为周王宫妾,或说是邵陵王宫人),也有揣测她是在朱由崧落魄之时曾与之同居,但这些说法同童氏自己编造的经历都不符合。就案件本身而言,无论童氏是冒充,是误认,还是与朱由崧有过一段旧情,都不应成为南明政局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