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成书的《魏书》。而汉人记契丹事,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契丹称号见于朝鲜《三国史记》更早,东晋太元三年(378 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新唐书》等明确指出:;至元魏,自号曰契丹。”有的学者则认为汉以来即有契丹之号。有的学者认为契丹一词出于宇文氏酋长名字之演变,约当西晋末东晋初,其异名已显,意为;镔铁”。一般认为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其含义众说纷纭,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另外说法有:;切断”说、;刀剑”说、;奇首之领地”说、;酋名”说、;寒冷”说、;大中”说、;草原、沙漠或与森林相关的意义”说等等。
由于金帐汗国自13世纪至15世纪长期是欧洲的霸主,而蒙古人称中国北方为契丹,后该词泛指中国。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例如俄语中至今犹称中国为;契丹”。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读音分别为Kitay,Kita1a,Cathay),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相传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寻传说中的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