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简介: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是什么?

爱百科 43 0
社会主义改造简介: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社会主义改造简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 ...

社会主义改造简介: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社会主义改造简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一、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

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在保证工人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彻底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矛盾。

三、这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总体来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则是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居于次要的地位。总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浪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

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一、通过和平方式实现

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更替,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斗争的方式实现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通过合作化改造个体农业,通过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但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些尚处于理论的形态。

在列宁那里,尽管有了合作化的实践,有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试图对俄国资本主义进行赎买,但没有实现,实际上是对俄国资产阶级进行剥夺,对个体农民经济也是采取强制消灭富农的方式。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二、采取逐步过渡方式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基本途径。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三个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成分逐步增加。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

三、与工业化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它为工业化提供粮食和原料,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为工业品提供市场。

三大改造之间也是互相促进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不仅具有资本主义倾向,而且同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实行农业合作化,才能割断城市资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系,以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才能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将三大改造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在不断加强工农联盟过程中逐步孤立和消灭资产阶级。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改造制度与改造人相结合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一是对制度的改造,二是对资本家的改造。

民族资本家有经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又掌握生产技术,是对发展生产有较大作用的人力资源。因此,我国把对私有制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改造企业时把企业原有人员包下来量才使用,让他们在新环境中工作,既做出成绩,又受到教育和改造。

在对企业的改造中,资本家参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觉悟,也减少了改造的阻力。改造私有制的同时注意对人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又一特点。

从1953年党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956年过渡时期结束,我国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对私有制的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是什么?

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尽管从表面上看,社会主义改造的尾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头,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互抵消,做了无用功。

但是更深层次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权利,清除了意识形态上的障碍,也是社会主义改革能顺利发展的前提之一;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是简单的走回头路,而是党在经历了曲折路线后坚定的新方向。

在目标模式方面,虽然还是以苏联为榜样,但在具体道路方面,却有着中国自己的鲜明特点,从而用新的实践和经验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例如对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规定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