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消失的古国之吐谷浑国历史简介 吐谷浑历任可汗世袭表

爱百科 84 0

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 西晋 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 ...       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 、吐浑。


梁西魏东魏时期的吐谷浑

  吐谷浑远走他乡自成一派

  吐谷(yǜ)浑,又称吐浑、退浑,是我国西北的古代民族之一。

  吐谷浑原本是一个人的名字——慕容吐谷浑。他是鲜卑人,世代都是鲜卑贵族。吐谷浑的曾祖名叫慕容莫护跋,曾经协助司马懿平定公孙渊,被封为率义王。

  慕容鲜卑在汉化的过程中逐渐内迁,地位也逐步上升,到吐谷浑的父亲慕容涉归继承父业时,终于被封为鲜卑单于。


吐谷浑玑墓志

  吐谷浑本是慕容涉归的长子,本来在继承单于之位上是非常有利的。可惜他是慕容涉归的小妾所生的,是庶出,而他的弟弟慕容廆则是慕容涉归的正妻所生。嫡庶之间地位的差别,远比长幼之别重要,因此,慕容部落的单于宝座在慕容涉归死后就传到了慕容廆手中。不过,慕容涉归也没有亏待自己的长子,临终前分封给吐谷浑牧民1700户。

  慕容廆也是一个有才干、有作为的人物,五胡十六国中的四燕国都是他的后裔所建,他还亲手奠定了前燕的基础。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慕容博父子念念不忘的就是重建祖宗的大燕国。如果没有慕容廆这个人,可能也就不会引出金庸的这番演绎了。

  慕容廆即位后,慕容部落与吐谷浑锁率领的部落仍然住在一起,在同一个草场上放牧。既然分了,就不像住在一个家中那样和睦了。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草场就是生命,在一处放牧的两个兄弟部落就因为草场的问题发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慕容廆与吐谷浑已经分家,但作为单于,慕容廆是吐谷浑的君主,自然认为作为臣下的哥哥与自己争草场是很无礼的。而且,慕容廆也知道吐谷浑是个有大志的人,总担心哥哥来抢自己的位子。一年春天,牲畜发情,慕容廆和吐谷浑两部的马匹公母相斗,有所损伤。这种不值一提的小事让慕容廆找到了借口。他派人责怪吐谷浑说:;我们的父亲给哥哥你分了家产,你为什么不迁徙到别处,以至于把我的马斗伤?”

  吐谷浑无缘无故挨了训斥,非常窝火。他也不是甘心久居人下的常人,于是怒斥慕容廆的使者,并说;既然弟弟厌烦我了,那我就到离弟弟万里之外的地方去,省得让弟弟碍眼。”

  说到做到,吐谷浑立即率领本部西迁。慕容廆听说大哥真的要走,心里干倒愧悔。草原上到处是强大的部落,自己把哥哥逼走,这不是要致哥哥于死地吗?大概也是吐谷浑与慕容廆小时候感情很好,慕容廆过意不去,立即派人去追赶致歉,请吐谷浑回来。

  吐谷浑决心已下,对于慕容廆的挽留谦词谢绝,慨然西去。慕容廆后悔不已,后来因为经常思念兄长,还作了一首《阿干歌》来纪念。慕容廆的子孙建立了;大燕国”后,《阿干歌》就作为皇帝出巡或者祭祀宗庙时演奏的乐曲。

  公元313年(西晋永嘉末)左右,吐谷浑部从阴山南下,经河套南,度陇山,至陇西之地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北的罕原。以此为抿点,子孙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统治今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北和青海省等地的氏、羌等族。


公元317年(东晋建武元年),吐谷浑死了,长子吐延嗣位。329年(咸和四年),吐延为昂城(今四川省阿坝境)羌酋姜聪所刺,临终时嘱长子叶延速保白兰(今青海省巴隆河流域布兰山,即柴达木盆地都兰县一带),以巩固其统治。叶延在沙州立总部,仿汉族帝王传统,以其祖吐谷浑之名为姓,并作为国号,初步形成了一套简单的管理国家的政治机构。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族名乃至国名。

  由于地处黄河之南,吐谷浑首领被大夏、刘宋等封为河南王。因此,;吐谷浑国”又被称为;河南国”。此外,西北诸民族又以;阿柴虏”或;阿赀虏”、;赀虏”等作为对吐谷浑部众的贱称。疆域东起洮水,西至白兰(今青海省都兰县、巴隆县一带),南抵昂城(今四川省阿坝境)、龙涸(今四川省松潘县),北达青海湖一带。最盛时辖地西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且末县;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毗邻。后期的政治中心在伏俟城(今青海湖西15里,共和县铁卜卡古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原为辽东鲜卑一支的吐谷浑逐渐与羌、氏、汉、匈奴、西域胡、高车等一些民族融合成为新的民族共同体。

  吐谷浑统治的地区高旷苦寒,远不如漠北草原。自然环境十分的恶虐。草木稀少,而且长年干旱少雨。正是在这一恶劣自然条件下,吐谷浑人依然成功地发展了畜牧业和农业,并依凭这一经济实力使国家迅速强盛起来。


克措-吐谷浑王国的夏宫

  吐谷浑以;多善马”、;出良马”著称,其良种号青海骢,又被称为龙种马。《北史;吐谷浑传》记曰:;青海周回干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岁冬冰合后,以良牡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曰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所传青海骢是也。”这种马是以波斯牝马与本地牡马交配而成,具有高大、神骏而又耐劳、耐高寒的素质。除了体型高大的青海骢以外,吐谷浑还出;蜀马”,应是从巴蜀引入的一种体型小,耐劳善走山地的马。吐谷浑兼有两种良马,既可在草原上驰骋,又可在山地上奔跑,因此,尽管四周强邻环伺,其国运独能垂300年之久,应同拥有这一骑兵优势有关。

  吐谷浑人是高原放牧的高手,在贫瘠的生态环境中仍然拥有众多的畜群。仅以马而言,公元371年(晋咸安元年),吐谷浑向前秦苻坚一次送马5000匹。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北魏讨伐吐谷浑时,获驼、马20余万匹。骆驼是沙漠之舟,对于领土内拥有沙漠的吐谷浑而言,是仅次于马的重要驮畜,是从事商业活动所必备的牲畜。牛在吐谷浑牧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其种类包括普通牛和牦牛。牦牛是一种高原驮畜,耐劳、耐寒、耐负重,而且皮厚、毛长,曾作为特产入贡中原。普通牛的数量也不少。公元625年(唐武德八年正月),吐谷浑、突厥向唐朝请求互市,得到允许。在那之前,中原刚刚结束战乱,耕牛缺乏,通过这次互市,中原从吐谷浑那里买进了许多耕牛,使得农民不再为更添没有牛力发愁。

  吐谷浑建国之初,同匈奴、鲜卑、柔然等一样,属于纯粹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住在毡房里,没有城郭。而到了后期,吐谷浑王开始为自己营造宫室,但吐谷浑百姓仍然居住在毡房里。《吐谷浑人毕竟以牧业为主,无法定居,不能大量建造土石结构的房屋。后来,吐谷浑又逐渐掌握了农业技术,种田的多了起来,主要作物是大麦、粟、豆;但吐谷浑国的北部,因为气候寒冷,环境比较恶劣,只能种植芜菁(即蔓菁)、大麦。因为有了农业,许多吐谷浑人此时开始过起定居生活,城市也在吐谷浑国大量出现了,仅见于史册者已有曼头城、伏俟城、西强城、洪和城、浇河城、树墩城、贺真城、鸣鹤城等,皆具有相当规模。因此,吐谷浑人实际上已是室居和庐居两种形式并存的民族。


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吐谷浑的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吐谷浑国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出产黄金、铜、铁、朱砂。他们早就知道矿产的开采与利用,士兵们所使用的弓、刀、甲等铁器都是本地冶炼的,而其他游牧民族手里的铁器,大多是从中原取得、重新冶炼的。史书记载,公元519年(天监十三年),吐谷浑向南梁献上金装玛瑙钟两口。这说明吐谷浑不但金属锻冶已达较高水平,而且其精巧装饰工艺也已相当不错了。

  矿产的开采和铁器的制作,使吐谷浑掌握了一大财源,也带动了吐谷浑商业的发展。自从青海路凿通以后,特别是占领鄯善、且末以后,吐谷浑同西域诸国的商业贸易也开始繁荣起来。与此同时,同中原、江南诸王朝保持着丝马市易。这些贩来的绢帛又转贩于西域。汗国财富日益增多。

  虽然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吐谷浑的社会组织似仍以部落为单位,但由于吐谷浑与当地的羌人多代通婚、混血,所以除王族以外,其余部落大都已由血缘关系演变为地缘关系。每个部落内部都混杂着血缘关系相对松弛而地域共同的若干族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私有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家庭成为吐谷浑国社会的基本细胞,带有一定的封建社会性质。

  在婚姻风俗上,吐谷浑没有受中原封建礼制的影响,仍然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盛行收继婚。父兄死,子弟可以娶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后母以及嫂子。例如吐谷浑王视嚣死后,他的弟弟乌纥提就把视嚣的妻子念氏收为自己的妻子,又如隋朝光化公主先是嫁给吐谷浑世伏可汗,世伏死后,其弟伏允又娶光化公主为妻。这种婚制具有保护本家族经济利益的功能,牢固控制劳动力和财产不致流失,因而一直常盛不衰。

  在盛行收继婚的同时,由于财产、等级分化现象的日益突出,吐谷浑开始出现旧的掠夺婚和新的买卖婚并存的现象。吐谷浑中贫穷的,就会到有女儿的人家把女子抢去,类似于抢婚;有钱的,则会给出丰厚的聘礼,娶妻子过门。窃妻属于掠夺婚,纳聘是封建社会买卖婚的特征。前者是吐谷浑传统的婚制,无论贵贱一律实行抢婚,后来却成为贫穷者的无奈之举,而为富者所不齿了。这意味着吐谷浑国妇女地位的下降和男性权威的确立都非常明显,极具封建社会色彩。

  丧葬方面,吐谷浑人死后实行土葬,这一点与一些游牧民族的火葬、天葬大不相同,带有浓厚的农耕文明色彩。但是,吐谷浑的土葬习俗又与中原人停灵、守孝不同。他们为死去的亲人穿戴的孝服,在葬礼结束后就会立即被除掉。这是一种鲜卑旧俗。根据《宋书索虏传》记载,拓跋鲜卑的葬俗就是人死后实行土葬,不堆建坟茔。至于出殡,;皆虚设棺柩,立冢椁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以送亡者”。吐谷浑出身于鲜卑部落,西迁后虽然已经羌化,但祖俗还有一定遗存。

  像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吐谷浑人以肉酪为食。但是,因为农耕的出现,吐谷浑人开始荤素搭配,把肉酪与粮食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以乳油拌和熟青稞粉制成糌粑,作为主要食品。

  吐谷浑人的发式、服装带有复杂的多元文化色彩。吐谷浑人的发式,依照祖俗应为结辫发式,然而事实上吐谷浑男子却同华夏族一样结发。据《魏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夸吕可汗;椎发氍珠,以皂为帽,坐金狮子床”。结发于顶成椎形,戴黑色帽,与华夏族风俗完全一致。这是因为吐谷浑初为十六国时代地方民族政权之一,经历了由王国时代到汗国时代的历史演变。在吐谷浑王国时期,吐谷浑力争得到汉族朝廷的承认,一度奉南朝为华夏正朔,受其册封,后又结好于北朝,受汉文化影响很深,改变发式也是结 好中朝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坐金狮子床,则是受西域的波斯风俗影响。

  对染男子发式从汉俗,但吐谷浑女子发式则依旧保持鲜卑祖俗,不椎发,而是;束发”,亦即留辫发,披发为辫。《魏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可汗的妻子;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头戴金花冠”。《旧唐书吐谷浑传》中也记载说,吐谷浑的妇女以金花为饰,缀以珠贝,动则摇曳生姿,中原称之为;步摇;,所以唐朝称吐谷浑首领为;步摇酋渠”。这种金步摇本为树枝形,源自贵霜,其更古老的故乡则是波斯。传入吐谷浑以后,步摇的形制已有重大改变,进而传入中原,对后世,特别是对唐代妇女头饰影响很大,多次成为唐诗中的吟咏对象。


吐谷浑的服饰变化更多。在《晋书》的记载中,吐谷浑男子;通服长裙”,《魏书;吐谷浑传》则记载说,吐谷浑国男子的;衣服略同于华夏,多以罗幂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而《梁书河南传》的记载中,吐谷浑人的衣着变成;著小袖袍,小口裤,大头长裙。”通服长裙是中原汉人的基本服装式样,吐谷浑国刚建立时服装式样以汉服为准;小袖袍,小口裤则带有浓厚的鲜卑服装特色,《魏书》所谓;略同华夏”实指略同于北朝,舅舅是拓拔鲜卑,可见吐谷浑服装式样因其先臣于南朝后又臣于北朝,前后有所不同。不过,;罗幂;原是吐谷浑人的发明,是一种以面纱遮面而防风沙的护面装备,本为适应高原气候而创。由于罗幂样子别致、飘逸,不久就风靡北朝,到至唐朝时竟成为贵族妇女及宫女的常服。

  作为出身于原始游牧民族的一支,吐谷浑人原本也信仰萨满教,但随着世代的变迁,佛教后来成为吐谷浑的国教。《晋书吐谷浑传》记,吐谷浑开国始祖吐谷浑对弟弟慕容廆派来向自己致歉、挽留的长史乙那楼说:;先公称卜筮之言……”,说的就是吐谷浑与慕容廆的父亲曾让巫师占卜,得到吐谷浑与慕容廆二人日后必将发达的预言。可见,慕容鲜卑尊奉的是萨满教,刚刚脱离慕容鲜卑的吐谷浑应该也存在着专业卜筮的职业萨满巫师。吐谷浑的儿子吐延被羌酋姜聪刺死后,其子叶延志在复仇,每天都扎一个草人,说那就是姜聪,一边哭一边用箭射,射中了就嚎啕大哭,射不中就嗔目而怒,大声呼喊。这种扎草人诅咒仇人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巫术,为萨满教所惯用,直至唐朝还发生过吐谷浑人;谎称祭山神”,要把可汗诺曷钵可汗劫持打破吐蕃的事。这足以证实吐谷浑曾盛行过山川崇拜和山神、河神的祭祀活动,这种万物有灵论观念是萨满教所特有。

  在信奉萨满教的同时,从公元445年(太平真君六年)吐谷浑王慕利延西征于阗之后,佛教开始传入吐谷浑。当时,僧人慧览经于阗返回中原,慕利延的太子琼等人早听说慧览是大德高僧,就派人修建了一座右军寺,请慧览到寺中主持。到拾寅即位后,《梁书》在记载中已经称吐谷浑;国内有佛法”, 又记载了公元514年(天监十三年)吐谷浑上表请求允许他们在益州立九层佛塔的事。吐谷浑东邻北朝,南邻南朝,两国都是为大乘佛教的传布区,吐谷浑受到了很大影响,所接受的佛教也属大乘教宗。

  吐谷浑本是鲜卑的一支,语言原属阿尔泰语系东胡语族,但后来在羌地建国,日益羌化,语言也就逐渐与藏语接近。吐蕃文献中就已把吐谷浑人视为同族。但由于同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吐谷浑上层统治者长期以来一直通用汉语、汉文,史书称其;颇识文字”或;颇识书记”,就是指其通用汉文。

  吐谷浑的音乐属北狄乐的一部分。《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白净王太子》……”等等,乃是;燕魏之际鲜卑歌”。从题名判断,似是吐谷浑人先祖西迁的史诗,并以鲜卑语演唱。

  历史上的慕容复与吐谷浑的兴衰

  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界中,;金庸”绝对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名字。金庸一生创作的武侠小说,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共15部,大多都在武侠小说爱好者中备受赞誉。其中的;天”字,就是指《天龙八部》。在这部小说中,提到了一个叫作慕容复的人物,精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有;南慕容,北乔峰”之誉。在小说中,慕容复是慕容鲜卑后人,是燕国皇族后裔,一心想恢复故国。


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慕容复并非完全是金庸的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天龙八部》这部小说的背景是在辽宋对抗时期,历史上真正的慕容复却生活在唐朝中期。

  公元68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冬,塞外漠北寒风萧瑟,而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大将军慕容复的府第却是张灯结彩,喜气盈门。就在这年十二月,唐德宗李适颁旨,慕容复嗣位安乐州都督,袭爵青海国王,加授;乌地也拔勒豆可汗”称号。当然国王也罢,可汗也罢,无非是个显贵的尊号,并不是真正的裂土分茅,但来自朝廷的封号毕竟非同小可,值得隆重庆贺一番。

  这位慕容复大将军在历史上并没有辉煌的功绩、显赫的声名。新旧唐书对他都是一笔带过。那么,唐德宗为什么对他如此垂青,加封显爵呢?原因只有一个:慕容复是与大唐有姻亲关系的吐谷浑王族的后代子孙。

  吐谷浑西迁先到了阴山,不久又西移甘陇,渡过洮水,在羌族的故地建立了国家。这时是公元312年(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末年),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代正在到来,不过僻处西陲的吐谷浑并没感受到多少冲击。在北起甘松,南至白兰,东临洮河,西至于阗的数千里疆域内,吐谷浑人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吐谷浑本人活到了72岁,在当时是难得的高寿,并且还留下了60个儿子。

  继承吐谷浑事业的是他的长子吐延,在位13年,留下12个儿子。因为和昂城羌族首领姜聪争夺草场,吐延被姜聪用剑刺伤,伤重不治。临终前,姜聪托孤于大将纥拔泥,让他辅佐自己10岁的长子叶延继位。叶延饱读《诗》、《传》,后来宣称既然自己的曾祖父奕洛韩曾被封为昌黎公,那自己就是公孙之子。根据周礼,公孙之子可以用王父的字为氏。所以,叶延把姓氏改为吐谷浑,放弃了原本的姓氏慕容。不过中新旧唐书等多数史书提到吐谷浑王族,依旧称他们是;慕容氏”,所以说,慕容复其实应该名叫吐谷浑复。

  叶延有才略,有大志。可惜天不假年。在33岁时,正当壮年的叶延就去世了。其后继位的几代吐谷浑王,或父子相承,或兄终弟及,虽然也有王族政权的内部纷争,但没酿成什么大乱,算是比较太平。后来,叶延的曾孙阿豺(《资治通鉴》作;阿柴”)即位,致力于开疆拓土,吞并了相邻氐羌两族数千里的地盘,使吐谷浑成为陇西一带的强国。

  然而,阿豺没有因此而狂妄自大。一次,他来到垫江(原为亵江,今四川重庆垫江,嘉陵江与涪江在此交汇),见识了奔腾浩荡的两江殊途同归,感叹百川虽大,最终仍要归海,觉得自己是边塞小国,应当有所归属。于是,阿豺遣使南渡,向南朝宋少帝纳贡称臣。以边塞贫弱小国向强大的中原政权臣服,是吐谷浑求存之道。但当时中原正是南北朝并立局面,吐谷浑哪边也得罪不起,只有两面称臣,委曲求全的份。阿豺的同母异父兄弟慕瑰即位后,虽然有作为,有才干,但也是只能将吐谷浑作为大国北魏的附庸。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大夏的战役中,慕瑰率骑兵30000伏击夏军,生擒大夏皇帝赫连定。拓跋焘非常高兴,册封慕瑰为;大将军”、;西秦王”,并且把大夏的金城、枹罕、陇西三地分封给慕瑰。南朝的宋文帝为了拉拢吐谷浑,也在此后加封慕瑰为征西大将军,秦、河二州刺史,陇西王。一时间,吐谷浑左右逢源,春风得意。

  慕瑰之后的两任吐谷浑王,依旧奉行两边称臣的外交政策,试图两边讨好,不得罪任何一方。然而,夹缝求生之道终难长久,墙头草固然可以随着两边的风势左右摇摆,但如果其中一边的风变得异常猛烈,墙头草还是会被折断。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终于不想继续容忍忍吐谷浑的不专一,以吐谷浑王拾寅向宋明帝进献珍兽为由,下诏讨伐吐谷浑。国小力微的吐谷浑根本无力抵挡北魏大军,拾寅部被赶到了白兰,损失驼马40余万匹。眼看要收获的庄稼也被北魏割去作牧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