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闲读三国,数风流人物(刘备篇)

爱百科 32 0

看到有人写刘备,忍不住把以前写的一篇文章发了,多是谈一些感想,欢迎大家讨论。水平低,有些事情也没有记清,大家不要笑。

  近来无事,遂翻三国演义消遣,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上次看是初中的时候,只觉得此书情节平淡,叙事繁杂,草草看完就扔在了一边。当时认为诸葛亮最伟大,料事如神,聪明绝顶,给刘备这样的猪头打工我感到很遗憾。刘备软弱矫情,给我一个无能的印象,武功不如关羽,谋略不如孔明,但偏偏是他做了皇帝,真是傻人有傻福。但此次读来,觉得刘备的确不是一般的人物,从一介布衣至一国之君,一步步走来,处处体现了他的大智慧。孔明比之,徒有机巧,关羽比之,止显武力,袁绍不如其果断,孙权不如其坚韧。难怪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字玄德,生于涿县,少家贫,贩履织席为生。年二十八,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即募兵勇,剿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始发迹。从此颠沛流离,从吕布, 事曹操, 投袁绍, 附刘表。三顾茅庐请孔明。入蜀鸠占鹊巢,称王称帝。观其一生,或曰贤德宽厚,或曰奸诈无信,余以为皆有失偏颇。非常人,有非常人之志,具非常人之能,做非常人之事,行非常人之道,盖非常人堪想象矣。吾甚佩服,偶有所感,下详述之。

  何以言刘备非常人?志大意坚是也。言其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多为作者附会。幼时尝言“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人异之。亦不足信。然少游学,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为友,结交天下豪杰,这倒是真的。估计因此境界颇高,很有气质,言谈举止也很有水平。曹操都看出了他 ”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 从小就胸有大志,但一直没有门路,没机会施展抱负。到国家为破黄巾发榜招军的时候,已经二十八岁的他看了榜文长叹一声,可以看出他在此之前活得相当郁闷。机会来了,好容易有了一支自己的部队。但紧接着是到处投奔,寄人篱下,憋屈了大半辈子。一般人在这期间基本都会倒下,不是半途爆发为人所灭,就是从此黯然消沉,变得特现实,赚钱养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过完余生。尝阅书中某段,言玄德久不骑马,身上肉生,叹其尚未建功,不禁落泪。于此颇有感触。刘备先后跟随很多人,皆不克终,非人下之人,怎能久居人下?时机成熟就到别的地方寻找机会。意志之坚韧,绝非常人所及矣。

  第一次见识刘备的本事在桃园三结义不久。一开始刘备凭着年长,做了老大,又号称皇室之后,想来在关张二人心中也有一定的分量。对兄弟义气,这是第一位的。但以后刘能镇住关张二人,坐稳老大的位置,就是靠个人的能力了。刘颇会用兵,见识谈吐也在二人之上。每次三人出场,也许刘不如关张出采,但言语聪明,与内与外皆有理有度,能服人。故每次刘备坐于前,关张立于后,俨然一副老大风范。关羽张飞也都是聪明人,但比起刘,还是矮了一大截。

  刘备很精明。关羽被曹操捉去,曹操封侯赏金,待之甚厚。刘备听说后,写了 给关羽,信的大意是,听说你在曹操那高官厚禄,我为你高兴,为了你更有前途,我甘愿把头给你献与曹操。说得关羽汗流浃背,赶紧过五关斩六将来找刘备。后来刘备临死的时候托孤孔明,说,我儿子没用,你可取而代之。孔明一听,赶紧跪下,磕头如捣蒜。刘备又让几个儿子以父事孔明。孔明即使有异心,现在也没了。当然,刘备之所以跟他们说这话,是因为他们尚能信任,他断不会跟刘封之流说这话的。刘备很能识人、用人,马谡就是一例。谁有才谁没才,谁可信任谁不能信任,刘备心里都有一本帐。可见刘备水平。

  刘备杀义子刘封,看三国演义确实让人费解。刘备爱其才,刘封又很忠心,即使他不救关羽,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何况关羽当时是丢了领土的负罪之将,但刘封何以罪至死呢?后来才明白,刘备估计早想杀刘封了。刘封很有才干,又狂傲,如果让他日渐坐大,将来一定会影响到刘备亲儿子的地位。刘备借这个机会,虽然犹豫,但还是狠下心杀了他。够狠。当然,这个三国演义里面没有说。

  刘备和吕布的关系很耐人寻味。起初刘备推辞不过,做了徐州牧。刘备为什么推辞呢?因为他害怕得罪曹操,引来灭顶之灾,而且羽翼未丰就占据大郡,怕他人不容。这个徐州牧他做的提心吊胆的。适逢吕布败于曹操,投袁绍,不容,来投刘备。刘备盛情相待,欲把徐州献出,一来嫁祸于人,消解曹操对其怨气,二来救吕布于水火,收买人心,将来和吕布互成犄角之势,势单力孤的刘备也算多了一个照应。但关张这种庸人怎能明白,加之吕布众人厌恶,刘备无奈让他去了小沛。后吕布夺了徐州,刘备并不恼怒,反而欣然接受了吕布让他屯兵小沛的邀请。关张皆不愿见吕布,唯独刘备去了,席间刘备言语自如态度恭敬。小时候老是见到刘备如此,非常的看不起。然而这次细看,当刘备同曹操攻打吕布的时候,却好像变了一个人,陡然翻脸,破口大骂,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令人佩服。当曹操捉住吕布,犹豫要不要杀,吕布向刘备求情,刘备对曹操了一句:“君不见丁原、董卓乎?”曹操立即杀了吕布。刘备能屈能伸,喜怒不与形色,话不多,关键时候却一句话要人命,真丈夫也!

  刘备与曹操,与袁绍都有过一段来往。兵败无奈投奔他们,但他们势力很大,在那徒受摆布,只好寻个机会离开。翻脸亦不足惜,胸中自有度量,那两段时间也颇能看出处事的精明。

  期间刘备说过的一句话我感触良久,不禁长叹一声。吕布占了刘备的徐州,让他屯兵于小沛,并假意要把徐州归还,刘备力辞。回来后,关张二人忿忿不平,刘备说:“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常常掩卷而思,觉得迷惘,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何以成熟于斯?是不是年少时的贫寒生活让他长于算计,总是比同龄人老成几分?还是天生聪明?是天生胸怀大志?还是年少游学,师事名士,增长了野心?是外表厚道,老谋深算?还是气宇轩昂,深藏不露?抑或是面容阴郁,一看就知道心机甚深?须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奈何他处于乱世之中,却识时察势,看得如此通透?或进或退,沉着处之,做事如此精明,却毫不显山露水,难道真的是天纵之才吗?

  最后想说说刘备的仁义。有人说刘备全无信义,是个伪君子,我看是过于否定。刘备带着新野百姓逃命,后有追兵,走的很慢,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在这种性命攸关的时候还不肯丢弃百姓。我想如果换了别人,像曹操,老婆孩子都能弃之不顾,这个是装不出来的。关羽在东吴被杀,刘备不顾以前他一直言听计从的孔明的反对,兴兵伐吴,不能不说有兄弟之情在内。至于刘备以前对吕布、曹操、袁绍的情况,他们无亲无故,非知非交,各谋其事,势所趋而已,他们当中又有哪个对人讲交情的?对刘表,怕陷于不义,坐失良机。有人说那是他迫于名声装的。对于一个可以盖棺定论的人物,听其言观其行,足矣。刘备一生话说到了,事情做到了,妄加揣测他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意义呢?

  读完此书,唏嘘不已。赞刘公,白手起家,坚韧卓绝;有仁有义,有谋有断;识时察势,沉定自若;能屈能伸,进退有道,真大丈夫耳!

  做人当做刘玄德。

标签: 三国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