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纸上谈兵系列之项羽

爱百科 42 0

孙子:“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自古以来,攻城与拔寨一直是最为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作战行动,从古至今的各种攻城战中,若是正面强攻(当然,很多城池是被内部击破的,历史上的攻城战,多若牛毛,但是对于比较坚固的城池,多有被内部击破的,守将不战而降的或偷袭致胜的,鲜有强攻而破的),待到城破,少则月余,多则一年半载,若是城中粮草丰盈,兵丁充足,则非数载不得破,守城战一方一方面能以较少量兵力即抵住大量敌军的进攻,使敌方大量部队受到牵制,一方面能给敌方带来大量的杀伤,是一种给敌方带来沉重削弱的防御作战方式。

     以下关于战争的描写是转载的,熟悉的兄弟就不用看了。

     汉王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逃至下邑(今安徽砀山),收集散亡的士卒,于汉二年五月驻军荥阳(今河南荥阳北)南。萧何又发关中老弱前往增援,汉军复振。刘邦筑通道以取敖仓(在成皋,为秦所建之粮仓)粟济军。

     项羽屡次侵夺甬道,汉军乏食,刘邦向项羽求和,请割荥阳以西为汉地,项羽不同意。当时为项羽出谋划策的主要是亚父范增,陈平用计离间项、范君臣,项羽果然中计怀疑范增,范增怒而辞归,中道病死,项羽失去臂助。

     汉三年项羽围荥阳急,汉军绝食,危在旦夕。陈平先将城内二千余女子穿上军装,在晚上放出东门,楚军以为汉军,四面合击;同时,将军纪信装扮成刘邦模样,乘坐汉王车驾,驰赴楚营,声称:「食尽,汉王降。」楚军信以为真,山呼万岁,奔到城东围观。刘邦趁机率领数十骑从东门逃遁,纪信则为项羽所烧死。

     刘邦临逃前又令周苛、魏豹和枞公守荥阳。

     汉三年五月,汉王刘邦从荥阳围城中逃出,先至成皋(今河南荥阳东北),又西进函谷关征集兵力,出军于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间,并派人说服项羽的悍将英布叛楚附汉。项羽闻讯,引兵前来,刘邦坚壁不与他交战。此时正好彭越攻下邳,大败楚军,项羽遂先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乘机移军攻占成皋。项羽击退彭越后,再度引兵西向,攻破荥阳,围困成皋。刘邦从北门逃出,北渡黄河至修武(今河南获嘉东)。次日晨,自称汉王使者驰入韩信、张耳军营,收取军权,而命他们另行召募军队击齐。刘邦收得韩、张之军,声势复振,固守修武,与彭越复击破楚军,攻下梁地十余城。四年九月,项羽反攻梁地,令大司马曹咎固守成皋,嘱咐他「若汉军来挑战,慎勿与战」。汉军果然来挑战,楚军不出,于是汉军百般辱骂,如是者五六日,曹咎怒不可遏,遂渡汜水应战。当半渡时,汉军击之,大败楚军,曹咎自杀,汉军重新占领成皋,屯军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控制敖仓,取得军粮。项羽闻成皋失守,不得已改变原来作战计划,引军复来。从此,楚汉大军对垒于广武。就军力而言,楚强汉弱;但就整个形势而言,恰恰相反。汉军兵源粮秣自关中顺黄河而下源源接济;楚军的后勤补给线却为彭越所绝断。项羽希望速战速决,刘邦则是固垒自守。

     广武相持数月,楚军粮食不断,韩信又从齐攻击楚国,项羽惧怕,于十二月与刘邦议和订约,以鸿沟(在今荥阳东南)为界,其西属汉,其东属楚,并归还刘邦的父母妻子。

     荥阳,成皋之战,是楚汉争霸的转折点,我个人认为,自彭城之战开始,楚军在人力,人才方面就一直处于劣势,而楚军能够一直对汉军存在优势,主要是由于楚军的战斗力与项羽的指挥才能。在此整个战局中,刘邦有以下优势:1,占有关中之地,兵员粮草比较充足,尤其是在后期。2,占有绝对的地利,反复占有坚城成皋与荥阳。3,刘邦占有绝对的人才优势,反复使项羽陷入两面受敌甚至三面受敌的境地.

     刘邦依靠坚固的城池,充足的补给,源源不断的兵员在正面牵制了项羽的大军,项羽的精锐是骑兵,作战力主要表现为杰出的机动能力,现在钝兵坚城,机动能力可谓丧失殆尽,为了减轻守城部队的压力,刘邦利用项羽的猜忌心设计赶走了范增并拉拢勇将英布,在知人善任,任贤举能方面,表面上项羽与刘邦相比可谓望尘莫及,实际上项羽与刘邦都不是很善于用人的人,刘邦不过略胜一筹罢了。试想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他能得到韩信吗?如果他猜忌心不重,他会在战胜项羽后将其功臣斩杀殆尽吗?如果不是经历彭城打败,他会轻易的将垓下大战的指挥权交给韩信吗?刘邦之所以在这些方面比项羽强,只是由于他经历的失败多了,汲取了教训罢了。

     在第二战场,尽管战斗比并没有其他两个战场激烈,但是却是相当重要的,彭越屡次在项羽后方攻城掠地,切断楚军补给线,使项羽不得不亲率大军征讨,这样使楚军东西频繁调动,兵疲力竭,乃晋,吴扰楚之法也!(历史上一方分军以调动敌军使之在被调动中销弱,被调动的一方竟全是楚军,身为楚人,痛哉!),同时也为刘邦夺取坚城创造了条件,项羽损失惨重夺得的城池却屡次被刘邦轻易夺取,使项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项羽军中,除他本人以外,无人可与韩信抗衡,韩信凭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在第三战场剪除项羽的羽翼,同时为刘邦提供大量兵力。“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由于项羽已被荥阳,成皋这两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欲罢不得,直到广武对恃,项羽才能抽出力量来对付韩信,但是他却任用平素有勇无谋的龙且,从而步入了垓下之围的深渊。

     整个战局,项羽的精锐在东西两个战场上疲于奔命,最后在坚城之下损失殆尽。他可以说是始终在被动挨打,身为统帅,他不能改变这一不利局势,主要是由于他的战略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用人方面也极为不善;以及在前期的种种不重视人才的做法,导致后期无独当一面的人将之才,以至在几个战场上疲于奔命,导致了最后的失败。惜乎,以霸王之才,起于江东,攻必克,战必取,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天下,在军事史上留下了赫赫有名的巨鹿,彭城之战!可惜由于他的个性缺陷,政治上的错误以及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而失去了天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篇我曾经贴过,不过为了作为一个系列,我再次贴一下.

           从巨鹿之战看项羽的战略

   一直以来,人们谈起项羽时往往多是有勇无谋,当然很多爱好军事历史的兄弟不会有怎么武断的结论,但是大多数兄弟认为他只精于战术,在战略上没有什么才能,现在小弟权且对大家的意见挑战。

   战略是指在地图上指挥战争的艺术,而战术是在地面上指挥战争的艺术,派兵布阵,具体部署是指大战术,使兵器的力量发挥大最大为普通战术。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继败楚地反秦武装,杀项梁,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秣。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率主力5万救赵,同时派刘邦西进攻秦。三中十月,宋军行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停留46日不进,想坐观秦、赵相斗,以收渔人之利。项羽愤杀宋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

    十二月,赵将陈余派5000人出战,结果全部阵亡。当时齐、燕等各路反秦武装已达陈余营旁,皆不敢战。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渡过漳水,断敌通道。英布、蒲将军初战获胜,切断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项羽立即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楚军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章邯军,齐、燕等各路援军亦冲出营垒助战,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自此,各路反秦将领皆服项羽。章邯固守棘原与项羽对峙,派部将司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当时,秦廷赵高专权,猜忌将相,欲杀司马欣。司马欣潜回棘原,劝章邯早图良谋。章邯在降楚、退军之间犹豫不决。项羽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县西南),断秦军归路,自率主力大败秦军。章邯进退无路,率军20万请降。秦军主力遂告覆灭。

   以上对巨鹿之战的描写转自

   项羽此战的第一步是派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渡过漳水,断敌通道,可见项羽本人对于粮草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数倍于己的秦军,他首先断其粮,并将其军分割成两部分,以利于各个击破,项羽的军队虽少,但是他能够看到秦军数量庞大,补给十分重要,因此第一部即断粮。同时他又看到尽管众诸侯作壁上观,但是他们也知道“唇亡齿寒”,只是由于惧怕秦军,因此不敢迟迟进攻,所以在楚军先锋取胜,主力大举进攻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迅速加入楚人的队伍。再次,城内的张耳部,城外的陈余部也会与楚军夹击秦军。

   尽管项羽已料到了上述情况,但是仍然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秦军很强,要想站稳脚跟,并使全军从定淘之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激励全军击败秦军的勇气,斗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众诸侯的兵力支持),所以他不惜冒险,破釜沉舟。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成败在次一战,因此他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只要击溃了王离的部队,他的军队实力必然大增,章邯在大战术上不是项羽对手,实力由于王离军的失败而大损,应该不会比楚强,只有失败。

   王离败后,为了彻底打败秦军,项羽狭其余威,一路蒲将军断其后,主力在正面展开强攻,

  秦军数量庞大,后路断了,粮草更是不济,又有来自朝廷的压力,被迫投降。

   这难道不是战略吗?此次战争完全在项羽的掌握之中,所有的计划都很完美,并且很成功的实施了。以少胜众,以弱胜强,难道这是只懂战术的人能够做到的吗?

             彭城之战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

  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

  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

  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项羽出现在西南部在我看来并不是汉军认为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汉军56万之众的粮草补给线应该是关中,渭水,黄河,项羽的进军路线从地图上看正是准确的出现在彭城的西部,即汉军的补给线上,而我们在注意一下彭城周围的地理,就会发现泗水与睢水在彭城的东南面与西北面,而往南面去就意味着更加深入楚地,一旦军队受到打击,就可能陷入死地,兵法: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陷入死地的军队就要上下一心,决死一战。而汉军是五诸侯兵,而且归附不久,想上下协同实在有些困难,这是汉军的弱点。其次,不管怎么讲汉军还是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广阔的地域上汉军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因此攻击必须要达到突然,由不得日置酒高会的刘季小儿有丝毫的准备。

   项羽率领三万精兵直插彭城,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汉军,当然,没有泗水与睢水的帮助也就不会如此沉重的打击汉军的势力,兵法:军半渡而击之,利。军队在渡河的时候失去了队形,如果突然受到敌人的攻击,出于求生的愿望与对水的畏惧(有一些士兵不熟悉水性),还有(我对古代军队渡河是否穿甲不是很清楚,不过如果不穿甲那本身就是军队防御的削弱,如果穿甲那么一旦被击落入水则很大程度上就将失去战斗力,三国里的黄盖不是特别提到能够穿甲游水吗?),那么将更加导致混乱,军队的力量从而变得十分弱小,很容易溃散。

   在项羽的打击下,慌乱的汉军在两条河边挤成一团,在如此混乱的条件下,他们难以组织有力的抵抗,只有无情的被河水吞没!!!因此项羽的军队能使汉军元气大伤,诸侯纷纷有回到霸王的旗下!

            陈胜与秦人的较量

   秦末汉初,是历史上少有的英雄际会时代,在这短短的8年里,产生了许多叱咤风云的英雄好汉,其中,点燃这反秦第一把火的陈胜,虽然勇不及常人,智不过中人,但是其胆识,志向可谓冠楚汉群雄之首,尽管六月即失败被杀,身死国没,但其仍不失为一代枭雄!

   历来的农民起义往往有这样一种规律,大多数农民起义军不是过早的被歼灭,就是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其改朝换代的工具,这主要是由于领导者的政治领导能力与军事指挥决定的,陈胜虽然胆识过人,颇有见识,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军事能力与政治能力的不足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以下是我的见解,希望众位兄弟多多讨论!

   1,西进咸阳与钝兵坚城荥阳的战略矛盾。在我看来,作战的双方因双方的力量对比会采取相应的行动,任何一支军队在某一段时间内必然有它短期的战略目标,它的行动必然受着这些战略目标的影响,而这个目标完成的好坏,就要看军队的实力与统帅的韬略了。因此,高明的统帅通过敌方采取的行动就可以推测敌军下一步的行动。楚兵在秦人东部大部失陷,无兵回援咸阳,北方军队未能迅速南下之时,西进攻打咸阳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但是吴广的大军却被李由牵制在易守难攻的荥阳,,如果其目标是攻克三川,扫除后顾之忧,就应暂缓西进,尽力夺取六国之地,同时周文的大军可以作为一种威慑力量,以保证六国之地在控制之下。但是这样就给了秦人踹息之机,因此集中主力攻打咸阳更为有利,吴广的军队围困荥阳绰绰有余,能够抽出相当大的兵力西进(后分兵围荥阳,一军距章邯可知),并且荥阳并不能对楚兵西进构成威胁。一旦咸阳城下,山东之地一鼓而下,因此在荥阳的部队完全浪费了其宝贵的战斗力。

   2,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在周文被章邯的大军击败后,周文并没有一溃千里,而是不断监守,拖住其主力达2~3月之久,但是在南阳郡的军队既然不能攻克武关西进,在章邯被拖住之时,何不北上侧击秦军,在魏地的大军何不南下侧击秦军?

标签: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