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一些人将正史视为异类,觉得三国正史比《三国演义》更不可信?

爱百科 212 0

对于这个问题,我挺无奈的,因为我看过《三国志》,从文学性和精彩程度来看,确实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没有办法相比。二十四史里面,如果说通俗易懂、兼具史学性和文学性的恐怕只有司马迁的《史记》,我想这也是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原因所在。

为何有一些人将正史视为异类,觉得三国正史比《三国演义》更不可信?

《三国演义》成书晚于《三国志》,因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志》和一些民间流传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如果把小说当做正史来看,才是真正的悲哀。但是小说演义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正史对于很多人来讲却是枯燥乏味的,因此《三国演义》的受众远远多于《三国志》。所谓先入为主,接受了诸葛亮的多志和曹真的无能,而看到正史记载里关于曹真的描写,就有点怀疑其真实性了。

为何有一些人将正史视为异类,觉得三国正史比《三国演义》更不可信?

事实上,为了小说的效果和烘托主要角色,罗贯中将很多并没发在诸葛亮身上的事,都强加到了诸葛武侯的身上,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比如用计火烧新野和博望坡的就是刘备,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又如著名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在正史中也没有记载,只不过是为了烘托武圣关羽的英雄形象罢了。

为何有一些人将正史视为异类,觉得三国正史比《三国演义》更不可信?

很多时候,我们宁可相信美丽的谎言,也不愿意接受残酷的事实。《资治通鉴》的主要编撰者司马光就曾经说过:“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这部书是给皇帝看的,本来就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最高的管理者。

狭隘的认知,会让人无法看到机会和失去选择的能力。当我们放弃喜闻乐见的戏说,本着求知的态度去阅读正史时,你会发现字里行间自有妙处,也会理解文学作品和正史不同的价值所在。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标签: 三国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