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上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做点平反

爱百科 49 0

我是个80后,前几日与几位刚认识的好友谈及三国,那几位完全将三国演义当做了三国历史,我突然觉得很悲哀,这几日,我一直在想,在我们这一代,恐怕大部分都是这样将演义做历史解的,我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现在的社会中,你我的生活中,武大郎成了侏儒的象征,潘金莲成了荡妇的代名词。我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下,感到一阵心寒。人活一口气,我们绝大多数人默默奋斗,都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流芳百世。武大郎,身长近八尺的一位清正廉洁的县令,不可谓不是光宗耀祖了,潘金莲,知州千金,知书达理,不说母仪天下,那也是温柔贤德,仁义善良,就因为这水浒传,书面的,电视里的,电影里的,这么一传播,武大郎无能侏儒,潘金莲无耻荡妇的形象便印在了广大的人们心中,这是何其的悲哀。我们现实法律中,侮辱他人是犯法的,那侮辱这些死去的先人呢?而且这些罪则谁来承担?广大的人民,还是水浒的始作俑者?呵呵,我感到很悲哀,很心痛,不知道武大郎潘金莲的后人如何面对整个社会的嘲弄啊,各位友人,如果是你们背上着种莫须有的千古骂名呢?法不责众啊,但是,我们社会,我们的媒体舆论,社会舆论,是不是应该为这样的先辈平反呢?你,我,还有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让年轻一代走出这样的误区?让那些快要走入年轻一代的人不要走入这样的误区?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啊!?····我希望走过路过的朋友,能够响应一下小子的号召,至少为武大郎潘金莲这样的千古奇冤平反一下,通过qq,飞信,或者论坛这种快捷的现代的网络通讯方式将正确的信号发送给整个社会,还先人一个清白吧,小子我也似水平有限,收集了一点真实度比较可靠的资料,各位大大,举手之劳(复制,粘贴)在网络中传播一下,为先人,为自己,为社会举个手把。

  “武大郎者,<水浒传>所塑之"三寸丁,谷树皮"侏儒小丑之武植也.二十年前,有人寻访武大郎故 居,历史的真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差距让我吃惊.我觉得历史应还"为官清廉,兴利除弊"的武大郎和"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潘金莲以本来面目.

   近期,笔者又重返故里,使我更走近了历史的武大郎与潘金莲.

   笔者祖籍在河北省清河县.历史名著"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即此县人士.

   武大郎故居武家那(原名孔宋庄),仅距清河县城以东3里路.一进村,原先孤零零的武植坟前,赫然建起一座"武代祠",祠匾古朴苍劲,浑厚而见功力,蕴涵着历史的严肃与凝重,而且,武氏祠被郁郁葱葱的小松柏环抱,给人一种历史真实难改,生命之树常青的象征.

   这次接待我的还是上次谋面的武植的后裔,24代嫡孙武双福,今已年逾古稀.他既是守陵人,又兼解说.白毛巾,皮夹克,制服裤,塑料鞋,精神矍铄,文白兼语,反映出当代农民生活水平的富裕,精神世界的改观和文化素质、文学底蕴的提高.

   武氏祠由前庭院、展览厅、武植碑、武植墓四部分组成.热情真诚的武双福老人陪同我一一介绍.前庭院简洁而干净,一棵挺拔的松树屹立于展厅大门的东侧,像卫兵保护着这历史的珍迹.

   踏进简朴的展厅,赫然眼帘的首先是武植的汉白玉全身雕像,官帽、官服,正襟危坐.武双福老人动情而庄重地介绍:"武植,字田岭,排行老大,故称武大郎.少年能文习武,乐善好施,因文武兼备,及第为官,拜山东阳谷县七品县令.武县令为官清廉,除暴安良,爱民如子,造福一方,深得百姓爱戴."历史与演义竟有如此大的反差,从小听到看到的,尽是有关污辱武大郎的歇后语,如"武大郎卖豆腐???人 货软","武大郎卖刺猬……","武大郎放风筝……","武大郎攀杠子……","武大郎挎腰刀……","武大郎服毒……"等等太多的污言秽语,再加之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窝囊怕事,挑担卖炊饼的侏儒武大的人物形象和其妻潘金莲的所作所为,真真产生了"糊涂了盗跖"的社会效应.

   当我问及此情此事,武双福老人指着展厅墙壁的两幅图画道出了历史的原委:武植少时之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至阳谷县武县令处,请求武植相助.武县令诚意备至热情款待.王某不知武植已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久不见武植资助,便愤然离去.遂生邪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植恶意中伤污辱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植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清官的形象被毁于一旦.

   非但如此,就连武植之妻潘金莲也遭受被辱之株连.潘金莲故居为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黄金庄),少时乃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其父曾官拜邯郸知州,在故里开有染房.武植家贫,少扛活于此,因品端能干由知州资学,并将女儿金莲许配武植.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贤妻良母而闻于乡里.作为明代民间文学家的施耐庵,却在道听途说,收集奇闻的基础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地挥就了"千古奇冤"武大郎与潘金莲.

   原来如此!小人与恶棍有时也有市场和能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篡改历史.罪恶多端的恶棍人人深恶痛绝,而摇唇鼓舌的小人,却有很大的欺骗性.然而,王某晚年终因良心发现无地自容而自缢身亡.

   武植的盟兄弟与西门庆狼狈为奸一丘之貉,恶毒毁谤武植与潘金莲,而施耐庵的后代则深明大义,引疚自责,竭力为武潘平反昭雪.施耐庵的后裔,河北威县的施胜辰曾赴武家那作画十六幅并配诗文以道"施家欠债施家还"之歉疚.其中武县令画像的配诗为:"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潘金莲画像的配文曰:"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反冤假错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

   武植盟兄弟的自戕,施耐庵后裔的自责,已正大郎、金莲之清白,而武植之24代孙武双福的健在,则更证<水浒传>武潘之千古奇冤???既然<水浒传>中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妇无嗣无子且相继殒命,那么,何来其后代之繁衍(武家那全村半数武姓)?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历史上实无此人,只是施耐庵塑造的文学典型"这一个"罢了.

   展厅还陈列一尊清代乾隆十六年的石碑.这是乾隆皇帝二次下江南,途经河北油坊,闻武植有坟无碑,口谕立碑于武植墓前,并植树二百余.碑之正面刻文为:全族合力,保护武植墓周围"二百余株""密林"之"壮观".只可惜壮观之密林毁于"文革"而荡然无存.

   出了展厅,武双福老人陪我到露天宽敞的院落,清河县人民政府所立高大的武植墓碑被松柏守护着,<墓志铭>如下:"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呜呼,正史为野史正名,历史让演义还原;忠臣流芳千古,奸佞遗臭万年!

   最后,武双福老人引我来到第四部分???新开掘并修葺的武植墓.冢穴上端"千古流芳"四个大字遒劲醒目.因坟冢高大,洞口很宽阔.沿洞前行,越进越黑.借摄像机灯光,观看墓内.举头望,墓顶呈拱圆形;低头看,吊棺悬于墓坑中心.我沿梯下至较深的墓底,吊棺下,一堆白骨静静地睡在那里.武双福老人说:武植与潘金莲是合葬在一起的.当初挖掘武植墓时,两根长长的腿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医学专家鉴定,武植生前身高1.8米左右.这又是否定施耐庵笔下"三寸丁,谷树皮",侏儒小丑的佐证. ”

标签: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