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湖易传]红巾军时期的朱元璋 (注评版)

爱百科 90 0

  2015-05-18 16:19:24

  作者:证券

  至正十一年(1351年)汉人在国内各地反元起义不断 以红巾军起义规模最大 元末的红巾军起义 形成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集团和徐寿辉领导的南方红巾军集团 扫荡大江南北的元朝统治 在刘福通率领的北方红巾军的郭子兴部中后来来了朱元璋加入

  朱元璋屠河南,三洗怀庆府

  即率军向怀庆地区杀去,见人就杀,鸡犬不留,来来往往杀了三个来回,他们还把元宝放在大街上,看是否有人捡去,如若发现元宝少了,就证明还有活人,接着又杀,怀庆地区百姓都被杀光了才罢休,这就是三次血洗怀庆府的故事,朱元璋即位以后便下令从人口集密的洪洞县往怀庆府移民。

  现在在河南为了纪念朱元璋还有河南坠子流传 曲名: 朱元璋要饭

  对山东的屠杀

  引用:等他坐拥天下后,就命令大将徐达攻打山东,不管男女老幼,一律杀光。此后,山东地界一度人荒,又从外地移民。现如今,山东好多地方的人,一问祖宗,他们会说,远在他乡呢。

  引述:关于明初山东移民,至今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派兵对山东连杀三遍,站在山头上望望,还有冒烟的地方,再杀,直到把人杀光。然后又从山西洪洞县和枣强县大量往山东移民。还说这些移民是被官...(资料来自今日青州网)

  再有“燕王扫北”的民间传说中,燕王把河北、山东等地一带的人都杀光,造成明初从山西向山东、河北移民。

  ——有据朱夺政后 政令关外之胡夷全部转移到关内 山东的移民于是复伪金国时旧置 又占了去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 此诗作于龙湾之战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大军第二天私访至一寺院

  从此原本配合默契的红巾军由一致扫荡元朝 突然转为成了全面内战 而朱元璋 果然在随后的诸多战役和“鄱阳湖大战”中将陈友谅夺取徐寿辉的南方红巾军主力号称60万总计有百万大军消灭殆尽 陈友谅也在战中“竟中流矢而亡”

  龙湾之战

  说到龙湾之战就要先从池州之战说起 池州 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朱升1341年中举任职池州学正 《池州志》记载:至正十一年(1351)天完军(红巾军)部将赵普胜(南方红巾军名将 人称双刀赵)领兵攻占池州及诸县。未几,元军复夺池州城。至正十六年(1356)赵普胜率蕲州、黄州、徐州各路农民义军攻池州,占领青阳。池州城九华门东南一带被兵火所毁。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率舟师从攻破州城北,占领池州。至正十八年(1358)四月,赵普胜与朱元璋反复争夺池州城,朱部守将赵忠战死。 十二月,赵普胜攻陷建德县。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部将徐达、常遇春在池州大破赵普胜部。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率部进攻池州。朱元璋部将徐达、常遇春在青阳、贵池一带设伏兵,陈友谅于六泉口(今青溪桥县五溪桥南))大败。

  陈友谅于二十年闰五月,亲率舟师10万进攻应天(南京) ,被朱元璋击败于龙湾(今南京下关一带),尽失长江下游要地。陈友谅领十几万大军乘船挤向地势狭窄的龙湾地区 惨败 陈友谅遗弃巨舰100余艘,乘小舟逃回江州 朱元璋获得了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可谓是大获全胜。

  —— 一段阴沉的历史 鄱阳湖水战可以说也是“池州”“龙湾之战”的延续和结束 (二十三年夏) 陈在龙湾之战失败后又造大船 将战船用链子连起来 并领南方红巾军主力家底投入鄱阳湖

  朱升(1299~1370),字允升,号枫林,著有《枫林集》休宁回溪台子上村人。受亦儒亦农之父朱秀和大家闺秀之母汪氏熏陶,朱升自幼好学, 八岁拜在迥溪开馆讲学的江敏求门下,求读四年,十二岁后又拜在休宁海阳开馆讲学的金斋谕门下求读四年 先后师从陈栎、黄楚望等名家。

  1341年中举任职池州学正,后辞官隐居石门。有“帝师”之称 因其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

  引用:朱元璋所以在龙凤十年之前,称吴国公,直至打败陈友谅后,改称吴王,就是采纳了朱升的建议。在朱元璋攻打徽州、骛州、处州和鄱阳湖大战及和陈友谅、张士诚多次的交战中,朱升在军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谋略。

  明朝开国颁赐大封功臣的制诰文字、皇室礼乐制度及各种诏令大多由其执笔。

  朱元璋得天下后封34位开国功臣被诛杀殆尽 仅朱升 汤和 郭英三个没被杀 原封的64名国公、列侯、大将等杀了34个,受株连的竟达十几万人之多,许多功臣死于非命。 朱升却得以保全,《南龙港朱氏家谱》 记载朱升后代不少。 退于乡间的林泉之下。

  龙凤三年(1357年),朱元璋亲率大军出征浙东,道经徽州。他经邓愈的推荐,亲至石门向朱升请教夺取天下的计策。 是徽州的歙县南石门 据《歙县志·地舆·古绩》载:“梅花初月楼在石门,明太祖皇帝举兵时,访朱升宅。 徽州石门是个乡村景区

  巧合的是 湖南也有一个石门 引用:石门,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 有着易家渡镇 上北为朱家长湖 下南有陈氏祠 胡家汉村 和江苏南龙港北龙港的堪舆布局是一样的

  陈友谅(1320年-1363年)“陈友谅,沔阳人,本姓谢,祖千一,赘于陈,遂从其姓”。据《平汉录》《明史.陈友谅传》《鸿猷录》:陈友谅者,湖广沔阳渔子也,本姓谢,先世赘于陈,冒陈姓 。。 方志《湖广总志》也传。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1357年)九月袭杀倪文俊,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至正十九年(1359年),杀害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至正廿年(1360年),陈友谅攻陷鸠州,命死士刺杀徐寿辉于至鸠州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五通庙,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现存陈友谅墓及骑马铜像一座

  易华,字闻远(1294-1377),湘乡州唐甲湾(今湘乡市潭市潭台村箭楼湾)人。南方红巾军领袖,湖广参政。

  加入徐寿辉南方红巾军集团 成为陈友谅统率的一支偏师。易华凭着一身武艺和满腹谋略,英勇抗击元朝统治者的镇压。很快配合陈友谅的部队不仅粉碎了元朝军队的镇压,而且趁机扩大了势力,一举攻占了江西、湖广等广大地区。易华因战功显赫,被徐寿辉授封湖广参政。

  现存易华祠 乡人在乌石峰上为易华建庙塑像,奉祀至今。

  朱元璋血洗湖南

  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明军血战四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1368年(洪武元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 明洪武元年 对湖南百姓大力杀戮,著名的血洗湖南,成为“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荒凉地区 安陆市德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当年三次血洗德安府,以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有良知的臣子为此冒死劝谏,朱元璋于是决定在德安府(今安陆市)修建德慧寺以超度惨遭屠杀的亡灵。

  “湖以南,丁杀运,扫境空虚矣!”特别是湘乡一地经此劫难,“千村血洗,万灶烟寒”,成了湘乡当时真实的凄惨写照。 相传三刀石 湖南醴陵现在还有一个地方叫做“三刀石”据说当年大屠杀的时候所执行的政策是“石头都要砍三刀。 长沙府属有的县却有记录,如“湘潭土著仅存数户”,“醴陵古老相传土著亦仅存十八户,余皆无复存在,洪武初招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江西)人尤多”。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长沙地区,并允许“插标占地”,形成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局面。

  网友: 咱祖上还真的谢谢朱八八,从江西吉安千里来到永州……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持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这首《咏燕子矶》诗是朱元璋登基后,带领文武百官来到燕子矶时所作。燕子矶在南京北郊江畔,是古时南京的一个重要渡口,也是一个观浪听涛,临江览胜的好地方。

  长江“三矶”,分别是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和南京的燕子矶。燕子矶位于南京幕府山的东北 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因为其形状似飞燕凌空,所以得名

  至于说朱元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 (主要是红巾军时反元朝统治和为朱元璋打江山的那些功勋卓著的红巾军将领)还有“洪武大移民”等等 那都是后话了

  (早些年笔者研究过一些 后来11年12年的相关研究笔记丢失 和13年的笔记本硬盘被洗 损失很大 最近又研究一番 由于干扰大网上被篡改的内容相当多给研究和作中的编辑引用带来很多困难)

  参考文献

  《池州志》《平汉录》《明史》《鸿猷录》《朱升传》《朱元璋的谋国老手——朱升》《朱升的出山与退隐》 《“民族英雄”朱元璋:不打元兵 专打友军》 等等

  资料网站

  《百度》 《各大百科网站》 《铁血历史论坛》《江西国防教育》《今日青州》《谈古论今》等等

  博客 欢迎看看

标签: 红巾军起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