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考究全新视角!超大胆推测!!!

爱百科 73 0

  大禹治水考略

  冷云龙

  导语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 ,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青陽,青陽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

  黄帝(娶嫘祖)--玄嚣(又叫青阳,封侯、降居江水)--蟜极--高辛(帝喾,娶陈锋氏女)--放勋(帝尧)、挚。

  黄帝(娶嫘祖)--昌意 (封侯、降居若水,娶昌仆)--高陽(颛顼帝)--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虞舜)。

  注解:“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陽,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尧时,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尧任用鲧治水九年,未见成效。尧让位于舜,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三苗在江 、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舜让禹负责治水,禹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让身边的大臣们,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又根据是否归顺,分解了三苗部族。

  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舜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史记·夏本纪》载:“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 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摘录:《史记》白话文)

  (一)大禹治水考辩

  简述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洪水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先后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水。鲧在他九年的治水里,一直采用堵的办法,没能治理成功。后来大禹率领民众,与洪水抗争,他不断的从父亲鲧治水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对“堵”的办法,利用“疏”的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在治水13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古史传说时代研究的热门课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努力,诸如大禹的身份界定,大禹与先夏民族的关系,大禹传说与古代文化传承的关系,大禹与上古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等课题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学术思维的差异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在许多有关大禹问题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矛盾。对于“大禹治水”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仍然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我认为“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的内核是真实的,这可以从大禹所处时代和地域的气候变化,洪涝灾害,水利水患等诸多方面加以证实。由之,我们也认为,对传说时代的研究,剥离其伪托附会的成分。探求我们想要知道的历史真相,是可行的上古史研究方法。(本段摘要来源:王建华的《伦大禹治水的真实性》。)

  在很多记载“大禹治水”的史料中,都多次提到:“‘九州’‘鸿水’‘涂山’‘三苗’‘三危’‘熊山’‘南海’‘楚国’等词汇。”经过研究后,惊奇的发现,这些词汇的历史溯源都集中在长江沿岸,尤其是在江西省鄱阳湖区域一带。

  鄱阳湖,古称彭蠡(南海)、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鄱阳湖一带,从古至今,都是水患之地。春秋时称:“洪州之地”。秦代时,归属九江郡管辖。古往今来,当地一直都流传着很多相关大禹的传说。

  鄱阳湖水系是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加上青峰山溪、博阳河、樟田河、潼津河等独流入湖的小河,以及其他季节性的小河溪流和鄱阳湖组成,以鄱阳湖为汇聚中心的辐聚水系。鄱阳湖水系是一个完整的水系,各大小河流的水均注入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流入长江,成为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古代曾被称为:“南海”。也是“古代三苗部族”的核心区。相传:“大禹疏通九条江河归于海,以定九州”,相传,大禹治水最早的内核起源就是这里。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畔。古称:“天子都、天子障,南障山,靖庐山”。《山海经》:“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水经注·庐江水注》:“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江”。在江西南昌出土的“汉代刘贺墓”也印证了鄱阳湖是南海的说法,海昬侯墓里出土的金饼,有墨书: “南海海昬侯臣贺。”字样。司马迁也自称他到过庐山,观过大禹曾治水的九江。《史记·河渠书》:“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关于记载“大禹治水”最早的史料是先秦典籍《山海经》,而这本旷古奇书的编撰者恰恰就是楚国人。“九州、九江”名字的起源,和“江西的九江郡”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苗”最早的核心活动范围,也是在九江市的鄱阳湖一带。“涂氏、熊氏、”也是发源于鄱阳湖一带的古老族群,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鄱阳湖一带的望族。“三危、楚国、熊、鸿、洪”等词汇追踪历史溯源,也都和鄱阳湖一带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大禹治水考究全新视角!超大胆推测!!!

大禹治水考究全新视角!超大胆推测!!!

标签: 大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