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和炎帝是同一人吗?

爱百科 110 0

  神农氏勇尝百草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现在普遍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氏,那么历史上的炎帝是否为神农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神农别号烈山, “烈山”始见于《国语》和《左传》,比“神农”早出,是神农氏的古称。《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 记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 自夏以上祀之 。 ” 《国语•鲁语上》 亦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柱, 能殖百谷百蔬 。 ” 《礼记•祭法》 称之曰“厉山氏” , 并谓:“厉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农, 能殖百谷 。 ”由上文可知,烈山氏这个部族在上古之时之所以能够成为部落联盟大首领,是因为他们的首领柱和农对农耕文明有着重大的贡献,因而烈山氏部落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技术,经济比其他部落要发达强大。

  我们都知道逐鹿之战和阪泉之战,炎帝输给黄帝为什么中国人却被称为炎黄子孙?我们知道蚩尤输给了黄帝,黄帝砍了蚩尤的头,九黎部族从此沦为黎民,黎民什么意思?民在古代是奴隶的称呼,那些战败被俘的九黎部族的人成了奴隶——民,而那些臣服逃散的部落,成了胜利者的附庸,交粮纳贡,黎民二字,黎在民前,说明臣服的九黎部落当时的境况也就比奴隶强一点。黄帝同样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按说应该像对待蚩尤一样对待炎帝部落的,可实际情况却仅仅是炎帝向皇帝服了软,让黄帝做了老大,炎帝被蚩尤欺负了,黄帝还举族相助,带着部族从陕西长途迁徙到河南的逐鹿,帮着炎帝打败了蚩尤,从这一历史传说中我们就可以得知:炎帝黄帝即便不是兄弟,两只部落也应该是同源,不然黄帝打败炎帝之后绝对不会手软,更不会为了替炎帝出头,举族长提迁徙去打蚩尤。

  最早记载有炎帝信息的古籍文献,是春秋末期文史学家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国语》。左丘明在文献中记载曰:昔少典娶有乔,生黄帝、炎帝。皇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从左丘明的表述可知,黄帝和炎帝应该都出自少典的有熊部族,神农氏当时是部落联盟大首领,炎帝出身于少典部族,如果要成为神农氏部族的首领是基本不可能的。在上古时期,小的部族为了得到大的部族的庇护经常用通婚的方式,让强大部族首领的儿子上门做女婿,同时将部落首领的职位让出去。或者在部落相争的战斗中,战败的部落臣服于强者,将部落首领的职位让与强者的儿子,结成姻亲。

  在司马迁的五帝本纪中这样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在这段文字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农氏是当时的部落联盟大首领,但是由于部落衰弱了,没有能力再管理天下事物了,炎帝和神农氏显然并非同一人甚至不是同一部族。

  《管子•封禅第五十》记载:“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者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古的时候,神农和炎帝分别封过禅,并不是一人。

  炎帝为什么被称为炎帝?《帝王世纪》说:“有圣德。以炎德王,故号炎帝。”炎德是什么?《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记,故为火师而火名。” 原来他改造了伏羲计时的方法,发明了以火纪时的火历,尊奉太阳神,所以尊称为炎。

  那么,炎帝是什么时候变成“炎帝神农氏”的呢?这是到了战国时期,当时的魏国史官编刻了一套竹简书,后人称之为《竹书纪年》。此书首次将炎帝称为“炎帝神农氏”。于是,之后历代的史书多将炎帝与神农视为同一个人。由此一来,神农氏的所有事迹全让炎帝照单收受了,这使得炎帝的事迹被放大了许多。

标签: 炎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