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两税法”历史介绍

爱百科 30 0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的宰相杨炎所创立的税法。

  实施办法

  两税法其主要分四点:

  “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分主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可以避免一些官僚、富人为逃避租庸调,而到其他州县置产。

  取消租庸调及杂税。

  夏秋交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

  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

  影响

  两税法一出现,统一了唐代中季以来紊乱的税制,一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实行两税法这一年,财政收入就增加到“一千三百五万六千七十贯,盐利不在此限”。《新唐书·杨炎传》称赞两税法说:“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两税法以个人之土地和财产为本,改变了唐一贯以丁为单位的做法。

  两税法初行时,货重钱轻,因此以绫绢折钱纳税,并成为定额。但是后来物价降低,钱的定额却没有改变,农民负担遂又加重。

  也有学者认为,两税法征收时以实物居多,缗钱只是实施折算而来,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认为:“两税法是以实物为主的。”王仲荦《唐代两税法研究》主张:“两税中的户税钱,固然定税之数,皆计缗钱,而实际上纳税之时,多配绫绢。货币在这里,只作为计算的标准,而农户实际缴纳的大部分则是绢布,小部分是钱贯。”

  两税法规定:“此外敛者,以枉法论。”但是建中三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请求朝廷在本道每贯加税200,朝廷准许,并命各道照此加征。贞元八年(793年)剑南四川观察使韦皋奏请加税什二以增给官吏。此外,安史之乱后,朝廷又增加了盐税、茶税等许多苛捐杂税,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此外,土地兼并也更加盛行,出现了“势力侵夺”和“降人为客”,“百姓土田为有力者所并,三分逾一” ,农民多破产而沦为佃户。陆贽等便强烈反对两税法,主张恢复租庸调。陆贽说,当时“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往输其一者,今过于二矣,虽官非增赋,而私已倍输”,又说“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强豪,以为私属,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罄输所假,常患不充。”因此,两税法的弊病导致了唐代宗以后小规模的叛乱不断发生。

  两税法的实施还直接影响到宋朝开国以来的国策,宋代盛行契约租佃制,北宋苏洵称“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