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咸丰帝遗命的两宫听政在哪个宫 两宫听政简介

爱百科 43 0

  两宫听政,说的是清同治帝及光绪帝时,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一起垂帘听政的情况。

  咸丰帝正妻慈安太后

  咸丰帝因英法联军,率领妻小、臣工逃至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却心力交瘁,咸丰辛酉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一病不起而驾崩,遗命由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端华之弟)、额驸景寿、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俗称顾命八大臣,辅导年幼的独子载淳登基执政,八大臣当中肃顺锋头最健。但是八大臣与载淳的生母西太后慈禧不合,慈禧于是与咸丰帝正室东太后慈安合作,并要御史董元醇奏请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但遭遇肃顺严厉的反对。于是慈禧、慈安也联合了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大学士贾桢、兵部侍郎胜保等人合谋夺权。慈禧命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由热河行走,自己先到北京,却是到北京召见奕䜣等人,安排政变,肃顺尚未入都,朝廷即下令拘捕了顾命八大臣,载垣、端华被赐死,肃顺被斩首,其余被贬,废除八大臣原拟年号“祺祥”,改为“同治”(有两宫偕同治理天下之意),史称“祺祥之变”或“辛酉之变”。

  掌政近半世纪的慈禧太后

  机制

  两宫太后听政时期

  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等讨论内外奏章,进呈两宫太后阅览,由议政王大臣拟旨,翌日,议政王大臣将草稿进呈,由两太后审阅之后,分别盖上咸丰帝赐“同道堂小玺”作为标识,然后以同治帝的旨意颁布天下。由于慈安权力欲望较为淡薄,日常事务慈安并不感兴趣,不太关心,所以往往由慈禧独揽;但遇上重大朝政事务,慈禧仍会去征求慈安的意见。

  同治帝亲政时期

  同治帝亲政后,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等讨论内外奏章,进呈同治帝阅览,由议政王大臣拟旨,翌日,议政王大臣将草稿进呈,由同治帝审阅之后,朱笔批示处理,并盖上皇帝御玺颁布天下。但遇上重大朝政事务,同治帝仍会去征求两宫太后的意见。

  慈禧太后听政时期

  慈安太后病逝后,在光绪帝尚未亲政前,听政大权由慈禧独揽。军机大臣等讨论内外奏章,进呈慈禧太后阅览,由军机大臣拟旨,翌日,军机大臣将草稿进呈,由慈禧太后审阅之后,盖上咸丰帝赐“同道堂小玺”作为标识,然后以光绪帝的旨意颁布天下。在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训政时期,处理国政大事,依然按照慈禧听政时期的处理模式,直到慈禧病逝。

  光绪帝亲政时期

  光绪帝亲政后,军机大臣等讨论内外奏章,进呈光绪帝阅览,由军机大臣拟旨,翌日,军机大臣将草稿进呈,由光绪帝审阅之后,朱笔批示处理,并盖上皇帝御玺颁布天下。与同治帝亲政时期不同的是,遇上重大朝政事务及官员任命权时,必需由慈禧太后定夺。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