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竟然只是备选!1912年民国大总统4位候选人,谁才是众望所归

爱百科 97 0

  人们普遍知道,

  孙中山

  是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而后

  袁世凯

  玩弄权术,使得孙中山等革命派被迫向他交权,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却少有人知道,在孙中山之前,革命政府其实已经选举了一位

  “大元帅”——黎元洪

  。另外,拨开历史迷雾,袁世凯真的自始至终都那么不堪吗?

  孙中山

  1 孙中山并非革命党属意的临时大总统第一人选

  1911年11月13日

  ,武昌起义成功后,江苏都督程德全代表本省及浙江都督汤寿潜、 上海都督陈其美通电各省,请派代表赴上海开会: 每省各派代表二人,商讨组织临时政府,以便统一指挥。到了

  11月15日

  ,各地区代表抵达上海,开了第一次会议——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

  沪方各省代表在江、浙两省都督及各方代表怂恿之下,于12月4日在沪票选黄兴为革命军“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帅。黎元洪闻讯立刻表示反对,

  黄兴同样不愿就任

  。直到汉、沪两方代表陆续抵达南京后,

  12月15日

  在南京重新选举,

  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 黄兴为副,但黄兴仍然不愿就任。

  黎元洪

  正是由于这来来回回拖延的一个多月,使得远在美国的孙中山有足够时间回国。

  当时孙中山认识了不少华侨巨富,在孙中山回国时,中外各报盛传他将携

  巨款

  回国主持革命,社会各界一片欢腾,人心振奋。然而等到

  12月25日

  孙中山出现在上海码头,面对各界人士关于

  革命巨款

  的询问,孙中山答日:

  “我没有一文钱,我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的精神!”

  由于黎元洪、黄兴态度矛盾,革命阵营的统一又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孙中山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也就成为必然了。整个选举中,孙中山可谓是一匹

  “黑马”

  。

  黄兴

  2 众望所归的袁世凯

  2.1 革命党的态度

  从现有资料看,最先

  主张袁世凯出山

  收拾武昌起义后局面并有具体行动的

  正是革命派

  。还在袁世凯于河南老家“垂钓”之际,川籍同盟会员朱芾煌就赶至彰德,

  “劝袁世凯乘机把清朝政府的军政权力夺取过来,然后投效革命,那么革命方面一定会推袁出来统一中国……”

  袁世凯

  而对于孙中山,革命党的态度却并不是非常理想。

  章太炎曾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吴玉章说:“同盟会自广州起义失败以后,即已趋于涣散,而至武昌起义以后,几乎陷于瓦解状态。” 革命党中颇具声望和实力的首领如黄兴、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都

  认为孙中山“倾于理想…‘一切政见不易见诸施行…‘中山先生既束手无策,国家更濒于

  阽危

  ”

  ,而中华民国总统应由有“新思想、旧方法”的人来担任 。

  《神州日报》

  是革命党人在上海掌握的报纸,但从1911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却先后发表多篇鼓吹

  争取袁世凯做第一任大总统

  的言论。

   神州日报

  当时革命派中有观点认为,袁世凯并非和清廷一条心,革命党不能逼袁世凯走曾国藩、胡林翼这条路。袁的问题只是条件问题,不是原则问题,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

  2.2 民众的态度

  我们知道,由于历史原因,满汉对立的民族情绪在当时的汉人中非常普遍。而袁世凯是靠着自己的才能一步步当上朝廷高官的汉人,却因满清贵族的猜忌被贬,这种经历极大地

  引发了民众的同理心

  。此外,作为清臣袁世凯没有做过逼宫之类的事。在当时的环境下,“忠君”还是很有市场的。袁世凯不但没有逼宫,还为小皇帝“孤儿寡母”极力争取了民国政府的“优待”,尽到了“臣子”的本分。所以

  在当时民众眼里,袁世凯是一个传统的“忠臣”,汉人的“英雄”。

  袁世凯任命状

  相比而言,孙中山先生的

  “三民主义”

  虽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但因

  理论性太强

  ,而且西方色彩浓厚,不免有些

  水土不服

  。正如《阿Q正传》里所描述的,

  底层的农民向往革命,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民主共和”?

  阳春白雪注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民众对孙中山和袁世凯的态度就不难理解了。

  结语

  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召开。南京参议院的十七省代表投票,每省一票,袁世凯以全票当选。

  可见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的结果,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各界人士期盼的,众望所归——至少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如此。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