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乱世走向亡国的11大征兆,你知道几个?

爱百科 42 0

  华夏悠悠五千年,出现过“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多个国家盛世,也出现过“战国乱世”、“三国乱世”、“五胡乱华”、“安史之乱”等乱世。

  《阿房宫赋》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有以史为鉴的传统,历史上有许多先贤为我们总结了国家兴亡的经验和至理。

  大约2300年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一位先贤荀子为我们总结了国家进入乱世的11大征兆,鉴史者不可不读,这就是《荀子·乐论》。

  《荀子·乐论》是荀子对音乐及相关问题的论述。荀子认为“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好的音乐在教化中有巨大的作用,而那些淫声、奸声的坏作用则显而易见,都是乱世的征兆。尤其在文章的最后,荀子提出了11条乱世之征:

  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其志利,其行杂,其声乐险,其文章匿而采,其养生无度,其送死瘠墨,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治世反是也。

  我们把这11大征兆一条条梳理:

  一、其服组

  服组,是指注意打扮,服装华丽。清末王先谦《荀子集解》解释为:“服组,谓华侈。”

  这里应该理解为,人们开始讲究奢华了,而奢华外在的表现就是穿的衣服华丽、奢侈,这是进入乱世的征兆之一。

  结合我们现在的知识再深层次的去理解,荀子其实是在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朴素,享乐主义开始抬头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

  二、其容妇

  容妇,即男子装扮女性化。

  不得不说,荀子是有先见之明的,荀子之后约500余年,魏晋南北朝时代,世风即如荀子所言“容妇”,男子涂脂抹粉,打扮的女性化,社会上“阴盛阳衰”,很多人甚至有“龙阳之癖”。

  魏晋南北朝之后,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实实在在的一个大乱世。

  三、其俗淫

  俗淫,是说社会风气靡乱。

  这方面的典型就多了,如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在《封神榜》里有大量演绎。

  最有名的还有北齐后主高纬,其与后妃冯小怜“玉体横陈”的典故简直遗臭千年,为历代所耻笑,皇帝都无耻荒淫到这种地步,国家命运可想而知。

  四、其志利

  志是指志向,利是说唯利是图。志利意即人的志向都是唯利是图,自私自利。

  要说自私自利哪个朝代最出名,我想首推明末崇祯朝。明末国内各地起义不断,国外还有满洲虎视眈眈,国库里没钱,拿不出军费,崇祯皇帝向大臣们要钱,结果大臣们都哭穷。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在京城的大臣手中榨取了多少银子呢?7000万两!崇祯内库有多少银子?3700万两!

  可以说,从皇帝到大臣,人人自私自利,明朝灭亡,真的不冤。

  五、其行杂

  行杂,和“志利”是呼应的,意思是人的行为驳杂不纯。

  人的行为是跟从思想的,人人自私自利,造成的外在表现就是行为驳杂不纯。还是说李自成入北京,谁开的城门?据说是大太监曹化淳,皇帝身边的人,可见当时已经不再有“忠臣孝子”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已经十分堕落了。明末标榜“忠臣”的那些人,如洪承筹之流,成为了满清的“带路党”,钱谦益,也为后世留下了“水太冷”和“头皮痒”的千古笑柄。

  六、其声乐险

  声乐险,是讲在音乐欣赏方面奇异怪癖。

  陈后主曾为其后妃张丽华作《玉树后庭花》曲,而后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却成为了描绘亡国之兆的名言警句,靡靡之音,历朝历代都是被有见地的忠臣拿来劝谏皇帝引以为戒的。

  七、其文章匿而采

  文章匿而采,是指写出的文章空洞没有内涵,但是辞藻华丽。

  还说明末,东林党。现在很多历史评论已经指出来了,东林党虽号称“国之栋梁”,然明实亡于东林党之手。主要原因就是东林党大部分人只是空谈,文章做的好,但是在国家治理上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手段,而且结党不为公,只要是东林党人,不管良莠,都要提拔任用,非东林党人,则是打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八、其养生无度

  养生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讲的人们为了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无度就是没有限制。养生无度也就是说虽然注重养生,但是忘记了“过犹不及”,养生过度,乃至于不讲究自然规律了。

  这方面历朝历代就没有断过,人们一直在追求长生,尤其是统治阶级,千载以来,多少皇帝死于炼丹,而最著名的无过于魏晋时期的“五石散”了,毒害了多少精英阶层,造就了多少乱局?

  九、其送死瘠墨

  墨,是指“百家争鸣”的墨家,墨家讲究死后薄葬,所以“送死瘠墨”就是说送葬死者时,俭省刻薄。

  在儒家的思想里,“视死如视生”,对待亡者要像对待生者一样,尤其是对故去的长辈亲人。为什么呢?涉及到封建时代的治国的根本,基本上每个封建朝代都自我标榜为“以孝治国”,“孝”如何表现?生前的尊重,死后的哀荣。如果“死后哀荣”没有了,统治阶级会备受诟病,进而动摇其统治。

  十、贱礼义而贵勇力

  轻视礼节与道义,但是崇尚武力。

  人与人之间不再讲礼节,也不再讲道义,一切靠拳头和实力说话。其实就是人和人相处的时候不再有信任,互相提防,弱肉强食,也就到了古人所说的“文治不兴”的程度,谁有实力,谁就说了算,而不是看谁有道理,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样的情景,大家在历史电视剧里应该没少见,不多说了。

  十一、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贫穷就去盗窃,富有就贼害他人。(贼,为伤害、败坏之意)

  儒家思想里有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贫则为盗,富则为贼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上面说的“贱礼仪而贵勇力”“文治不兴”的局面出现了。

  先贤之所以被称为先贤,是因为其目光可以穿透千年,真理还是真理。荀子为我们总结的这些,也是经过了2300年历史检验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闲来的时候,少刷泡沫剧,多读读典籍,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提升逻辑分析,何乐而不为?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