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9日20点18分,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人们沉浸在哀痛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她的后事。
这时,她生前先后留下的多份遗嘱,被呈现出来。
随着遗嘱的执行,其中得到金钱赠予最多的一对姐妹,引起了人们的遐想。
李家炽先生,是“执行宋庆龄同志遗嘱”八人临时小组成员之一。
据他回忆,其中一份遗嘱是关于金钱赠予的,受赠的共有十人,其中最多的便是隋氏姐妹,姐姐隋永清5000元,妹妹隋永洁10000元。
这件事情让很多人抱有疑问,这隋氏姐妹到底是何人?竟与国母宋庆龄如此亲密?
孩子们的妈妈太太
宋庆龄因早年军阀陈炯明的叛乱,在突围中不幸流产,而后两年,孙中山先生就猝然离世。
所以,宋庆龄一生未能生养。
或许是因为这个遗憾,宋庆龄特别喜欢孩子。
身边的工作人员及街坊友人,有新出生的孩子,她总让抱来看看。
考虑到宋庆龄喜爱孩子的心情,朋友也时常带着孩子来看望。
孩子们大大小小,身份各不相同,对宋庆龄的称呼也各不相同。
宋庆龄不喜孩子们叫她阿婆、奶奶,孩子们便随着大人的称呼。
宋庆龄虽然不满意,但又没有合适的称呼。
这个僵局被打破,还是因为她时常带在身边的小女娃,隋永清。
隋永清的父亲是宋庆龄的警卫隋学芳。
因为工作需要,宋学芳的家离宋庆龄的寓所很近,宋庆龄又尤其喜欢孩子,所以老大隋永清很小就成了宋庆龄家里的常客。
警卫隋学芳的二女儿出生后,因为两个稚儿都需要照看,家里很是忙乱了一阵。
宋庆龄得知后,便建议隋学芳,索性将大女儿隋永清放到她身边来。
隋学芳自是高兴的,同辈的孩子中,还没有哪个能有此殊荣。
自那之后,2岁多的隋永芳就跟在宋庆龄身边。
宋庆龄对她也是十分喜爱的。
宋庆龄上海的寓所珍藏着她母亲倪夫人的画像。
每当宋庆龄思念母亲的时候,总会静静地看上一阵,有时小隋永清在身边时,便会对她说:“这是太太的妈妈。”
那时的隋永清也才两岁多的样子。
在玩耍的时候,只依稀记得宋庆龄和她说过是谁,却又记不真切。
更是奶声奶气地说是“妈妈太太”。
宋庆龄听到后,心里仿佛被拨动了一般,眼睛也有些酸涩,那发自心底的渴望,好像一下子就涌动出来——这个称呼就这样被她认可了。
而“妈妈太太”也在孩子间传开,只要相熟的孩子见到宋庆龄都要这样叫一声。
这个亲切又敬意的称呼,是很多孩子十分珍贵的童年回忆。
不是养女胜似养女
由于和隋家姐妹十分亲近,宋庆龄最后的二十年,几乎都是在两个姐妹的陪伴下度过的。
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对她们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
甚至很多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直接问到过,隋氏姐妹是不是领养。
宋庆龄却一直表示,她们是警卫家的孩子,很小便跟在身边罢了。
而与宋庆龄来往甚密的表弟,倪吉士先生,在后来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宋庆龄从未说过隋氏姐妹是她的养女。
在提及的时候也只是说警卫的女儿。
所以,宋庆龄从未公开承认过隋氏姐妹是她的养女。
当然,是否是养女身份,并不妨碍宋庆龄对她们的喜爱。
隋永清长得眉清目秀,自小就能歌善舞。
很多时候外国友人来访,宋庆龄还会让她出来献花,表演舞蹈。
跟在宋庆龄身边的隋永清,得到了很好教育,开拓了很少人能企及的眼界。
宋庆龄亦在她身上花费了很多心力。
作家陈漱渝在《宋庆龄传》中曾很含蓄地提到,宋庆龄为他们没少操心。
宋庆龄交往密切的同志,国际著名作家爱泼斯坦曾说过,从70年代开始,宋庆龄就找她的外国朋友帮忙买东西,那些东西只能在专供外宾的商店里买到。
宋庆龄对她的疼爱近乎溺爱。
这也导致了隋永清很是任性,到了青春期阶段尤为明显。
隋永清曾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道,她自己晚年回想起与宋庆龄的点滴,时常为自己顶撞并说她思想过时,而十分愧疚。
然而,真正的亲情就是这样啊,磕磕绊绊却又谁也离不开谁。
宋庆龄在努力适应自己“妈妈太太”的角色,隋永清也在这种爱护下快乐肆意地成长,偶尔天真,偶尔调皮。
她们也和无数家庭一样,在成长的路上,蹒跚而行,学习怎样做妈妈怎样做女儿,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亦喜亦忧的晚年
宋庆龄最后的十五年,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隋氏姐妹身上。
叫了一声妈妈太太,宋庆龄便真正地做到了母亲这个角色应做的一切。
在职业的选择上,宋庆龄也给了隋永清很大程度的支持。
爱美的隋永清,想当演员,虽然父亲隋学芳不是很支持,但是宋庆龄对她们的教育近乎放养。
所以做到了最大程度地支持和鼓励。
隋永清如愿当上了明星,宋庆龄为了她们有更牢靠的工作,又先后安排她们去参军,一个在文工团、一个在卫生队。
爱泼斯坦在他的著作《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中也曾提到,她们的陪伴,对于宋庆龄的晚年有很大的帮助。
在喜怒交替的情绪下,宋庆龄的生活似乎更加饱满了。
跟在宋庆龄身边,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也让她们性格有了社会现象典型的缺陷,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并且觉得自己享受特权是理所应当。
而宋庆龄身边的朋友也曾提醒过她,不要溺爱。
跟在宋庆龄身边长大,有着优越感和清高,这很难避免,也是容易理解的。
毕竟成长的起点一开始就很高。
只是人们对于优越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求更高更完美,而她们的缺点也更容易被放大。
但是,又有哪位母亲是真正厌恶自己养大的孩子呢?
宋庆龄更多的,还是对她们的赞赏,甚至炫耀她们的优秀。
她曾在给家里阿姨李月娥的信中,很喜悦地提到,宋永清过生日请很多同学到家里,并准备了自助餐。
这两种感情的矛盾,是在很多家庭中常见的,这一点上,在政治事业上做出伟大贡献的宋庆龄,也和普通家庭普通妈妈一样,有着相同的境遇和心情。
伊罗生是宋庆龄的美国友人,在他的作品《重访中国记》中,描写了很多宋庆龄晚年时的情况。
1980年,他受中国作家协会和宋庆龄的邀请来华访问,与宋庆龄会谈时,宋庆龄给他看了隋永清的照片。
那时隋永清刚结婚,言语中不是很开心,更多的是嫁女儿的不舍。
宋庆龄一生谨言慎行,但总是在提到隋家姐妹时,才会显得神采飞扬。
隋永清更加活泼好动,善于逗宋庆龄开心,在她的陪伴下,宋庆龄的伟人光环也显得更加温暖柔和。
1981年,宋庆龄病得很突然,很多时候都不是很清醒。
照顾她的保姆顾金凤曾回忆说道,那时十分不清醒的宋庆龄,还呢喃地吩咐她,让她去叫永清吃冰淇淋。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切,又怎会在弥留之际,仍惦念着孩子爱吃的东西呢?
好友廖承志在探病时,偶尔清醒的宋庆龄还嘱咐他,要关照友人(隋学芳)的两个孩子,你是看着她们长大的。
可见宋庆龄对她们的挂牵,甚至为自己身故后的照扶,都考虑到了,更是在遗嘱中,将份额较大的钱财留给她们。
或许有人疑问,宋庆龄既然这么喜爱她们,为什么只是说她们是她的被监护人,而不公开承认她们是养女呢?
我觉得这就是发自内心地爱护吧,想让她们远离纷争,为她们规避打扰。
毕竟把她们推到人前,让她们“备受瞩目”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隋氏姐妹的存在,让宋庆龄更加地接地气,也在她们的陪伴下,人生更加地完整。
再伟大的女人也有感情上的需求,爱情友情亲情,越是内心强大的女性,感情就更加敏感而复杂。
因为诸多原因,晚年无法享受亲情的宋庆龄,因为两个不谙世事孩童的陪伴,有了很大的误解。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没有完美的人生,无论是谁,都要品味掺杂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每一段经历都有意义,我想,无论后人怎样评说宋庆龄最后的二十年,在她心里最柔软的始终是,那一句句萦绕耳畔轻扣心弦的妈妈太太。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