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局二十:细数列强三派钳夹又各怀鬼胎的心理

爱百科 51 0

  前文,小编提及英国为维护其在华巨大经济利益,不想看到俄、德、日、法等对中国进行切割式瓜分,遂拉拢美国在华推行“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不能圈地自封。

  此时,大清的江山面临异常紧迫的瓜分危机,各侵华国家均在大清版图上圈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绝不允许第三国涉足。对此,小编前文有叙,不需累牍。总体上看,这些国家其实是一盘散沙的,为各自在华利益常常勾心斗角狗咬狗,甚至有时大动干戈,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派系,对清政府形成了钳夹式切割。凶残极恶的俄罗斯帝国独居一派,对我东北垂涎已久、虎视眈眈,且势在必得。在这些侵略者中,俄罗斯帝国又在清廷面前扮演着极其虚伪的“假好人”角色,一面向清廷积极示好,在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之前,一再向李鸿章表示会说服并制衡日本在朝鲜半岛保持克制。平定拳乱之后,又带头从京津撤兵,给各侵略国做示范。而最终,在中国近代史上堪称最伟大外交家之一的李鸿章,被他们活活逼死,这是弱国的悲哀。

  第二派则包括了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他们来到中国,就是奔着切割中国版图来的,至于商业利益,倒放在其次。德国在华圈定的势力范围以山东省为中心,向外拓展。法国则将川、贵、滇、黔尽收囊中,还包括了广州湾的粤西地区。日本独占福建。至于意大利这一小国家,说起来就有点跳梁小丑的味道了。

  1899年2月,意大利驻华公使马迪讷奉其外交部长卡瓦内罗之命,向清政府递外交照会,要求租借浙江沿海三门湾。其理由十分荒谬,自称是欧洲六大强国之一,清廷既已租地其他五国,并许有特权,那意大利自然也应该享有同等权利。3月10日,马迪讷见清廷对此并无反应,遂采用其他国之前屡试不爽之策略,进行炮舰恐吓,以武力要挟,向清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限令四日内答应其租借要求并遵照执行,否则其舰队将攻取三门湾。谁知清廷并未因此而屈服,因事前与法国取得了沟通,清政府在意大利面前腰杆就直了许多,另外,迫于国内乱局,意大利最终将发出的最后通牒予以撤回,一度成为欧洲媒体的笑谈。

  第三派即是英美帝国主义。他们结成同盟,在华以经济掠夺为主,通过扶持慈禧太后的傀儡政权,力保大清领土完整不被切割瓜分,以便更好地控制清政府的航运及对外贸易业务。所以,他们在华联合推行“门户开放”政策,打开列强圈地自封的壁垒实行利益均沾。后来,美国为防日本窥探菲律宾,英国又为联合日本抗衡俄罗斯帝国,都将“门户开放”政策通通抛之脑后、弃之不顾。而实际上,英国的势力范围从未因此开放过,引发其他国家不满,却又碍于英美同盟无可奈何,“门户开放”在近代史上也就成了一则闹剧,却有效化解了列强对大清的钳夹式切割态势,成全了清政府主权和版图的相对完整,这里面,有一个名字却是绕不过去的,他合纵连横拆解列强钳夹,在中国近代史的外交方面与周恩来总理齐名,具体下文继续。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