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烽火台,到过长城的人并不陌生,但是古时的瞭望台是啥样?
在济南市章丘区有一处设施齐全、保存完好的古代军事要塞,里面就有一个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瞭望台。
据说,这里曾是一个战略要地,有不少战事发生在这里,比如抗战时期和莱芜战役时这里都是重要据点。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吸引着众多市民前往探访。
这处古代军事要塞,位于文祖街道南大寨村西南角的一座海拔399米的小山顶上,当地人称此山叫大寨围子,也叫保安山。山下即是济青高速南线,每天经过这里的车流如梭,但这座古代军事要塞却鲜有人知。
深秋的一天,笔者与一些文友在《大寨村志》主编张福成老先生陪同下,登上了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事要塞。张老虽已77岁,但依然精神矍铄,谈起齐长城和这座要塞如数家珍。
保安山距有名的齐长城锦阳关约1.5公里,围子墙内直径64米,周长约250米,里面建有瞭望台、烽火台等。整个围子有东西南北四门。北门是主门,叫玄武门。与南门朱雀门遥相呼应,东西两门则是较为简易的便门。
我们看到在围子中间位置,有一个用石头垒砌的圆形高台。张老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古代瞭望台。它直径5米,高近2米,石料是就地取材,石缝之间也没有用石灰或沙土填充。这种建筑模式与近在咫尺的齐长城一样,没有填充物,但依然非常坚固。
据张老介绍,这个高台既是观察点,又是点燃烟火和放铳的地方。它一侧的阁楼则是近年新修的,里面用展板对这处要塞做了全面介绍。 笔者沿着一条环形坡道登上瞭望台,环顾四周,周边群山一览无余,正南方的锦阳关和西南的石子口围子清晰可见。
即便只是今天站在这个位置,也能理解它在古时是一个何等重要的关口。这个位置,处于齐鲁两国间的交通要道,对两国来说都有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大寨村正是齐国屯兵的大寨,南面的石子口村则是齐长城齐国一侧的前沿将士驻扎地。以此来看,齐国在大寨和石子口周边的山头上分别建起围子和烽火台,无疑是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站在保安山上,即可观测到锦阳关一带的敌情动向,随后便能快速将信息传递给四周各个山头的据点,凸显“兵贵神速”的意义。
当然,如若利用不当,再有利的地形也并非坚不可摧。 据相关记载,在清咸丰年间,锦阳关曾遭上万捻军进攻。彼时的清军已显颓势,加上势单力薄,被强大的捻军攻破。
抗战时期,日军在大寨设立了据点,成为嵌在章丘莱芜之间的一颗钉子。解放战争时期,莱芜战役打响前,国民党的一个营驻守在大寨村,其炮兵阵地就设在保安山的围子里。解放军十纵独立师奉命歼之,夺取锦阳关,堵死了莱芜的北大门,为顺利拿下莱芜奠定了基础。
历尽战火洗礼的大寨围子,自身也难免损毁的命运。近年来,南大寨村修缮保安山,又使这处古代军事要塞重新屹立于齐长城前,供今人了解、凭吊。
现在,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上行,穿过茂密的山林,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到达山顶的这座石头城堡。站在两千六百多年前的瞭望台上,遥望前方蜿蜒起伏的齐长城,想象一下当年烽火硝烟的边塞场景,内心遐想万千,古往今来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