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被称为“明太祖”,朱棣被称为“明成祖”呢?

爱百科 49 0

  古代帝王将世系帝王的神位按照一定的制度移到远祖的庙宇中。这就是皇室迁徙制度。开国元勋根据与现任皇帝的远近,固定一个,移动六个。

  自土木堡事变后,明朝和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几乎灰飞烟灭,外朝只能靠文臣为支撑。这些文官集团的官员,大多是通过科举考试后成为官员的。他们往往遵循儒家经典礼仪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进而延伸到明朝的国家制度。据孔子及其儒家经典记载,明朝帝王的祭祀制度: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大祖七庙。”

  《礼器》:“礼数甚多,较贵者为天子七殿。”

  说白了,太庙大殿内供奉的牌位只有七块。开国皇帝的牌位固定其中一块,然后在位的皇帝按远近占据另外六块牌位。都是按照当今皇帝的血缘关系倒过来的。较远者,将被逐出太庙正殿,移至其他地方供奉。

  以明代末代皇帝崇祯的太庙牌位为例。供奉明代太庙的牌位有明太祖朱元璋(定)、明成祖朱棣(自嘉靖起定)、明光宗朱常洛(崇祯祖父)、万历皇帝朱翊钧(崇祯祖父)、隆庆皇帝(崇祯皇帝的曾祖父),嘉靖皇帝(万历皇帝的祖父),睿宗献帝朱佑柱(明睿宗皇帝的祖父,万历皇帝的曾祖父)。

  这还不如清代的太庙。清代皇帝基本都在太庙祭拜,并不遵循所谓的“天子七庙”。),末代皇帝溥仪除外。(明清太庙,清朝将明代太庙内的皇帝牌位移至历代皇帝庙宇,清代皇帝占太庙,并书写满文)

  谁给嘉靖皇帝穿的小鞋?

  嘉靖皇帝朱厚璁即位时,在他之前有10位明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太帝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棠,明武宗朱厚照。在这里,建文帝和景泰帝当时不被明朝承认,自然也进不了太庙。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聪是堂兄弟,不能入太庙。

  朱厚翀即位时,按照礼仪,朱厚碜被明孝宗朱佑樘(嘉靖皇帝的舅舅)收养,之后兄弟俩终于继位,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训》规定。一切都遵循。按照这套礼仪,嘉靖帝的生父朱佑樘成为了他的舅舅,明孝宗成为了嘉靖帝的父亲。

  这套礼仪的目的是文官集团和后宫贪权,主要是杨廷和和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打压继承皇位的朱厚璁。

  即将登基的朱厚翀进紫禁城时不能从正门走,只能从侧门走。结果嘉靖皇帝和他的母亲大吵了一架,非要从紫禁城的正门进宫,否则他就自己回家,皇帝也不会动手!嘉靖皇帝大获全胜,进了紫禁城门,继位为明朝皇帝。

  年仅十五岁的嘉靖皇帝开始议论明武宗朱厚照的谥号,以及他父亲朱佑钊的谥号。以杨廷和为首的文臣集团一直想打压小皇帝,坚持让嘉靖皇帝继承明孝宗皇位,让嘉靖皇帝的生父按照舅舅的礼仪祭祀封号。嘉靖皇帝当然不愿意这样做。一场看似简单的礼仪之争,其实是文臣与皇权的较量。

  从1521年嘉靖帝即位到1548年嘉靖帝将其父明睿宗朱由昭的牌位安放在太庙正殿,文官集团与嘉靖帝斗争了几十年。这场斗争持续了27年。

  明太宗是怎么变成明成祖的?

  1548年,嘉靖帝的地位早已巩固,但仍忧虑民间,遂提议将其父的牌位安放在太庙正殿。这个提议,必须让皇上从太庙正殿换下来。按照嘉靖皇帝的距离逆推,明太宗朱棣恰好被剔除。

  明太宗朱棣在靖难之战后夺取了侄子的皇位,迁都北京。皇帝把守国门,屡征蒙古,最后死于北伐。

  从明朝建都北京后的世系来看,朱棣无疑是开山鼻祖,谁也不敢轻易将他迁出太庙,否则明朝下一任皇帝的正统性追问之下,嘉靖皇帝才知真相。因此,嘉靖皇帝想将自己的父亲明睿宗放入太庙祭祀,但也只是一个提议。至于应该将哪位皇帝从太庙正殿除名,还有待商榷。

  嘉靖帝与大臣们慎重商议后,为了不至于在礼仪上出问题,作了如下安排:

  更改了明太宗朱棣的谥号:

  从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帝改为:

  齐天弘道高明昭云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帝;

  更名明太宗祠:“明成祖”

  经过这次手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就可以永远留在太庙了。至于其他与现任皇帝有远亲血缘关系的皇帝,也会因血缘关系依次被除名太庙。按血缘关系,明仁宗朱高炽血缘关系最远,最先被除名太庙;以此类推,隆庆皇帝将明宣宗朱瞻基迁出太庙,嘉靖皇帝进入太庙供奉;万历皇帝将明英宗迁出太庙,代替隆庆皇帝进入太庙。

  明太宗朱棣就成了明成祖朱棣。看似简单的改名,其实是明朝嘉靖皇帝皇权与文官斗争的结果。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