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秀才能妻妾成群吗?实际上,穷秀才只是在孤灯下享受寂寞

爱百科 66 0

  现在很多人都被古装片给骗了,认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穷秀才,虽然是比普通农民文化层次更高的知识分子,却是一穷二白,但能妻妾成群。如《聊斋志异》中穷秀才,晚上在孤灯下读书,却有很多女鬼狐狸精勾引,大老婆小老婆很多。

  实际上,在古代没有义务教育。这也就意味古人如果供养孩子读书,是需要很大一笔开销。如请私塾教师教育孩子的钱,这需要金钱的投入。还加上送孩子去经常赶考的交通费住宿费,也是很大一笔开销。

  要知道,古代是农业社会,朝廷都是要盘剥农民才能维持地方机器的运转。古代的农民,不仅需要缴纳粮食,也要为政府服劳役,而且古代朝廷的纳粮与徭役都是根据农民家里的劳动力来计算。如果孩子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意味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少一个劳动力的负担不会减少,则增加到农民的身上。

  如果农民家庭一个孩子去参加科举考试,意味农民要多交一份粮食,服多一份的徭役。而且,孩子读书需要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需要去私塾听老师讲课,这些都是经济开销。再加上古代交通不通,进京赶考是需要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之久,是需要很大一笔交通费差旅费。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

  所以,古代能读书的人,家里绝对不是赤贫,起码也是有一些土地的中农或者富农。能在科举考试中名列高榜的胜利者,家境都是富裕,至少是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的孩子。

  所以,古代的秀才都不穷,古代的知识分子一般都不穷,穷也当不了知识分子,知识都是属于有钱人的享受。如果在古代的乡下,秀才一般都是地主或者富农家的孩子。中农孩子与贫农一般都是大字不识。由于这些在科举考试中胜利的秀才、举人,成了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家里也比较有钱,自然也能妻妾成群。

  而且,我们也看到,在古代女人都不赚钱的,都是依靠男人养着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

  如果秀才娶女子与很多妾,意味经济负担也很重,支撑不起。所以,古代就如现代阿拉伯地方,虽然伊斯兰教信仰与法律规定可以一个男人娶四个老婆,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一般农民都是娶一个老婆。这也就是我们看《儒林外史》里面的严监生,虽然家里有十万两白银,却也只是一妻一妾,而且也是因为女子不能生育,才纳妾。

  但凡事也没有绝对,古代一穷二白的人孩子科举考试获胜的例子也有。如唐宋八大家的韩愈,少年丧父,一穷二白,全靠嫂子养活。不过这些人孩子可能从小聪颖,族人可能看上是潜力股,于是也愿意筹钱送京赶考,不过这也是少数。

  话说回来,古代人一般十八岁就迈入了成年。如果古代穷苦人家的读书人,到了十八岁没钱娶老婆怎么办。

  实际上,古代地方县衙等基层组织,为了增加人口扩大劳动力,也想出不少办法。如古代也流行换妻,就是要家里有妹妹或者姐姐的才可以这么做,把姐姐或者妹妹换一个别人家的女性过来,这样两家齐美,都不耽误娶妻生子,在古代很盛行的。

  另一种就是如承租门面一样的租妻。由于古代女人都是没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人家的男人娶不到老婆去“黑市”租或者买个老婆。也是非常正常。而且买卖时候有正规的合同契约,契约上面都是白纸黑字上写着价钱与契约终止的时间。如人买女子租了几年。

  不过租妻可能古代读书人多么穷,也不会去干的。因为古代读书人都是受着儒家圣贤思想的影响,对女子贞洁观念看得很重,不会买二手货的。

  所以,古代穷苦读书人一般都是没老婆的。一切如《聊斋志异》一样,在孤灯下读书,然后寄希望某个女鬼或者狐狸精前来。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