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上学,古代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装备?又需要什么尊师礼仪?

爱百科 78 0

  古代的学校,除了小学、太学、国子监等贵族学校外,私人办学之风也十分的盛行。明清时期,私塾遍地开花。相较于只有高官子弟才能入读的官学,私塾就为其他学子提供了接受启蒙开启科举的另一条学习通道。

  古时的私塾大多都是每所私塾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大多都是屡考不第的秀才。同为上学,古代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装备?又需要什么尊师礼仪?

  学习装备

  一、书箱

  现在学生上学会使用书包来装学习的书籍和各类的学习用品。在古代,也有专门用来装书的工具,叫做叫书箧[shū qiè],也叫书笥[shū sì]、书箱。

  明代著名的学者宋濂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自己的求学经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这里的“负箧”就是背着书箱的意思。

  梨花黄木书箱。这类优质木材书箱多为古代富贵人 家的子弟所用。

  在古代,书箱是知识与身份的象征,无论它是紫檀木、梨花黄还是普通的竹木质地,每个读书人都把它视为珍宝。

  书箱有两层或三层规格不等,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和书籍分别放在不同空间里,还可以放一些日用品,可谓读书人的必备神器。

  二、校服

  现在学生在学校中会身穿校服。据历史记载,在古代的官学中,为了统一管理,国子监的学生也被规定要穿校服。当时的校服被叫做襕衫,也写作蓝衫或褴衫。襕衫的样式为上衣下裳,一般用白细布做成。

  明代余壬、吴钺共同绘制的《徐显卿宦迹图》中“国师正 席”局部。国子监监生们身上穿着的就是襕衫。

  明代时期的襕衫的样式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中间为玉色,取“比德如玉”的美意。外有青边,为玄素自闲的意思,玄即天空的青色,寓意像天一样素雅的青色,可显出学子的文雅。

  尊师礼仪

  在现在,学生在遇到老师时要求有礼貌,要主动向老师问好。那在古代,学生的尊师礼仪又是如何的呢?

  一、束脩[shù xiū]礼

  束脩礼即古代入学仪式中 的“拜师礼”。束脩即捆在一起的十条干肉,一束十条。

  学生送给老师的“束脩”

  行“束脩礼”时,学生一般先祭拜先师孔子,然后再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回拜答礼后,学生将带来的礼品取出,放在老师面前,请老师收下。

  “束脩礼”中的“礼”有着学费的意思,其中的礼品一般是干肉,有钱人家还会有绢帛、酒等,后来也发展出糕点等。老师答应收下礼物,也表示允许进行学生跟随自己学习。从此便正式建立起师生关系。

  二、开笔礼

  “ 拜师礼”结束后,接下来,将举行整个入学仪式中隆重的部分——开笔礼。

  开笔礼,是古代读书人人生四大礼之一,俗称破蒙。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种仪式便是开笔礼。

  幼儿开笔礼

  经过以上的“拜师礼”和“开笔礼”之后,学生就可以正式的入学读书接受启蒙教育了。

  结语

  从古至今,学习二字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老师。有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成为学习。只有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