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高平古城之一,高平古城及县衙

爱百科 60 0

  高平古城历史悠远,在远古时期高平城今址有麒麟寨,人类置村居于此。更远古的炎黄时期,中华民族农耕始祖神农炎帝在城北二十公里的羊头山上寻五谷,始稼穑。现羊头山上遗存有神农黑白二泉,神农井,五谷圭。羊头山下有炎帝陵,炎帝高庙,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炎帝中庙,神农庙,五谷庙。二千年前的秦统一我们的最后一役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现有长平之战纪念馆的尸骨坑,至今老百姓还沿传下挖秦将白起脑浆烧烤了吃烧豆腐的饮食风俗。

  明清县志记载高平县置城于宋开宝六年(公元629),事实上高平远在魏太和年间就置县治于今址,前十年才拆毁的,首创于魏太和年以前的高平第一大寺祟果寺的碑记,证明了这点。《魏志》上也有记载。 而县治在县域别的地方置城年代更早。春秋时置泫氏县。县冶在今高平市北十公里处的王报村。现在王报村北祖师阁的城门匾额上,还有古泫氏,旧长平的石刻。村内至今保存有我国年代最久远的金代戏台,在二郎庙内。而战国时置长平县,城址在距王报村十里的长平村,现有旧城城门遗迹。

  70年代的高平古楼

  旧城泫氏县的祖师阁门北面,原有大匾额,上书卫青封国四字。由于二千年前的旧城历史太过遥远,旧泫氏城是不是汉朝大司马大将军的封国,己无从考证。高平市明代以前的县志均己遗失不存。旧县城二千年前的县衙,公署,城门,庙宇也不存,留下的只是元代,明,清的寺庙和民居。那些历代由县衙主持修建的庙宇用料考究,得以幸存至今,并得以修缮。而民居大院大多颓废不堪,只留下残亘断壁。只是旧时的古青石街道尚在,约摸可辩出古县城的规模。古代的人口少,古泫氏县也就是个小城。

  而战国时设置的长平县,一直到秦建国后沿用。在长平村设县冶的古城,规模远比泫氏旧县大。南北向的青石官道长达三里。城中街巷交错,商贾繁华。至今遗存有长平驿,古城门地基,铁匠铺,骡马店,米店等。

  据昨天文友发给我的常四龙老师考古著作中的一段话来看,现今址的高平城是北魏时期置长平郡,领高平,泫氏二县,县治移现今的高平市,自北魏永安二年始称高平郡。后来高平的名称一直没变。

  高平古城历经北魏,秦,汉,唐 ,元,明,清各个朝代,城亘基本保持原制,只是在宋开宝六年,县令杨咸弼增加了城池,城墙。明弘治七年重修。嘉靖十九年增角楼四座,敌台四十座。有东西南北城门四座,北门上有魁星楼,下面没门洞。而东门朝向北。城内寺庙众多,有文庙,关帝庙,城隍庙,南大寺,北大寺,文昌祠,三官庙等。县衙在正街的顶头。正街中段当街有古楼。

  县衙的遗存改为县政府驻地,这是解放后的事,七十年代旧县衙的大堂,古楼,城隍庙的山门,在长平街县政府东南的关帝大庙尚在。后因破四旧和政府大院改造,拓宽长平街而拆毁。高平笫一大寺,创建于北魏以前的二千年的南大寺,也即佛教圣地祟果寺,于近十年被拆除。

  1950的南城门

  崇果院(俗名南大寺)在魏太和年间(477—499)已有。院内遗存有明正德十四年(1519)《高平县崇果院记》残碑一通,现不存。1987年,时任高平县文博馆馆长的常四龙将残存的碑文抄录了下来。碑文中有“高平泽之属邑也,县东南隅有寺曰崇果院,创建不知年代,后魏太和……”字样。以此推断,该寺在魏太和年间已有。从碑文中可以了解到,该寺建筑规模较大,进深三院,有圆觉殿、毗卢殿、正殿、藏经阁等主体建筑。还有东西廊房、宾舍、僧舍等附属建筑。从目前考察结果来看,崇果院是高平市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处早期佛教寺院。

  高平的古城墙,南大寺的除后面正殿外的建筑,都是解放后拆除。拆下鼓楼的城砖,在拆掉北大寺的地方修建了灯光球场。我念小学时还搬过城砖,小时侯上古楼玩耍过,记得很清楚。还有在古书院巷的晋城书院,创建于宋代,因晋城县令兴办教育突出贡献,而命名为晋城书院。解放后一直是城西小学用,于十年前建一所民办中学时拆毁!

  现在高平古城内保存下的就是一些明清民居,位于西街的元代瑞云观。古城的街巷房屋多己改建,只有旧城西的城北,城东,城西的一些地方保持着明清时的原状。

  高平南大寺广场

  昨天下午我去泫氏县城古城旧址王报村釆访,刚到就接到文友文贤兄打来的电话,说几个爱好文物古建的朋友聚会。户主春亮的父亲李谷子先生是高平国学文化宏儒, 曾当过高平教育领导,高平一中校长,山西大学毕业。李先生今年88 岁,快九十岁的人了,耳聪目明,身体很好,穿棉衣棉裤,此生最大爱好是写楹联,写诗词,下相棋,性情随和。李先生跟我父亲是好友,都是教育系统的人,年轻时常聚一块玩麻将。先生说他读过我一篇发表在外省刊物的,赞我有文采。

  我仰慕李先生大名,向其讨教当代高平祟果寺的遗存物情况。李先生说除了祟果寺大殿外,在原来教师进修校内还有觉圆阁,院中有经幢,东西廊房。李先生讲了以前他参加全国楹联大赛获一等奖数次的情况。又讲了高平城隍庙是晋东南最大的庙,香火很盛,长治晋城那边的人都来烧香拜神。南起钟楼巷,北至现在的长平街财政局,横跨了三条巷子,长约八百多米,庙内古建甚多。国外进来飞机炸了半个庙,剩下半个解放后拆了做粮食局和西关粮食加工厂。

  高年古代铁艺

  李先生说在城隍庙旁原来有咽喉祠,是为全国唱戏人的始祖立的祠堂。说高平羊头山上炎帝老爷在古代就在劳动之余又跳又唱,后来有了郎公山上苍颉造字,六书始祥。发明了文字将歌舞记载下来。到后来山西上党梆子戏在高平兴起,我们戏剧梅花奖六朵金花都落在高平。并说高平的上党梆子戏比河南豫剧要出名,因为它唱的戏文是地方兴衰,朝代更替的大事,而豫剧唱的是家庭和个人琐事,从格局上看就不如上党梆子。从这些情况看高平传统文化功底深厚,在全国也是有影响力的。

  从春亮家出来,街市灯光异彩,高楼尽被光影包围,一条高铁穿城而过,处处繁华景象。而我又想到高平古城那些消失了的文物,只能听见四季不歇的风声。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