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到全世界各个地方旅游,但是在过去,人们的交通方式却并没有这么多。
在过去,人们的出行方式通常都是步行、马车或者是乘船。虽然那个时候人们出行并不方便,不过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往来却并没有断过。
明朝时,郑和曾七次下西洋,带领船队前往世界各国,只不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大家却众说纷纭。后来,人们在印度洋捞出了一块石碑,而这块石碑上的内容告诉了人们真相。
郑和下西洋
郑和本来并不姓郑,而是姓马,小名叫做马三宝。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航海爱好者,在他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郑和也开始对航海感兴趣。而他从小便跟着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乘船去过世界的很多地方。
可以说,郑和从小就积累了不少关于航海的知识。这也为他未来带领船队前往其他国家打下了基础。在郑和十一岁的时候,朱元璋为了肃清前朝余孽,便发动了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当中,年纪尚小的郑和就被明朝的士兵抓了起来,同时还残忍地将郑和变成了一个阉人。这对于当时的郑和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打击,不过好在留下了一条命。
不过后来,凭借着郑和出色的本领,他来到了那时候还是燕王的朱棣的家里。朱棣那时候见他非常聪明,而且做事非常稳妥,便决定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侍候。
朱棣对郑和也非常好,不仅允许郑和查阅府中的所有藏书,而且他还特意请来老师为郑和上课。郑和自然也没有辜负朱棣的期待,后来便成为了一个“百事通”。
郑和也一直勤勤恳恳地辅佐朱棣,他也为朱棣最后称帝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他还在不少战役中立下战功,朱棣登基以后便对其进行嘉奖,便为郑和赐了如今的这个姓氏“郑”。除此之外,朱棣还为他升了官。
在朱棣的统治之下,明朝也变得越来越强盛。与此同时,很多国家都希望能够和中国有所往来,于是朱棣开始选择能够带领船队的人。而郑和对于皇帝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在皇帝眼里,郑和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人,毕竟在自己危难时期,郑和始终都站在自己的一边。除此之外,郑和有着丰富的航海知识,这一点就是别人所不能比的。
从1405年开始,郑和便正式开始了他的航海旅行。可以说郑和每次出使西洋,都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而且声势浩大。对于当时的明朝而言,这些并不算什么。
直到1433年,郑和才结束他第七次的航海旅行,只是在回来的途中郑和因为过度劳累在印度去世。
关于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
关于郑和多次出使西洋的目的,大家纷纷猜测。毕竟郑和出使一次西洋就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况且他还不仅仅出使一次西洋,这更让人觉得他一定是有更重要的目的。
有人认为,郑和表面上是代表国家去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实际上他是被朱棣派出去暗中寻找建文帝朱允炆。大家都知道朱棣并不是顺利继承皇位的,在他登上皇位之前在位的是建文帝朱允炆。
而朱棣很显然是通过造反而获得的皇位。朱棣一直以来对于朱元璋让朱允炆继承王位便心有不满,他认为自己比朱允炆要更加优秀,凭什么不让自己称帝。
而这仅仅只是朱棣起兵造反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朱允炆在位期间所执行的政策影响到了朱棣等人的利益。最后朱棣便以“靖难”的名义对朱允炆发起了进攻。
朱允炆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便决定一把火烧了整个皇宫。在熄灭这场大火以后,朱棣并没有找到朱允炆的尸首,便认为他还活着,可能躲到了某处。
明朝的史书上记载朱允炆有很大的可能逃往了海外,朱允炆究竟是死是活,对于朱棣来说都是心里的一根刺。为了能够根除这根刺,他便决定派郑和前往西洋,借着进行贸易的名义暗地里寻找朱允炆。
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则是朱棣想要向世界各个国家证明明朝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家,在朱棣的管理之下,当时的明朝的综合实力确实领先于世界各国。
除此之外,朱棣还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他想趁此机会向世界宣传中国的国威,而且他还经常以天朝上国自居。相比于第一种说法,很多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
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人们还提出了第三种原因。明朝的周边有一个帖木儿王国,这个国家的存在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而且帖木儿本人和明朝的关系向来交恶。
朱棣为了避免和这个国家产生冲突,便派郑和出使西洋联络其他国家,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然而实际上,帖木儿很快就去世了。帖木儿的继承人与明朝的关系非常好,因此这种说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郑和出使西洋真正的目的
对于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三种原因的支持者们为此争论不休,彼此都认为自己给出的理由是最正确的。后来,一块石碑的出现似乎使得关于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浮出水面。
在二十世纪的时候,英国人的船队意外地从印度洋里打捞出了一块特别的石碑,而这块石碑上的内容恰好是记录了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
一开始英国人单纯地认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后来有个专家对这块石碑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现这块石碑上有很多文字。
经过文字专家的确认,他们发现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上竟然包含了三种文字:中文、波斯文以及泰米尔文。为了弄清楚这石碑上究竟写的是什么,他们还特意找了专门的翻译员。
经过专业人员的翻译后,他们得知了这块石碑上的大致内容:皇帝朱棣派遣郑和等人前往各国,并且将各种奇珍异宝赠与各国,盼与各国交好。
石碑上的内容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明朝的居高临下之感,认为自己将东西送往各国含有对各国的施舍之意。换句话说,就是明成祖朱棣想要和世界各国“显摆”自己国家所拥有的东西。
同时明成祖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综合国力,以此来吸引更多其他国家的人来中国贸易。其他国家也正是因为郑和的到来,而变得更加仰慕中国。
于是,在明朝期间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派出使者来中国进行学习和交流。同时,朱棣在位期间,明朝的航海事业也发展得非常好。但是,在朱棣退位以后,明朝的航海事业便大不如前。
航海事业为何被迫中断
郑和出使西洋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他的多次出使,让中国的很多老百姓能够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但是,郑和能够顺利出使西洋还是因为朱棣的信任和支持。
不过,在郑和结束出使西洋的任务以后,明朝就不再允许其他人继续从事航海事业。中国古代向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发展,航海业可以说是非常次要的一部分。这也就是西方的航海业发展的要比中国航海业快的原因。
朱棣在位时曾经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想要开发南洋地区,但是这项任务却在宣德皇帝继位之后荒废了。本来明朝可以依靠航海事业大展身手,奈何后面的那些皇帝鼠目寸光,看不到航海事业的未来。
西方的国家看到明朝后期放弃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他们便想趁此机会抓紧发展自己国家的航海事业。正因如此,迪亚士才能成功地找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达•伽马才能顺利带领船队来到了印度。
除去这个原因之外,明朝后期的经济实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派人出使海外。毕竟出去一次就要花费巨资,时间一久,整个国家的经济负担也变得越来越重。
面对外国的使臣,明朝的皇帝总是非常地“好面子”。为了向他们展示自己国家的大国风范,便只能掏空自己的国库,对他们加倍奖赏。若是因为“面子”问题再继续下去,那么国家的经济迟早要崩溃。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虽然明朝的航海事业最终没能发展起来,但是郑和却在中国航海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航海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明朝的经济有所提高也离不开郑和多次下西洋。
毕竟,一个国家并不可能完全依靠自给自足而长久,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是必然的。与此同时,郑和也为中国引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以及西方的先进技术。
除了这些,郑和前往海外还带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他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明朝繁荣昌盛的景象,也让中国人的视野变得更为广阔。而郑和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如果没有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其他国家也就不会紧随其后航行世界。可以说,是郑和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总结
对于郑和多次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想必大家已经有所了解。正因朱棣统治时期的明朝国力强盛,所以朱棣才能派出郑和去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朱棣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想要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国家,炫耀自己是一个掌管如此大国的明君。郑和的多次出使西洋,也为明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棣的这一行为其实也是在对其他国家进行旁敲侧击,若是想要攻打中国,还得让各国自己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毕竟,拥有绝对的实力才能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不仅如此,当时的明朝经济和军事方面要比世界其他各国发展的要好,这也是朱棣在位期间的明朝很少受到洋人的欺辱,而清朝后期却遭受那样的侮辱的原因。
一个国家只有各方面都强大起来,才能不被他人所欺负。曾经的中国任人宰割,但如今的中国却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如今的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而其他国家也不敢轻易地挑衅中国。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