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选永琰作为太子,却被后来的史学家评为最“平庸无奇”的皇帝

爱百科 52 0

  乾隆选永琰为太子,首先就是因为他没得选,矬子里选大个,也就这一个了,乾隆在晚年在写给军机大臣董诰的信里抱怨,他的儿子里没有一个成器的。很难在其中选择有为之君。

  自雍正设立秘密立储的方案之后,乾隆是一个获益者。因此在乾隆登基之后会,乾隆希望大清能够出现应该嫡长子的太子,因此第一次立储就是在乾隆元年,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但第三年永琏就死了,随后乾隆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但不久永琮也死了。又过了几年,皇后富察氏也死了,想想乾隆也够倒霉的,就此之后,乾隆再也不敢立太子了,立谁谁死这谁受得了,这种情况下一直延续了乾隆三十八年,六十三岁的乾隆意识不能在回避这个问题了,万一自己突然“嘎”一声过去了,大清没有接班人如何处理。而当乾隆静心开始选择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几乎无人可选。

  此时有资格成为太子只有五个儿子,就是老八永璇,老十一永瑆,老十二永璂,老十五永琰和老十七永璘。永瑆是个文艺青年,永璘是个吝啬鬼,永璂不得乾隆喜欢,通过排除法,也只有永琰了,永琰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缺点,没有优点,说白了就是平庸,这就意味着永琰不会太出格,在此情况下,永琰就被立为太子。这应该是乾隆最无奈的选择。毕竟自己“英明”了一辈子,但自己的继承人却如此平庸,真的让乾隆很不甘。而乾隆忘了,当初他爹雍正也是没得选所以选了乾隆,满清的皇帝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但这是封建王朝必然规律。

  乾隆跟康熙相似,在位长,儿子多。由于前车之鉴,康熙的儿子们九王夺嫡太过惨烈,导致乾隆的儿子们怕了,又加上秘密立储。几个皇子也不敢太高调。与其冒这么大风险去夺大位,还不如安安稳稳做个王爷,安享富贵,所以导致乾隆的儿子们大多不务正业、平庸无奇,这就导致了乾隆一度想直接传位给皇长孙定郡王绵恩,绵恩虽然是皇孙,但是比嘉庆还大十几岁呢,但乾隆想到朱元璋的旧事,再想想满清本朝并不隔辈传位先例,乾隆不敢冒这个风险,在几经考虑之下,还是传位给了永琰。永琰能成为太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缺点,缺点就是没有优点。在乾隆看来,能够评为交接无疑是安稳的。

  而后世之所以对嘉庆评价不高,就是满清的衰落就是从“嘉道中衰”开始,乾隆在选择太子的问题上的理念就错误的,满清当时需要不是力图求稳的皇帝,需要的是一个大破大立的皇帝,说白了需要的是雍正这样的皇帝,而嘉庆帝的施政理念过于保守,毫无创新可言;魄力不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革措施。一味地求稳,没有进取之心。但也不能说,嘉庆没有能力,实话实说,乾隆给他留的底子其实并不算差。国库存银还有近1900万两。在经过镇压白莲教起义,两次治理黄河,两度减免天下税赋。到嘉庆驾崩的时候,国库存银存银3000多万两,这已经很不易了,此时中国人口突破4个亿。

  而说嘉庆是平庸之主的很大原因在于,他没有对这个王朝做出过任何实质性的变革,这也是导致在40年之后,满清在鸦片战争中彻底失败并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嘉庆自己也是倒霉事不断,天理教攻破皇宫,紫禁城遇刺,大清开国都没有遇见的事情,都让他给遇上了。如果说在此之前,嘉庆还有一点进取之心的话,现在则是彻底放弃了。一切都开始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皇帝撒手人寰,他把衰败的帝国和改革的希望交给了继承人——在“癸酉宫变”中力挽狂澜的爱新觉罗·旻宁、未来的道光皇帝。但道光还不如嘉庆。而且还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