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版百日维新:永贞革新中的凌准与柳宗元

爱百科 36 0

  在新登镇潘堰村,有一座东山。据《新城县志》记载:“东山在县西四里折桂乡。”东山坞又名山阴坞,唐朝的时候,里面住着一个姓凌的家族。

  (潘堰村)凌氏,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凌统的后人。唐肃宗时期,有凌秀兰,字士燮,任睦州学正,于是举家从歙州沙溪搬到了新登(当时新登隶属睦州),在新登城北五里的山阴坞搭建了两间茅屋定居下来。后来,凌士燮升为国子监司业,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受教于凌士燮。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凌助教蓬屋题诗序》,描写的就是凌士燮居住的房子。

  儒有蓬户瓮牖而自立者,河间凌士燮,穷讨六籍,皆有着述,而尤邃《春秋》。为儒官,守道端庄,植志不回。在京师十二年,家本吴也,欲归而不可得,遂构蓬室,以备揖让之位。栋宇简易,仅除风雨,盖大江之南,其旧俗也。由是不出环堵,坐入吴甸,包山震泽,若在牖外。所谓求仁而得,斯固然欤!与夫南音越吟,慕望而不获者,异日道也。夫厚人伦,怀旧俗,固六义之本。群公是以有发德之什,书在屋壁,予叙而引之。

  凌士燮的长子名叫凌准(752年-808年),字宗一,以孝悌著称乡里,又富谋略,尚气节。

  在《旧唐书》中,对凌准的记述仅寥寥数语:“凌准,贞元二十年自浙东观察判官、侍御史召入,王叔文与准有旧,引用为翰林学士,转员外郎。坐叔文贬连州。准有史学,尚古文,撰《邠志》二卷。”寥寥数语背后,却隐含着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

  弱冠之年,凌准思谋建功立业,于是上书宰相以自荐。宰相召之属对,“日试万言”,遂擢为崇文馆校书郎。唐建中四年(783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部哗变,拥立太尉朱泚为帝,国号“大秦”,德宗李适仓惶出逃。邠宁军奉命讨贼,凌准全力辅佐节度使韩游瑰谋画方略,建有战功。叛平后,加官大理评事御史,赐绯鱼袋,历迁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等职。

  浙东观察使贾全倾慕凌准的才能,奏请他转官浙东廉访使判官。凌准到任后,“抚循疲人,按验污吏”,颇得百姓尊敬,“为世所称”。后由王叔文荐举,任翰林学士,转员外郎,“备君顾问”。

  贞元21年(805年),唐德宗驾崩,以宦官俱文珍为首的顽固派,欲阻李诵登位,“乃议秘三日后下遗诏”,意图拖延时日,篡改遗诏。凌准“独抗危词,指画其十有六七不可”。王伾与王叔文然其议,乃于次日发丧,在灵前拥立李诵即位,改元永贞。于是,“六师万姓安其分”,俱文珍等阴谋破产。

  李诵当了26年的储君,他亲身经历了数次藩镇叛乱,还曾身先士卒地参与了平叛,也耳闻目睹了德宗朝群臣倾轧与攻讦,深知大唐自安史之乱来的种种弊端。尚在东宫时,他就与名满天下的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改革人士交好,并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组建了一个属于他的革新党派。即位之后,他立即起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八人,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贪官,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希图改变艰难局面。

  改革派首先做的就是革除白居易《卖炭翁》所说“宫市”之恶,将残暴掊敛京兆尹道王李实贬为通州长史,但这也触动腐朽官僚集团的切身利益;再加上改革派直言收回各地藩镇节度兵权,直接得罪了藩镇军阀们。

  更糟糕的是皇帝的病情。

  据《顺宗实录》记载,李诵由于长期为储,监国理政时常郁郁不得志,无法取得太多作为,又加上前朝教训,为人处世不得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唯恐因为犯错而被人攻讦为难,从而面临被废危险,长时间的提心吊胆,让得李诵还未登上皇位,就中风在床,失去了言语功能。

  宦官俱文珍等,遂与外藩剑南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联合反对改革派。三月,唐顺宗被迫立李纯为太子。八月,宦官与藩镇相勾结,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史称“永贞内禅”。禅位第二年,李诵便因急火攻心驾崩身亡,也有说是被宦官杀害的。

  由此,唐朝版的百日维新宣告失败,前后共一百四十六天,史称“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的举措都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劳苦百姓的,如惩贪鄙、明赏罚、用贤能、免苛征、除弊害、恤百姓,百姓对此“市里欢呼”、“人情大悦”,可以说是深得人心。

  唐宪宗继位后,曾经主持的改革派们纷纷被贬为州司马。王伾被贬开州司马、王叔文被贬渝州司马、韦执谊被贬崖州司马、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韩泰被贬虔州司马、韩哗被贬饶州司马、程异被贬郴州司马,凌准被贬连州司马、陈谏被贬台州司马。唐时“司马”是一个极品闲差,虽然是位于长史之下的州衙佐官,掌管统领州衙僚属,维护州官纲纪,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从中央贬黜到地方的监视对象。人文出身的改革派们,被贬地方后大都觉得自己大志不得伸,心中时常郁闷,其中有些人也就郁郁而终了,如王伾到任不久即病死,而王叔文则是撑到了第二年唐顺宗驾崩时,被唐宪宗赐死。

  这十个人,被后世称为“二王八司马”。

  (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后,凌准出守和州刺史,甫抵任所,后命继至,左迁连州(今广东连县)司马。因家属未随行,故凌准独自栖身于连州佛寺之中。

  凌准与同为八司马之一的柳宗元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凌准在连州时,州刺史是柳宗元的姐夫崔简,在生活和工作上还是比较受照顾的。只是他在政治上受到打击迫害,母亲及两个弟弟又先后辞世。“讣文迭至,戴罪之身不能奔丧”。“以孝悌闻”的他因不能回乡奔丧,食不能下咽,终日以泪洗面,在连州未及三年,忧伤而死,“卒于桂阳佛寺,嘱友葬之州南大冈”,时为元和三年(808年)冬,享年五十七。

  元和中,唐宪宗立皇太子,大赦天下,凌准后人获准扶柩返乡安葬。柳宗元为其作诗《哭连州员外凌司马》,足见“八司马”志同道合,友情同手足,悲愤似一体。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輶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出守乌江浒,左迁湟水湄。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溘死委炎荒,臧获守灵帷。平生负国谴,骇骨非敢私。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颸。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柳宗元又写了《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历志》,记其一生,现全文刊登于后。

  尚书都官员外郎、和州刺史、连州司马富春凌君讳准,卒于桂阳佛寺。君字宗一,以孝悌闻于其乡。杭州刺史常召君以训于下。读书为文章,著《汉后春秋》二十余万言。又著《六经解围人文集》,未就。有谋略,尚气节,周人之急,出货力犹弃粃粺。二十,以书干丞相。丞相以闻,试其文,日万言,擢为崇文馆校书郎。又以金吾兵曹为邠宁节度掌书记。泚泾之乱,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累加大理评事、御史,赐绯鱼袋。换节度判官,转殿中侍御史,府丧罢职。后迁侍御史,为浙东廉使判官。抚循罢人,按验污吏。吏人敬爱,厥绩以懋,粹然而光,声闻于上,召以为翰林学士。德宗崩,迩臣议秘三日乃下遗诏,君独抗危词,以语同列王伾,画其不可者十六七,乃以旦日发丧,六师万姓安其分。遂入为尚书郎,仍以文章侍从,由本官参度支,调发出纳,奸吏衰止。以连累出和州,降连州。居母丧,不得归,而二弟继死。不食,哭泣,遂丧其明以没。盖君之行事如此,其报应如此。柳宗元哀君有道而不明白于天下,离愍逢尤夭其生,且又同过,故哭以为志,其辞哀焉。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