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要与匈奴决战,汉朝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中提到,大月氏人曾是匈奴的劲敌,战败后西迁了,因此汉武帝派张骞西使,向西去寻找大月氏人,寻求建立军事同盟,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
要进入完全陌生的世界,去寻找从未接触过的族群,并要说服他们与我们建立军事同盟,只是因为据说他们是我们的敌人的敌人。曾经的中国人,思维就是如此开放,并如此具有冒险精神。
还有一重困难,西行的必经之路,今河西走廊一带,当时控制在匈奴人的手中,也就是说,使臣还必须穿越漫长的敌占区,才能进入另一个陌生的世界。
公元前139年,张骞率百余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出发了,走到河西,不出意外地被匈奴人俘虏并扣押,这一扣就是10年。至公元前129年,张骞才从匈奴逃脱,继续西行。返程时再一次被匈奴人俘获,再次逃脱回到汉朝,已经是公元前126年。一次出使竟然持续了13年。
大月氏人拒绝与汉朝联盟进攻匈奴,张骞出使的目的并未实现,但张骞给汉武帝讲他在西域各国游历的见闻,却激起汉武帝极大的兴趣。
秦汉大一统政权建立之后,中国就存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问题。东方的太平洋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都是无法克服的自然地理障碍,可供选择的发展方向仅有三个:东北亚、东南亚,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前两个发展方向皆面向海洋,后一个则是面向内陆。
我们原本是打算面向海洋的。准确地说,张骞之前,中国对西域了解极少,并没有意识到存在这一发展的选项,而我们对东北亚、东南亚的海域是相当了解的。秦始皇、汉武帝向东北亚海外寻找三仙山、求长生不老药,虽然是比较荒诞的行为,但带来的结果却是,中国水手几乎走遍了东北亚海域,徐福甚至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移民日本列岛。《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自徐闻(今广东徐闻境)、合浦(今广东合浦东北)出发,经东南亚最终抵达印度的航线。
可是,当张骞从西域回国之后,一切都变了。汉武帝痴迷于张骞讲的西域故事,特别是汗血宝马,断然决定,全力向西发展。我们看一下司马迁《史记》卷123《大宛列传》是如何记载这段历史的:
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
安息在今伊朗,奄蔡在咸海附近,黎轩有人怀疑在今叙利亚,条枝一般认为是西亚古国,身毒就是印度。中国几乎与亚洲所有地区都建立起联系,已经知道欧洲罗马帝国的存在,并试图与之建立外来往来。
在内陆与海洋之间,中国选择了内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张骞出使带回来的关于西域的信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用《周易》占卜,结论是从西北可以得到神马,也对这一重要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的经验是:谁说旅行不能改变历史?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