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民族能够绵延数千年,其中文化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作为精神支撑的文化,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它总能给人们带来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我们今天来说两副对联,这两个对联都不长,都只有三个字,然而就是这三个字难倒了很多人,其中有一副三字对联还被清华大学用来考察学生了。
1932年,清华大学举办招生考试,当时的出题人中有陈寅恪,陈寅恪是一位国学大家,他在考察学生的时候,风格是比较独特的,他认为考题形式应该简单,但是含义必须丰富,而且需要和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相结合。
这时候,陈寅恪想到了比较古老的对对子。表面上看对对子是比较简单的,其实对对联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本领,对联的讲究非常多,有音韵的讲究,有对应、对偶的讲究,还要尽量平稳工整,所以对联很能考验一个人的水平。
在陈寅恪看来,一般平淡无奇,字数较少的对联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水平。大家都知道关于鲁迅的一个故事,鲁迅上学的时候,老师给全班同学出过一个对联,对联只有三个字,独角兽。
当时这副三字对联将所有学生难住了,当时学生对出的对联也是千奇百怪,有四眼狗的,也有八角虫的,但是最后只有鲁迅对了出来。
鲁迅的老师寿镜吾看到鲁迅的对联后非常吃惊,对鲁迅是赞扬有加。鲁迅的下联是“比目鱼”。独角兽中的“独”是一个的意思,而比目鱼中的“比”字有二的意思,而且音韵相符,其中“目”和“角”都是动物的器官,而“鱼”和“兽”也是相对的,一个是水里动物的统称,一个是陆地动物的统称,所以无论从音韵、对偶还是含义上,鲁迅的答案是最优秀的。
而在1932年的那场考试中,陈寅恪也使用了三个字:“孙行者”,很多人认为这只是西游记中的人物,所以答案中有的是红孩儿,有的是猪八戒,还有牛魔王的。不过,答案中也有让陈寅恪满意的,其中王引之,祖冲之这样的答案陈寅恪就比较满意。
不过这些答案并不是陈寅恪最满意的,陈寅恪最满意的一个答案是“胡适之”,当时陈寅恪就说,这个学生来清华,什么系都可以自己选。对出答案的学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周祖谟。
为什么陈寅恪看上“胡适之”这个答案呢?因为“适者,往也”,其中往和行是相近的,而且“者”和“之”都是虚词,另外,“胡”和“孙”组成胡孙,这和猴子相对,所以这是非常厉害的一个对联。据说,这个对联也有陈寅恪讽刺胡适的意味。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