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安庆绪和史思明互相提防,邺城战后史思明成为叛军主角

爱百科 73 0

  安史之乱实际上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安禄山之乱,安禄山矫诏起兵发动叛乱,是叛乱的发起者和当仁不让的首领,自然是被关注的焦点。而这场叛乱而之所以被说成是安史之乱,是因为安禄山在叛乱中过早的被儿子安庆绪给杀了,而安庆绪对安禄山曾经的追随者们尤其是史思明并没有威慑力,史思明渐渐有了自立之心,并最终杀死安庆绪掌权,而不久之后史朝义又把史思明给杀了。所以在七年多的叛乱中,出现了四位领袖: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说起来,史思明领导叛乱的时间甚至长过安禄山。但无论如何,安禄山都是处在主导地位,史思明只是后来的篡权者。

  安史之乱前夕的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即: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李林甫去世后,安禄山自认在朝廷中已经没有了能压制他的对手,于是和杨国忠的夺权逐渐公开化,最终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矫诏讨伐杨国忠,集结15万大军以范阳根据地就起兵了,而当时的史思明只是安禄山的追随者,当然他和别的追随者还不太一样,他和安禄山是同乡,所以关系更近一些,在安史之乱前夕,他是平卢兵马使,也就是安禄山的部下。

  安禄山起兵后,史思明作为先锋,他们一个月之后攻下了洛阳。安禄山称帝,史思明做了范阳节度使,经略河北,统兵八万。崔乾祐领兵攻打潼关,而史思明在河北一带与李光弼、郭子仪遭遇。正当史思明节节败退的时候,崔乾祐攻下了潼关,兵临长安,李光弼回军,史思明转败为胜,开始攻城略地。

  之后,唐玄宗逃亡四川,唐肃宗在灵武僭号称帝,重用郭子仪和李光弼,开始收复两京。而在至德二年(757年)的春节,安禄山没被大唐打倒,却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里,安庆绪继位,成为叛军的新首领,但是安庆绪并没有安禄山身上那种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威仪,也就是说安庆绪虽然做了叛军的首领,远没有父亲安禄山的影响力,其中史思明就对安庆绪不怎么信服,毕竟,论能力而言,史思明甚至在安禄山之上,但他是安禄山提拔上来的,所以能拥护安禄山。而安庆绪对史思明也并不怎么放心,要知道史思明掌控的部队是曾经安禄山部队中的精英。

  安禄山被杀后,史思明和蔡希德发兵十万进攻李光弼镇守的太原城,而当时李光弼手中的并不过万余,而且并不是精兵强将,双方力量悬殊,但是因为李光弼采取的策略得当,扭转了战局。二月,史思明就打了退堂鼓,让蔡希德镇守,自己领一部分兵回了范阳。

  史思明‍

  范阳正是安禄山的根据地,安禄山称帝后,史思明做了范阳节度使,安庆绪上位后,史思明继续领范阳节度使,但这时候却慢慢出现了不同,安庆绪和史思明都在提防对方。安庆绪吃了几次败仗,长安和洛阳都被大唐收回,安庆绪不得不退守邺城。当时安庆绪从各地调兵,但是史思明就是不肯出兵,实在被安庆绪逼得急了,就囚禁了安庆绪派来的使者,然后降唐,仍领范阳节度使。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史思明并不是真心想要归顺朝廷,只是想有一个缓冲时间。而且他利用这重身份还收编了不少叛军,把安庆绪的相州变成了一座孤岛。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领兵20万攻打安庆绪,安庆绪不敌,退守邺城,唐军用水淹城,安庆绪迫不得已让薛嵩去求助于史思明,许以皇帝位,史思明这才带着兵救援安庆绪。史思明在这一年的年底就出兵,一直等到唐军围困了邺城四个多月才与唐军开始正面交锋。这一次,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被一阵大风吹得撤了军,史思明在邺南驻扎,与安庆绪进行交涉,但是安庆绪又回过头来想要攻打史思明,最终被史思明所杀。

  自此,叛军首领就成了史思明。到了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走了安禄山的老路,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死得比安禄山还悲催。安禄山好歹是被人一刀致命的,没有受过多的痛苦。而史思明则倒了血霉。他上厕所的时候,叛军提刀冲入营帐。他的反应还算神速,立马从厕所翻墙到马厩。他都骑上马,跑出去一阵了,结果叛军里面有个神射手,一箭把他射于马下。史思明坠马被叛军擒获后,看见史朝义,明白是怎么回事,赶紧哭诉。史朝义看见父亲如此卑躬屈膝,很犹豫,这导致叛军中的一些人很不满。当天晚上,几个带头的人未避免出幺蛾子事,就连夜拿绳子勒死了史思明。《新唐书》记载:“朝义攻陕,败于姜子坂,退壁永宁。思明大怒,召朝义并骆悦、蔡文景、许季常,将诛而释之,诧曰:‘朝义怯,不能成我事!’欲追朝清自副。又敕朝义筑三角城居粮,终日毕,未塓而思明至,怒不如约,辞曰:‘士疲少息耳。’思明曰:‘汝惜士而违我令邪?’据鞍毕塓乃去,顾曰:‘朝下陕,夕斩是贼。’朝义惧。思明居传舍,令所爱曹将军击刁斗呵卫。骆悦等被让,即共说朝义曰:‘向兵败,悦与王死无日,不如召曹将军同计大事。’朝义面不应。悦曰:‘王诚不忍,吾等且归唐,不得事王矣。’朝义许之,令季常以言动曹将军。曹将军畏诸将,不敢拒。”“是夜思明惊,据床叱咤。优问故,答曰:‘我梦群鹿度水,鹿死而水干,云何?’俄如匽,优相谓曰:‘胡命尽乎!’少选,悦麾下周子俊射其臂,坠,问难所起,曰:‘怀王也。’思明曰:‘旦日失言,宜有此。然杀我太早,使我不得至长安。’大呼怀王三,曰:‘囚我可也,无取杀父名!’复骂曹将军曰:‘胡误我!’左右反接缚之,送柳泉传舍。悦还报,朝义曰:‘惊圣人否?损圣人否?’悦曰:‘无有。’时周贽、许叔冀以后军屯福昌,季常,叔冀子也,朝义令告之。贽闻,惊仆地。贼领兵还,贽等出迎,悦恶其贰,乃杀贽。次柳泉,悦畏众不厌,缢杀思明,以毡裹尸,橐它负还东京。朝义乃即位,建元显圣。”可怜一代枭雄,不仅颜面尽失,被人讥笑,而且死得还如此凄凉。

  这时候叛军更没有了凝聚力,领导叛军更加吃力,终于在广德元年(763年)兵败自杀,其部下大部分降唐,被唐将仆固怀恩上表请求授以原职。安史之乱从此换了一种形式存在,那就是藩镇割据。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