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勇冠三军,大唐战神薛仁贵

爱百科 108 0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闻名于世。他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督督。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还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刚入军营的薛仁贵凭着自己的能力崭露头角。公元前645年的时候,也就是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亲自领兵出征高句丽,在同年的三月,刘君邛的军队被团团围住,无一人可以脱险,眼看着就要被敌军歼灭,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薛仁贵挺身而出,自己单枪匹马的直取高句丽将领的项上人头,然后把将领首级悬挂于马上,高句丽的军队纷纷惊怕不已,胆战心惊,于是就匆匆忙忙的退兵了,在这次战役中,薛仁贵名声远扬,得到赞赏。

  回师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兴于得到辽东,高兴得到你啊。”并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

  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想想这仗打得多漂亮啊,战争本来是艰苦,残忍的事情,士兵能唱着歌回家,表达了军民将士们的喜悦之情。从此“三箭”之名就流传了下来,后人们在形容军中将士骁勇善战时,常常用三箭的典故来形容。呜呼,壮哉,在一场战役中,凭借射出的三箭,而一战功成的例子,古往今来恐怕也只有薛仁贵了,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心理战应用到了极致!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使得对唐边境威胁达数十年的铁勒族在不到一个月就马上衰败,可以说是古代将军唯一一位。接着就是薛仁贵自己指挥才能大发挥的舞台了,高句丽灭国之战。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携胜率两千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员在于会用,不在人多。”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死、俘虏高句丽军一万余人,攻拔扶余城。唐军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

  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唐军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至此,高句丽灭亡。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薛仁贵以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

  对于薛仁贵来说,四十岁才功成名就也许是有些迟,如若再早一些,薛仁贵的人生恐怕还要精彩。薛仁贵在历史上是一个英勇无畏的大将军,从一开始步入军营开始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仿佛就是为国家而生的,在每次的战役中都能获胜,可以和小说中的神奇人物相提并论的,并不是小说为了神化人物形象而造出薛仁贵这个神奇的人物。在后世人们心里永远都是在沙场上无所畏惧的英勇形象——大唐战神薛仁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