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福自来,心慈少病灾,恶生千百祸,阴险果悲哀。一个人若得到了不义之财也会不义而去;一个国家若发动了一场不义之战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铩羽而归。纵然敌强我弱,纵然敌众我寡,但时间会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二战期间,敌人对国民政府发动的战争就是一场不义之战,无正义之名,无多助之人,凭借着武力虽然占据了一段时间,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不起眼的刹那一瞬。
就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战争中甚至到了后期就有敌国人站出来反对他们的不义之战。没错,就有这样的正派人。
他叫宫川英男,不仅反对他们国家,而且因为保护士兵李洛夫而牺牲,这也让李洛夫坚持为他扫墓61年,这场民心所向的战争无不体现着人们对和平的态度。
"歹念之心渐失,抗议之心愈强"
二战有多少好男儿葬身沙场,有多少仁人志士牺牲。看到一个个的战士们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人们心中之痛难以磨灭,但我国千年以来素以礼仪之邦著称,这也成为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
在这样的情况下,宫川英男就在亲眼目睹了国民政府的优良传统后幡然醒悟,看到人之善,军人之雄风顿然感慨。
宫川英男出身于1918年,家庭较为富裕的他有幸学到了中学文化程度,在国家疯狂的把战争思想氛围放入学校时,宫川英男也随之进入了军队。
1931年,战争爆发,灾难的一年来临了。民国时期战争频发,宫川英男也在一次战斗中被我军抓获,受自己国家的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他更是对于我军这种思想教育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会。
在国内受到过文化教育的他,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但当俘虏期间,看到我军一次次为他们所做的事,都是与他的内心相互矛盾的,他很疑惑,俘虏不就该是要被严格看管吗,他们不就是要受到惩罚吗?心中这些想法却一件也没在出现他们身上,为什么?
相反,看到我军吃的饭甚至比他们还要不好,这让他心中对国家产生了动摇。
随着与国民政府的了解中,他彻底后悔了,此时,他才明白为何这片土地历经千年却依旧不灭,竟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家国情怀,纵然外敌当前,但他们依然是志向不改,依旧是信念不衰,坚决的拯救这个民族。
宫川英男也洗心革面,没有做出继续与国民政府斗争的行为,而是选择改恶向善,为这个民族的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国屠其民,焉能有胜之光"
民族有信仰,才能焕发出他们蓬勃向上的朝阳之气,当从内心深处认识一个民族的时候,才能看到她那无可撼动的民族之脊梁。宫川英男心中有了新的方向之后,开始着力于说服敌兵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也改恶向善。
他拥有着中学以上的文化,在这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有着一批又一批的敌军加入他的思想。
宫川英男不仅在做敌国俘虏的思想教育上有着优势,他还敢于亲身犯险,到津浦铁路沿线做他的宣传工作,他们的信任也是更加的日渐融洽。
好景不长,让很多敌兵弃暗投明后,他终于被敌人盯上了,敌军对他的这种"外交官"能力深感恐惧,他的行为对敌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于是,敌人部队开始了对他的搜捕,要把他害死。
在1945年,宫川英男在执行任务期间被敌军发现,而与他同行之人还有一名抗战战士李洛夫,处境危险、无法脱身,宫川英男竟选择只身前往,在敌人面前拔枪自杀。
宫川英男牺牲在了李洛夫的面前,可敌军之多让他无法现身,只待敌军撤退之后,他配合自己的部队,阻截了杀害宫川英男的敌军部队,把宫川英男的遗体夺回来后,进行了就地安葬。
他为了保护李洛夫而血洒战场,可谓是给敌人当头一喝,这个行为让敌人的士气一落千丈。而李洛夫也是忘不掉这位浴血奋战的宫川英男,在抗战胜利后,他每年都会亲自来吊唁和为他扫墓,而这一做,就是整整61年。
这就是国人的胸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过自新我们依旧接受你们,我们依旧不会忘你们。
"战则必应,应则必胜"
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地接近并来自人民才能更加熟悉这个民族的气节,国民不一心,哪怕这座高楼直入云霄最终也是会轰然倒塌。这也是宫川英男肯改过自新的原因,而他的付出却得到了我们人民的惦念,这也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在李洛夫老人去世之前,他郑重地嘱咐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要忘了宫川英男的付出,都要定时的去看望他,给他扫扫墓。
予中国,他是一位抗战的英雄;对李洛夫而言,这是他们一家的恩人,国籍虽不同,初心却一致。为中国抗战的英雄,值得被我们铭记;在他的身上我们也能够明白,不义之战最终也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向所有英雄致敬!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有难,八方支援,在抗战期间,有多少英雄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不屈之精神、顽强之品质,定会让五千年历史之民族更为辉煌。
国在家就在,人民在,华夏民族就不会亡,为国家计、为民族计,只愿共守泱泱华夏,使之屹立于东方大地,灿若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