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的后代当上唐朝宰相,曾打败百济,武则天亲自请他出山

爱百科 68 0

公元684年,武则天亲自写信给刘仁轨,将其比作西汉名臣萧何,邀请他为朝廷效力主持长安的留守事务。

刘仁轨非但不领情,甚至还在给武则天的回信中讽刺她现在是“吕后乱政”。

武则天的政治手腕狠辣,向来排除异己。

可武则天看到刘仁轨这样评价自己,不但没有众怒惩罚刘仁轨,反倒还哈哈大笑,称这个人果然是富有才华。

图|武则天

为了请他出山,收到讽刺信的武则天还是派遣自己的侄子武城市去看望刘仁轨,再次邀请他主持长安的留守事务。

刘仁轨究竟是何出身?

为何会让武则天对他这般看重?

图|刘秀

百济复国运动

公元660年,新罗和唐朝联军消灭百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剂表面上虽被新罗和唐军灭亡,但仍保留了一脉实力。

公元前660年到663年,百济的残余势力一直在密谋一场光复百计的复国行动。公元661年,百济残余势力的旧党立扶余丰为王。

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一直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军事实力,意图重振百济当年的雄风。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瞄准由刘仁愿驻守的于府城。攻下这座城池,对其以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有着极大的助力。

突然遭受袭击,刘仁愿没有任何准备。两方兵力比较悬殊,唐军的城池就像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刘仁愿只能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派兵支援。经朝廷会议商讨决定,派遣刘仁轨前往于府城支援刘仁愿,击退百济军。

图|百济复国运动

刘仁轨刚刚到达于府城,还未彻底消灭百济残余势力,便在此接到了唐高宗的调令。

调令中要求刘仁轨率领其部下前往新罗。此年天降大雪,众将士们都想听从皇帝的调令回家。可刘仁轨却拒绝了皇帝的调令,并且上书皇帝自己要留守在百济。

刘仁轨的请求存在一定道理。

第一,刘仁轨认为两军交战之际,来回调遣军队会造成士气低迷和将士精力不足的情况。这样一来,影响唐军的势力以及作战实力。所以眼下并不是接受调令的最好时机。

第二,刘仁轨认为战争要一场接着一场的处理。皇帝虽有心准备消灭高句丽,但必须要先消灭百济。否则两者都没消灭,同时为自己留下了一个祸患,得不偿失。

图|百济复国运动

第三,目前与百济交战的过程中,唐军仍处于有利地位,庞军现在应乘胜追击,彻底消灭百济的残余势力,才好专心去处理高句丽方面的战事。

刘仁轨的上述条理清晰,道理明了。皇帝立即答应刘仁轨留在百济,消灭百济的残余势力。

随后,皇帝又派孙仁师率军渡渤海而来助刘仁轨一臂之力。唐军士气大振!

刘仁轨做出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部署。他决定带领唐军先攻克敌方的周流程,一举将敌方的首领消灭殆尽。刘仁轨否定了之前众将士做出的进攻加林城的作战计划。

图|刘仁愿纪念碑

加林城本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势。与其浪费兵力与敌方不断消磨,不如直捣黄龙一决高下。

战争的结果是喜人的,刘仁轨一举消灭百济残余势力。同时凭借这一战役,刘仁轨一战成名。多数人对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都给予肯定。

若说起刘仁轨拥有这样的军事,才能也许与其身上的血脉传承有着极大的关系。毕竟刘仁轨可是汉光武帝的后代。

刘仁轨的早期沉浮

刘仁轨是汉光武帝的后代,身上流淌着汉朝王室的血脉。好汉不提当年勇,刘仁轨出生时已在隋朝,汉朝早已覆灭。刘仁轨没有出生在豪宅华服的王府,他家这一脉传到他这里已被挥霍的仅剩一间寒舍,几亩田地。

图|刘仁轨

刘仁轨没有气馁!他少年时期酷爱读书,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追着先生不放,势必要弄懂书中原理。可他又不只是会读书的书呆子,刘仁轨会自己下地做田间劳动,体会自己动手耕耘带来的劳作成果。

做完田间劳动休息时,刘仁轨会再次拿起书本品读两页,生活同样是逍遥自在。

唐朝建立初期,刘仁轨的政治才华出现。成为他人的幕僚后,为其出谋划策得到了主人家的肯定,刘仁轨被赐予参军职位。后因其在位时勤勤恳恳,政治才能突出一跃成为当地县官。

图|刘仁轨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接管皇位。李渊晚年比较昏庸,但无论李世民的皇位是如何获得,他都是一个盛世明君。李世民最喜欢的便是像刘仁轨这般刚正不阿,又极富政治才华的大臣。

刘仁轨在任职陈昌宪魏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李世民夸赞他为唐朝的第二个魏征。

陈仓县尉的官职虽小,刘仁轨却敢挑战强权,杖责蛮横闹市的折冲都尉鲁宁。

鲁宁在当地也可称得上是一个小霸王,历任的陈仓县官都拿他没有任何办法。刘仁轨先是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鲁宁以后能够遵纪守法,不要再做出任何的出格之举。

鲁宁却只是哈哈一笑,满脸不屑的看着刘仁轨。

图|刘仁轨

“你一个小小县尉还想管我的事,我劝你还是掂量掂量自己的地位。”

鲁宁并不在乎刘仁轨的警告,继续我行我素。

刘仁轨见鲁宁继续这般骄纵,按照唐朝的律法将其杖刑。鲁宁因杖刑至死。

此事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可在李世民知道前因后果之后,反倒欣慰一笑。

“我大唐就是需要像这样的好官啊!”

刘仁轨不仅没有因此事受到责备,反而还升了官,成为咸阳县丞。

可人一旦顺风顺水的时候,命运就喜欢开始和他开玩笑。

刘仁轨成也性格耿直,败也性格耿直。

图|李世民

因其性格耿直又为官清正,不善于在官场交际,得罪了不少人。刘仁轨的形式做派,令李义府身为厌恶。李义府在唐高宗年间深得盛宠,想尽办法为难刘仁轨。

刘仁轨只想做一个清正为民的好官,又哪里懂得官场上的这些弯弯绕绕。最终,刘仁轨因小人陷害被贬到青州做刺史。

图|李世民

李义府并不满足刘仁轨仅仅是被贬青州做刺史,他想让这个人永远消失在自己的面前。他派遣他人刺杀刘仁轨,可因刘仁轨围观期间并未与人交恶,最终保全一条性命。

人一旦跌到谷底仍能不忘初心时,便能触底反弹。

公元673年,修写国史的许敬宗在修改国史过程中所记录的很多史料都不真实。历史必须按照其发展的形式记录下来,不可因个人的喜好妄加改变。

唐高宗觉得许敬宗这人不适合编撰国史,想要换一个人取代他的职位。刘仁轨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

刘仁轨为官清廉又刚正不阿,最是能够按实编撰国史之人。次年,唐朝又与新罗之间战争不断。因刘仁轨有消灭百忌的功劳在前,唐高宗再次任命刘仁轨为大总管征讨新罗。

刘仁轨的官位再次飙升,成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任尚书左仆射。

图|刘仁轨

不久后,又因其与李敬玄之间的恩怨,向皇帝上书请求致仕。唐高宗批准,刘仁轨正式结束,他官场沉浮的前半生。

被武皇重用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武则天开始掌管朝政。武则天的一生经历了李世民和李治两个男人,他的身上集合了这两个男人的优点,同时对两人在位时期诸位大臣的品质也琢磨的透彻。

图|武则天

武则天深知刘仁轨是一个可用之人,便想再次启用他为自己效力。

武则天亲自书写一封书信邀请刘仁轨出山做官,可刘仁轨却讽刺她一个女人执政,不合祖宗礼法。

武则天也是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人!

刘仁轨也并不是唯一一个敢这样评价他的人!

图|骆宾王

我们儿时便熟读的《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也曾这般触过武则天的逆鳞。

骆宾王写过一篇名为《讨武氏檄》的文章,文章中的观点大致为拥护李氏江山而反对武则天专政,说武则天本人心狠手辣。

可武则天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却并没有生气下令杀掉骆宾王,反而是细细品味这篇文章,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篇文章作者的欣赏之情。武则天大呼骆宾王的文笔极好,这样的人应该得到朝廷的重用。

图|刘仁轨

武则天就这样原谅了骆宾王,身居高位者不拘小节,武则天并没有和骆宾王一般计较。

眼下,刘仁轨这般说她,武则天也是不气恼,反而是派遣自己的侄子再次邀请刘仁轨回到朝中任职。

看到武则天的胸襟竟然如此大度,刘仁轨也是非常羞愧。认为自己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经过此次事件后,刘仁轨回到朝廷任职,再次为朝廷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公元685年,刘仁轨逝世,享年84岁。

刘仁轨的逝世令武则天悲痛万分,认为朝廷又失去了一个可用的人才。

武则天下令辍朝三日,并且把刘仁轨葬在乾陵,死后依旧伴在帝王左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