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四起四落,纵横两汉朝堂三百年,比汝南袁氏还牛

爱百科 107 0

古人常说“家国”一词,讲究一个“欲安其家,先安其国”的概念,也就是说,先有国,后有家,国比家重要,正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古代有很多家族可以兴盛几个朝代,中间即使有王朝更迭,家族却依然长盛不衰,还有些家族在王朝后期野心勃勃,一心想着取皇室而代之,比如汝南袁氏,作为东汉末年的第一豪门,竟然不思匡扶社稷,只想着火中取栗。

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家族比汝南袁氏牛,从西汉到东汉,纵横朝堂300多年,出过3位皇后、1位开国功臣、3位大将军和数量惊人的两千石高官,而且不管是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还是新莽末年的“群雄逐鹿”,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这个家族都有人能站出来“欲安其国”。这个家族便是扶风窦氏,即使到了南北朝后期,依然有许多窦姓家族为了攀附名门,而谎称自己是源出扶风窦氏。

窦氏家族兴盛之源

一、扶风窦氏的兴起

1、厌恶高后事,窦刘共擎天

汉高帝刘邦去世后,吕后擅权,她为了加强对刘姓诸侯的控制,给每个诸侯王多多少少都送了一些宫女,其中有一名姓窦的女子原本是要到赵国的,因为赵国离她的家乡观津(今河北武邑)比较近,可是所托非人,阴差阳错地到了代国,没想到这一错还错出了个皇后。当时的代王是刘邦的四子刘恒,而刘恒因为一向表现得“乖巧”,不仅躲过了吕后时期的劫难,还在吕后去世后被功臣集团推上了皇位。

奇妙的是刘恒的王后及其所生4个嫡子全部没能享受到这份得天之幸的荣光,而窦氏所生的刘启却成为了太子,母以子贵,儿子是太子了,她也就顺理成章地晋升为皇后,等刘启成为汉景帝后,她又成了皇太后,她的娘家人也因此成为了长安城中不可忽略的一股外戚势力,她长兄窦长君之子窦彭祖受封南皮侯,弟弟窦广国受封为章武侯,堂侄窦婴受封为詹事,其中窦广国早前被汉文帝看重,如果不是他坚辞不受,他早就是丞相了。

如果窦太后当初如愿到了赵国,结果会如何?

窦婴亦是外戚中的一股清流,素有贤能之名。有一次汉景帝估计是喝多了,当着窦太后和同母弟刘武的面说以后要把皇位传给刘武,窦太后和刘武都很开心,有多少母亲不疼自己的小儿子呢?好在窦婴也在场,他及时出言点醒了汉景帝,不过也因此得罪了自己的姑母。后来,七国之乱爆发,窦婴与窦太后捐弃前嫌,出任大将军,率军平叛,因功被封为魏其侯。

窦太后和窦婴可以说是当时窦氏家族的实力担当,尤其是汉武帝继位后,窦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掌控朝政,窦婴则成为百官之首—丞相,直到太皇太后去世,窦氏才急转而下,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汉武帝来说,自己的母族无疑要比窦氏更加值得信任,就连劳苦功高的窦婴都备受打压,丞相的位置没了不说,还一步一步地被安上了“伪造诏书罪”,命都丢了。随着两个担当人物的先后去世,窦氏自然有些滑坡。

从地图看窦婴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的作用

2、窦融受汉恩,大义宜相从

汉宣帝时期,窦太后之弟窦广国的子孙迁徙到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安家,这一支脉在两汉交替之际出了个复兴窦氏家族的大人物,即窦广国的七世孙—窦融。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个人,那无疑是“精明”,如果用四个字的话,那就是“极其精明”。西汉后期,外戚中的终极王者出现了,那便是王莽,他既不像窦广国那样谦逊,又不像霍光那样有底线,他接把西汉王朝取缔了。

窦融因为曾经在王莽堂兄弟王俊麾下做过司马,便借此机会与他们王家进一步拉近关系,他力主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王莽的另外一个堂兄弟为妾,而这个堂兄弟深受王莽器重,在新朝担任大司空一职。窦融因此在新朝芝麻开花节节高,当上了波水将军。新莽亡了后,他觉得更始政权最有希望,便投奔到大司马赵萌的麾下,被累升为巨鹿太守。等他看出更始政权不是那个事后,毅然请求出镇河西。

东汉初期形势图

河西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个不受待见的地方,可对窦融来说,却是用武之地。首先,河西远离中原,适合“闷声发大财”;其次,他的先祖窦广国最初就是被封在河西,他的祖辈长期在河西出任太守和校尉等职,根基深厚。窦融跑到河西后,凭借着家族的强大影响力,很快就成为了河西集团的老大。以他当时的势力,完全可以像其他豪杰那样建立政权,可他没有。

窦融一边发展自身,一边仔细观察中原形势和中原群雄,最终发现刘秀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人物,于是将自己经营多年的河西连同自己家族一起奉献给了刘秀,史称“窦融归汉”。据说刘秀有一次和窦融拉家常的时候,说自己是汉景帝的后裔,而汉景帝又是窦太后之子,窦融的所作所为就像是窦太后的在天之灵在护佑汉家江山。史载窦融在世时,他们家1个大司空,2个侯爵,3个驸马,堪称是东汉开国功臣中最耀眼的明星。

窦融画像

二、扶风窦氏的传承

1、汉家边事重,窦家出临戎

凡事带上了“最”字,一般情况下都会有麻烦。窦融将扶风窦氏带上了云端,可这些都是基于他受到刘秀器重的原因,等刘秀一死,新君刘庄就很难容忍洛阳城中有这么一股强大势力了,先是窦融之侄窦林因罪被处死,后是窦融之子窦穆犯事,窦氏子弟均被免官,窦融因此忧惧而亡,窦氏家族再度滑坡。好在窦氏家族已经与东汉皇室建立了相当宽泛的姻亲关系,东边不亮,西边也会亮。

就拿窦融之侄窦固来说,他的妻子是皇太后阴丽华的掌上明珠,因为这层关系,他虽然因为窦穆的事情沉寂了10年时间,可好歹是保全了性命,不像窦穆那样死在了狱中。适逢北匈奴称雄西域,总找东汉麻烦,而窦固早前随窦融在河西待了很久,对北匈奴和西域的情况比一般人都要清楚些,刘庄便重新启用窦固,让他和耿忠等人进攻西域。窦固不负众望,屡建奇功,助力汉室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窦固画像

窦固的崛起为窦氏家族重回朝堂中心打下了基础,不过有一说一,窦固对家族发展的助力作用不如他的侄女—章德皇后窦氏。这个章德皇后是窦穆之子窦勋和刘秀孙女沘阳公主所生的女儿,她是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家族正是因为她的存在,而再度成为显赫的外戚家族。外戚家族如果遇到幼主在位,那是如虎添翼。公元88年,刘炟英年早逝,继位的汉和帝刘肇是一个不满10岁的小正太,窦皇后得以变成了临朝听政的窦太后。

用人肯定是用自家人放心,窦太后让自己的兄长窦宪在朝中辅政,兄妹二人,一外一内,好不威风。要说窦氏家族的男人真的会打仗,先有个窦婴,后又是窦融、窦固,等到窦宪出场的时候照样是牛得不行。公元89年,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追亡逐北三千余里,打得北匈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上演了一出足以比肩霍去病“封狼居胥”的“燕然勒功”。如此大功,窦宪的待遇自然蹭蹭地往上涨,不仅当上了大将军,还获得了霍去病曾经拥有的“冠军侯”之爵位。

窦宪北击匈奴

2、可怜窦武辈,欲争汉鼎归

有句话叫做,“浮浮沉沉方为太平”,皇帝年幼的时候,外戚的发挥空间很大,一旦皇帝长大了,想要权了,外戚就很尴尬了。随着刘肇年龄的增大,窦氏的危机再度降临,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窦氏的势力威胁到了皇权,次要原因则是刘肇和窦太后之间的关系是存在问题的,窦太后本无子,她为了要个“儿子”,将刘肇的生母害死了。公元92年,刘肇联合宦官势力一举除掉了窦宪,并限制了窦太后的自由。

得亏刘肇还算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没有忘记窦太后对他的养育之恩,故而也就没有把窦氏家族往死里整。时间来到东汉后期,适逢汉桓帝刘志废后,以太尉陈蕃等人为首的一众朝臣强烈建议刘志立窦氏家族出身的窦贵人为新的皇后,刘志其实内心里是想立自己宠爱的田贵人,可无奈形势比人强,只能被迫妥协了。等汉桓帝去世后,这个窦皇后采纳了自己父亲窦武(窦融的玄孙)的建议,立年仅11岁的解渎亭侯刘宏为新君。

汉桓帝画像

窦氏家族的女儿运气确实很好,一当皇后,就能当皇太后,还动不动就有临朝听政的权力。这个新出的窦太后与其父窦武一起在汉灵帝初期再度重塑了窦氏家族的辉煌。宫里有窦太后掌舵,宫外有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辅政,可谓是权倾朝野。不过这个窦武是个文化人,他不像窦宪、窦固那般热衷军事,他喜欢钻研儒术,与当时的“清流”势力相处甚好。

众所周知,东汉后期的舞台上,主要站着的是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和清流势力,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宦官势力,这群人做事没有底线,动辄就是“党锢之祸”。窦武对此看得也很明白,如果任由宦官势力为祸天下,汉室江山危矣。自他当了大将军后,他对宦官势力展开了持续打击,可惜最终引来宦官势力的强烈报复,不光他自己以身报国了,窦太后也被幽禁了,连带窦氏家族的子弟也惨遭前所未有的打击。

东汉的“党锢之祸”

结语

窦氏家族自从汉文帝时期兴起后,几乎每逢两汉的重要时刻,总有他们的身影,关于削藩引起的“七国之乱”,关于东汉一统的“窦融归汉”,关于汉匈大战的“燕然勒功”,关于“党锢之祸”的“图国亡身”,从这些事情来看,窦氏家族能够纵横两汉朝堂并非侥幸,其族中子弟的眼界和担当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家族的利益不是说不要,可窦氏家族总能在家族利益与汉室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就很难得了,尤其是窦融,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下,竟然能够放弃自己的独立王国,把自己打造的一片天下“慷慨”地交给光武帝刘秀,遍观历史,有几人能做到?从窦氏家族的辉煌历程之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先有国,后有家,国兴则家兴。

参考文献:

《史记》

《后汉书》

《外戚与皇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