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一本十分吸睛的小说,看过的人都会被里面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其中主角之一的诸葛亮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诸葛亮堪称三国中最聪明的谋士,到了后期,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较量最为精彩。
人们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诸葛亮在一次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时,并未选择跑路,反而以一场空城计逼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堪称史家绝唱。
号称冢虎的司马懿真的没有看出诸葛亮的空城计吗?他既然看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为何还是选择退兵了呢?诸葛亮曾对这一事情做出了解释,倘若司马懿没有退兵,那他将必死无疑。
空城计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楚文王的弟弟喜欢上了自家的嫂子文夫人,为了获取文夫人的开心,他不惜派兵攻打郑国。郑国是当时的小国之一,根本难以抵挡楚国的进攻,就在国家危难之时,上卿叔詹献上了一出计策。
他命令城内的士兵埋伏起来,然后城内百姓依旧按照往常一样上街采买。公子元派出的侦察兵向公子元报告了这一反常的事情,令公子元不禁疑惑起来。他知道城内必有伏兵,郑国派去寻找支援的人也在路上,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想到自己已经攻下了郑国大部分城池,文夫人一定十分欢喜了,也没在继续探究,直接下令退兵了。上卿叔詹的这一计谋成功保住了郑国的国都,空城计也在此时载入了史记。反观诸葛亮所使的空城计却与叔詹有许多的不同。
诸葛亮在街亭失守之后,就被司马懿的大军一路追赶。此时的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带兵去往了西城,于是他亲自带兵前往,想要将诸葛亮一网打尽。
此时的诸葛亮身边已无将领可用,是必败之局。诸葛亮也知道自己如果和司马懿进行硬碰硬,那是完全没有胜算的,他此时身边只有几千士兵,根本抵挡不了十万大军的司马懿。但此时的他却并不慌张,他只命令手下做了两件事情。
就是将城门打开,命令几十名士兵做平民打扮,在城墙附近进行洒扫。第二,便是他自己登上城楼,拿出自己的古琴焚香等待司马懿大军的到来。很快,诸葛亮的这些安排便传到了司马懿的耳中。司马懿虽然以多疑著称,但他也知道此时的诸葛亮在故弄玄虚。
为何诸葛亮笃定司马懿不敢攻入城中,杀了自己呢?其实并不是因为诸葛亮本人有多厉害,只是因为诸葛亮看到了隐藏在司马懿背后的杀机,而他确定司马懿也明白自己如今的处境。
司马懿作为魏国大将,此时坐在皇位上的并非是当初宠信他的曹丕,而是多疑的皇帝曹叡。曹叡十分忌讳司马懿手中的军权,而这也是司马懿的最大顾虑。
他深知,魏国最大的对手就是蜀国,如果他现在就将蜀国的军师诸葛亮一举拿下,那么蜀国自然也无法抵挡魏国的军队,很快就会被魏国军队所灭。
蜀国一灭,魏国的心头大患没有了,作为大将军的自己也没了用武之地。手中好不容易拿到的军权也要还到皇帝的手中,然而这并非是司马懿想要看到的。
当今皇帝曹叡原本就十分忌讳司马懿一家,在他眼中,司马懿一旦掌握了军权,对魏国根本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但现在的魏国手中并无大将可用,所以才会允许司马懿带兵对战诸葛亮。
他明白只要自己现在将诸葛亮斩杀在城中,一定可以千古留名,但自己也就离死期不远了。而他也知道诸葛亮这一空城计对自己的意义,若是他选择退兵,那么将会受到天下人的耻笑。一番思量之下,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好选择将计就计,带领大军撤退了。
果然,诸葛亮大摆空城计一兵未发就赢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使得司马懿成为了当时所有人耻笑的对象。而魏国皇帝曹叡在得知司马懿这件事情之后,也以为他是个惜命怕死之人,对他放松了警惕。
为有对阵空城计的两人才知道这一战真正的意义。诸葛亮确实赢了,他不仅赢在了对时局的分析上,还赢在了司马懿的顾虑上。而司马懿确实是因为身边有着太多的斥肘导致他不得不选择退兵,明知自己会被世人耻笑,但为了报名,司马懿选择了忍辱负重。
其实空城计放到现在来说,就是两位军事家的心理博弈,看的并非是眼前的成败,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影响,对整个大局的成败。而最后诸葛亮未能完成刘备的嘱托,完成统一天下的心愿,反倒是蛰伏已久的司马懿最后统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