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4年,魏国大将钟会在成都起兵,反魏国,已经投降于魏国的蜀汉后主刘禅为了躲避成都城内的兵祸,决定迁往洛阳,但路途遥远,沿途还有匪患,因此蜀汉的文武群臣没有一个愿意陪同前往,就在这个刘禅进退两难的时刻,蜀汉大臣郤正挺身而出,不畏艰辛,将后主刘禅安全送抵洛阳!
郤正,河南郡偃师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东汉朝廷的官员,但是由于外戚和宦官作乱,导致天下大乱,他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年幼的郤正到益州之地,躲避战乱。
益州远离战火,百姓安居乐业,使得年少时期郤正可以静下心来阅读百家经典名著,这个时期的郤正进步神速,很快就成长为益州地区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文人。
刘备入住益州之后,听闻郤正的名号,便将其任命为秘书吏。后续,刘备龙御归天,后主刘禅继位,郤正来到宫中任职,与后主刘禅麾下的宠臣宦官黄皓相处得比较“融洽”,郤正与其井水不犯河水,始终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也就使得黄皓当权之后,并没有对郤正进行打压和贬官。
而郤正作为一个文臣,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因此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撰写著作上,他撰写的著作《释讥》是蜀汉时期文坛的巨著,引领了蜀汉文坛的一个发展历程。
公元263年,魏国兵分三路来攻蜀汉,魏国大将邓艾另辟蹊径,抄小路,偷袭成都,后主刘禅面对魏军兵临城下,乱了方寸,听从大臣谯周的建议,向邓艾献城投降。
但是后续,魏国另一位大将钟会在成都起兵,反叛魏国,致使成都城内大乱,后主刘禅在兵变中丢了性命,便想要迁往洛阳居住,但是当时蜀汉的军政大臣一个二个都是怕死之徒,害怕在去往洛阳的途中遭遇匪患,丢了性命,因此都不愿意保护后主刘禅前往洛阳。
后主刘禅为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就在这危急时刻,秘书吏郤正站了出来,他表示自己愿护刘禅“一世周全”,于是乎,郤正就出钱,出人,出力,保护刘禅安全抵达到了洛阳城内。
到了洛阳城之后,郤正为了不让后主刘禅受曹魏权臣司马昭的猜疑,便教刘禅如何低调做人为事,保全自己,就这样,后主刘禅来到洛阳之后,并没有在行为举止上惹得司马昭不悦,使以保全了自我。
后主刘禅对于郤正全身全意的保护之举,表示非常的感谢,他在私下的场合里多次称赞郤正的为人,也正是因为郤正为人正直,忠义,晋武帝司马炎对其委以重任,将其任命为安阳县县令,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而郤正来到安阳县任职之后,治县理政兢兢业业,凡事亲力亲为,将安阳县治理成了一个模范县,为此,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对其勉励道:郤正,这位官员,原先在成都做官的时候,能够在政局动荡的时候,保持临危不惧,始终坚守道义和个人气节,后续,出任安阳县县令这一职务的时候,能够为朝廷尽心办事情,作出了不小的功绩,是一位值得学习的良臣,
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后不久,晋武帝司马炎就对郤正委以重任,将其任命为巴西郡太守,成为一位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公元278年,郤正病逝于任上,《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高度评价郤正,说起文辞水平颇高,有张衡、蔡邕等文人异士的风采,他的行为举止,做人为事,可以说是一位德行一致的君子。
我们纵观郤正的官宦仕途,虽然说在蜀汉时期,并不是处于高位,也并是蜀汉朝堂之上有话语权的权臣,但是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来的忠义和仁义,是这些居于高位之上的蜀汉军政官员所不能够比拟的,这也就是为何郤正入晋朝为官之后,能够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青睐,对其称赞有加,后续还将其提拔成为“封疆大吏”。
而郤正的官宦仕途,也正印证了那句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