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左宗棠公开看不起,李鸿章嗤之以鼻,曾国藩:不过都是棋子罢了

爱百科 63 0

对晚清历史稍有兴趣和了解的人,都逃不开那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列强条约和对晚清政府屡战屡败的愤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晚清也曾有过辉煌和亮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便是如此,而这两个都和一个人有紧密的关系,那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

曾国藩其人出自湖南农村地主家庭,少年愚钝,考了七次科举才考上进士,然而一入官场便开启了十年七迁的奇迹,此后平叛、剿匪、镇压太平天国、草创洋务运动、善终而退,像极了二十年不鸣一鸣便震世的开挂玩家!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论是那个时代还是如今,依然有很多人视曾国藩为神,也有不少人瞧不起曾国藩,其中最有名的公开场合都要怼他的要数左宗棠为最,还有曾国藩的爱徒李鸿章。

左宗棠:曾国藩正派,然而才具稍欠开展

说起来曾国藩和左宗棠还很有缘,两人年纪相差一岁,而且都是湖南人,一个湘乡,一个湘阴,距离不远,但是在少年时代他们从未在生活、工作和朋友人脉中发生交集,直到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席卷了湖南他们才在长沙第一次见面。

在此之前曾国藩丁忧在家,临危受命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兴办团练抵御太平军而起复,正是在张亮基府上,曾国藩见到了屡试不第、被张亮基聘任为幕僚的左宗棠。

左宗棠这个人实际上很自负,很傲气,当时三人中张亮基和曾国藩都是二品大员,但是作为一名落第举人的左宗棠虽然身份卑微,言谈举止却一点都不怯懦。他一开口,针对太平军肆虐的局势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让两位领导都成了听众,也是在这次见面后,曾国藩对左宗棠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久,当左宗棠深陷“樊燮京控案”走投无路时,正受命全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将他召至湘军大营,后又派遣他前往浙江出任浙江巡抚一职,从此左宗棠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中兴名臣的位置。

可是,相比于曾国藩对左宗棠“从一而终”的好印象以及好评价,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却非常复杂。

一方面,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谦虚、稳重以及家国大局观很是敬重和佩服;可是另一方面又对他的才华以及曾经紧抱权臣大腿的行为表示担忧和不耻。他在致朋友的信中曾说:曾涤生来此帮办团防,其人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

才具稍欠开展,短短6个字说透了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的缘由。

或许事实也是如此,相比于从小聪明自负、锋芒毕露的左宗棠,自小就天资愚钝、朴实无华的曾国藩看上去终归不够“耀眼”,对曾经的“学霸”左宗棠来说,“学渣”曾国藩给他的“才华不足以担当救国大任”的感觉是很明显的,只是正值国难,两人倾力合作却是成就了一段佳话。

左宗棠和曾国藩:因看不起而引发的决裂

可是,世事命运变幻无常,曾经相识相知相互敬佩的人也终归会因为各种事情而分道扬镳,曾国藩对左宗棠有提携之恩,左宗棠也曾对曾国藩感恩戴德,然而最后两人却还是走向决裂。客观的讲,左宗棠的自负,看不起曾国藩是两人后来闹翻的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后人也常揣测,曾国藩对李鸿章这个晚辈的器重与栽培也许也是两人闹翻的一个原因。

得意门生李鸿章也瞧不起曾国藩

油滑而诡诈的李鸿章与孤傲而正直的左宗棠尿不到一个壶里,两人在做人做事为官治军等各方面样样不和,偏偏曾国藩对李鸿章很是照顾,刚直的左宗棠难免将曾、李视为一丘之貉。

而即使是这样,曾国藩的这个得意门生对他也颇有几分瞧不起!只是相对于左宗棠的公开,李鸿章的瞧不起更加收敛而已,毕竟曾国藩是自己的恩师!

李鸿章对于曾国藩的鄙视,这两件事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一、在太平天国的善后问题上

太平天国运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曾国藩做了一个动作,裁撤湘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朝廷放松对自己的警惕,明哲保身!可是这一举动在李鸿章看来却是非常不理智的,因为当时太平天国虽然说主力都消亡殆尽了,可是残余势力还是到处兴风作浪,曾国藩此时裁军,无非是放任叛军作乱,置民众于水火,于是他做了一个曾国藩相反的动作,大力发展淮军,在后来的剿灭太平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殊不知,要是没有曾国藩主动裁军,能轮得到他李鸿章的淮军去抢剿灭叛乱的功劳吗?只是曾国藩不想功高震主,主动撤军,让出一条路让李鸿章成长,这样朝廷就不会顾虑曾国藩会成为第二个太平天国,而朝廷还有他李鸿章的淮军可以相抗衡!曾国藩的急流勇退的大智慧,只是李鸿章没看懂罢了!

二、天津教案的处理上

1870年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发生后,清廷第一时间派曾国藩前去处理,由于对外国过于软弱的处理方法,导致曾国藩遭到举国上下的批评,无奈只能换李鸿章前往!李鸿章表面对曾国藩的处理方法嗤之以鼻,却也只是在恩师的基础上再稍加整改,拿出了一套令外国人满意的方案罢了!还大言不惭地表示:“为官应为国家民族着想,任劳任怨,决不能为了爱惜羽毛出卖国民利益!”

可是随后自己却在独立代表清政府谈判的时候签订了一系列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究竟谁才是卖国者,真不好判断哈!

曾国藩:被左宗棠看不起,李鸿章也嗤之以鼻,是看不懂还是作秀?

或者,更为令人暗道一声好算计和真无奈的揣测则是,三人表面不和实际上或者只是一场政治作秀。

有清一朝满族掌权者对汉臣、汉将采取的都是打压和防备的态度,要维持满汉之防就必定要使汉臣互相之间争斗、不和,说白了当他们两人走到了当时位极人臣却也饱受猜忌的位置时便注定了他们只能闹翻脸,不能称兄道弟,只能成为相互攻击的政敌。

特别是被视为汉臣之首、湘军之首的曾国藩为了家国大局不愿意起兵造反推翻清王朝的前提下,手握重兵、屯军一地的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各自得以善终,包括死后各自家族的生存与发展,并且有利于列强环伺的清王朝内部安定,说到底,还是为了中国黎明百姓不再深陷于战争水火。

在曾国藩眼里,这两个后辈或许才华出众,能征善战,可是不外乎也是他手里的一颗棋子罢了!提携二人,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建功立业,甚至后来成为牵制他的对手,或许就是曾国藩谋略的一部分,这个看似愚钝迟缓的老头实则早已打好了算盘,为自己建功立业以后全身而退一步步做好了打算!只是这二人成为了别人的棋子却还不自知,还满眼的瞧不起操作全局的人,似乎真的有点可笑!

那么曾国藩这个看似愚钝的精明老头究竟有着多高深的谋略算计呢?才得以让后世称为“近代第一完人”呢?甚至有人称为官为人必学曾国藩?

我想这些离不开曾国藩几十年如一日的自我精进,更离不开他高超的谋略!实际上曾国藩的这些官场谋略,如果能灵活运用在今天的职场、商场,那将是无敌般的存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