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故宫的文物谁在看护

爱百科 67 0

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到1924年被冯玉祥将军赶出宫的12年间,溥仪以及清朝遗留下的老太妃太嫔一直住在紫禁城中,他的大婚也是在紫禁城中举行。在这12年间,故宫中的文物理论上来讲一直保存在故宫。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给宣统小朝廷的钱,是远不足以维持小朝廷奢靡的生活的。

溥仪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亲信,溥杰等人变卖紫禁城中历朝历代留下的文物,维持生计,心情好的时候也会随手拿紫禁城中的宝贝赏给自己的亲信。由于监管不善,太监宫女们偷盗成风,在这几年间流失到市场的文物不计其数。

最让人心痛的是1923年6月26日晚九点,紫禁城西北的建福宫突然起火,大火烧毁了静怡轩,延春阁,吉云楼等建福宫主要建筑,建福宫建筑群内的百年古木一并烧毁。该建筑群内原藏的大批珍贵字画,古玩,珍贵佛造像,唐卡,法器等全部烧毁。建福宫内还藏有乾隆年间各国各省进供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全部为封箱保存,嘉庆到宣统年间几乎从未打开过。建福宫的烧毁,损失无法估量。这件事情的起因据称是,溥仪下令追差建福宫文物失窃事件,太监宫女们为了毁灭罪证,放火烧毁痕迹所致。

1924年11月5日,溥仪小朝廷被冯玉祥手下鹿钟麟驱逐出宫,由于只给了半天收拾东西的时间,溥仪出宫虽带走一部分金银细软,随身字画被,但其实仓促间并未带走多少文物。11月7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对紫禁城内的文物一一登记造册。

直到1926年4月5日才点交完毕,现在故宫所藏的一些文物标签还能见到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痕迹。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现在10月10日也是故宫博物院的院庆日。从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到抗日战争,一直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在管理着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此时也已有了专业的修复机构,举办展览部门,典章保管部门等。      

抗日战争时期,山海关失陷后,故宫主要文物紧急装箱,南迁。先后分三批, 走三条不同的路线,12年间,分别辗转到达大后方,四川巴县,乐山,峨眉县。搬不走的大件文物,玉山,铜缸等留在紫禁城,由未南下的故宫职工看守。

在文物南迁的过程中,老一代故宫人,经历了炮火连天,动荡不安的时局,冒着生命危险,安全的把珍贵的文物运到了大后方。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把一部分文物运到了台湾。故宫南迁文物共16698箱,抗日战争后全部运到南京,国民党运到台湾2972箱,剩余文物除2221箱至今还在南京库房外,已全数运回紫禁城。

留在故宫的大体量文物,也都完好的保留到了解放后。现在故宫游览路线中的一部分铜缸上,是当时日本人运到了天津塘沽港口,准备运到日本做武器,但还没运走就投降了,于是又运回了故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