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行刑前收到死囚的贿赂,令人闻风丧胆的腰斩究竟有多痛苦?

爱百科 86 0

人们很难想象古时刑罚究竟有多残酷,大名鼎鼎的腰斩让人们闻风丧胆,犯人在行刑之前甚至会笼络刽子手,只求在刑场上能给个痛快,以免遭受太多痛苦,由此便能看出,腰斩远比死亡更恐怖。

部分史学家经过推究发现,中国古代刑罚表面是惩治坏人,维护正义,其实背地里颇有些报复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腰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时许多书籍详细记载了腰斩的执行全过程,让人看后不寒而栗。

具体做法是将犯人压上砧板,当着行刑之人的面将所有衣物褪去,然后用绳子将他牢牢捆在板上,不得动弹,刽子手举起屠刀,从腰部斩断。这个过程十分痛苦,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不过最具争议的是腰斩的刑罚并没有枭首更重,许多情况都只是统治者的打击报复心理。

或许接受腰斩的犯人并没有犯下多大的罪过,腰斩对于一般的刑法来说是十分恐怖的,让犯人由内而外浸透在恐惧的氛围之中,这种恐惧并不来自于对死亡,而是因为难以承受临死之前亲眼见证自己生命流逝的痛苦。

腰斩显然比商纣王所研发的炮烙之刑更胜一筹,炮烙之刑顶多是在烈火中将人绑到烧红的铜柱之上,生命的消逝绝对不出两三分钟。可腰斩却不是如此。首先,当犯人被摁上砧板时,就已经开始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此后被当众扒光衣物,接受众人目光凌辱已经是痛苦不已。

死亡所产生的压力不言而喻,可偏偏腰斩不会给犯人一个痛快,斧头一旦落下,腰部断裂,却不至于让人立即陨命,因为人体腰部并没有致死器官。不像头部,人在被砍头时,由于大动脉被切断,血液喷射而出,人失血过多而死,不过一瞬之间,并不痛苦。

而人在被腰斩时血流速度较慢,血向慢慢流走,失血过多,已经过了七八分钟,这短短的时间之内,犯人要承受血液流失的痛苦,眼睁睁看着自己生命一点点消失,却又无能为力,承受着身心上的双重折磨,因此犯人在行刑之前总会用大量钱财贿赂刽子手,要求他们看准身体部位,最好能够做一击毙命,给犯人一个爽快,不要让她死得太痛苦。

因此,刑场也逐渐变成了人们捞取私利从而滥施刑罚的场地,人们临死之前会心甘情愿将钱财交给审判官或刽子手,若是有人不愿意,那么在施行时,必定要承受比别人多出数倍的痛苦,无形之中便表明了审判与刽子手在牢狱的崇高地位。

在秦朝时期,腰斩的使用几乎达到了顶峰,如此残酷的刑罚能够受到秦皇的青睐,李斯功不可没,作为法家思想的忠实信徒,他认为只有最严酷的刑罚才能达到惩治效用,让人乖乖臣服,这种毫无人性的思想终究还是被秦始皇采纳,导致了秦朝期间,哪怕犯了小错,也容易受到极刑的处置。

因此,秦始皇听取了李斯所提出的所有惨绝人寰的惩治手段,可李斯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推出的刑罚之下,秦二世继位之后,李斯遭人构嫌被处以腰斩及其它残酷刑罚,对于那些因他所提之刑而无辜殒命的生命来说,最终下场可谓大快人心。

不过关于腰斩还有许多趣事,比如,刽子手在对张仓实行腰斩之刑时,脱去外衣后,看见张苍的后背,宛如一块通透华丽的白玉,十分精致漂亮,一时之间竟舍不得下手,审讯官看到后也生侧隐之心,让张仓逃过一死。

高阳公主亲眼看着高宗对辩机腰斩,心爱的人在她的面前一点一点离她而去,让高阳公主的内心彻底陷入阴暗,此后终日活在怨恨与愤怒之中。无论如何,这种终究过于残忍,即便罪人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直接给个痛快便可,实在没必要折磨致死。

最早发现腰斩之行不可取的是清朝雍正皇帝,而腰斩的废除与清朝一名学正官大有干系,此人名叫俞鸿图,皇帝让他在科举考试时担当主考官。

俞鸿图本人没有什么大毛病,就是贪图美色,在考试前夕,他便与一名娇艳美人勾搭在了一起,两人形影不离,甚至在考场上也没有与他分开,完全不符合当时清朝的考场制度,可是俞鸿图却不舍得将这个美人赶走。

其实这个女子早就已经和一个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男子勾搭在了一起,男子要求女子用美色勾引俞鸿图骗考题,谁知俞鸿图真掉进陷阱,在美人怀抱之中将考题说漏了嘴,让那个才华一般的男子中了科举。

除此之外,考场上还有其他几人也无意之中听到俞鸿图透出的题目,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等到皇帝审核时才发现这几人不过是些不学无术的浪荡子罢了,经过调查才发现事情原委。雍正皇帝怒不可遏,决定对于俞鸿图施腰斩之刑,以儆效尤。

行刑当日,俞鸿图不明所以,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而没有贿赂刽子手。当大刀落下时,他才知道自己被处了腰斩之刑,声泪俱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下一封血书,详细描述接受腰斩执行过程中究竟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行刑结束之后,这封血书送到了雍正手中,皇帝看后才知道腰斩之刑的可怕程度,实在过于残忍,因此决定此后禁止使用腰斩之刑。

虽然恶有恶报是人们想看到的结局,但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应敬畏生命,在惩治坏人的过程之中,不应让自己沉迷在折磨他人的快乐之中,腰斩之刑必然不能被时代潮流所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