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诗集》
在世界人类史上,日本对于中国开展的全面侵华战争,是必须载入史册的一次罪恶,日本侵略者在这一次战争当中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凭借着自己在当时的国力优势,对当时相对落后的中国开展了残忍的攻击,在当时的国内环境当中,中国的武器以及士兵的战斗力都低于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许多年的日本。
虽然中国曾经在历史上作为日本的老师,然而这个学生丝毫不顾及这些,露出他们的狼子野心。1937年,他们策划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陷入了危难状态,正是许多民族当中的有志之士,在那个艰难的时刻,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些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拼杀过,奋斗过的人值得所有后人铭记。
日本的狼子野心其实早已有所显露,早在19世纪,那时中国还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众所周知,清朝末期的腐朽统治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一块肥肉,因为当时的西方国家,纷纷在国内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且以英国为首,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工业化带给西方国家的是坚船利炮。
作为亚洲的一个国家,东方的一个弹丸小国,日本看到了变革带来的巨大好处,于是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进行了明治维新,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序列,作为亚洲唯一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赫然一瞬间成为亚洲新星,此时之前臣服于中国千年的日本突然腰板直了起来,开始对中国广阔肥沃的土地垂涎三尺。
在清朝末期,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之时,当中就有着日本这个东方国家。然而清朝政府被推翻后,中国也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由于南京政府依然存在着官僚主义,使得中国的经济依然发展的缓慢,无论是在各个领域,都落后于已经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的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此时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早已无法满足日本、意大利以及德国的野心。
德国的“小胡子”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以及日本的军国政府,他们纷纷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权,在国际上守望相助,形成了法西斯的三大轴心国,经过密谋之后,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牵扯进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国也没能幸免。日本盯上了中国,一场旷日持久,延续了整整八年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打响。
在这次战斗当中,经过革命战士们的浴血奋战,再加上日本在中国东北和苏联进行战斗获得惨败,以及美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为了报复日本,投放了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巨大伤害,使得日本在外的侵略军队再也无心战斗,在1945年,中国的中秋节这天,日本终于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那些抗日的英雄们有些永远倒在了战场上,活下来的英雄们,事了拂尘去,解甲归田。有这样的一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叫做郝志全,在一次当地统计抗战老兵之时,郝志全却因为没有身份资料而犯了难,在工作人员的询问下,他带着工作人员来到了山西省抗战博物馆,在一处老照片的珍藏处,他停了下来,指着当中的一张照片,无奈地向工作人员们解释道,这是我。
在场人员纷纷震惊,眼前这位普通的老人竟然出现博物馆的照片当中,这位名字叫做郝志全的老人,他的身份才被外界知晓。郝志全的家乡在山西晋中榆社县尧阳村,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国家正在遭受战火,外敌侵略者自己的祖国,于是当郝志全十六岁时,刚刚达到红军征兵的年龄,他就参加了革命队伍,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郝志全在军事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当他参加了数次战争之后,获得了许多战功,在革命队伍当中,也逐渐有了名气于是他被调任到129军,在129军当中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英勇气概,每次无论是白刃战还是冲锋时都会冲在第一线,很快他又被调任。在军队当中,只要表现得好,就会被看到,被不断上调,他成为了榆社独立营郝三成营长的警卫员。
警卫员这份工作十分重要,相当于是对于一支军队头脑的保护,他出色的工作让郝三成对他十分器重,当时正好赶上红军司令部派遣宣传人员来到连队视察,在拍照时作为营长的郝三成突然拉着身边的郝志全坐下,一起拍下了这张照片,抗战胜利后,郝志全就回到了老家,这张照片就被摆进了山西省抗战博物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一个国家需要这样的老兵,他们能够在国家最为苦难之时挺身而出,不怕牺牲,不惧一切,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艰难险阻,他们都能前仆后继的向前冲锋,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着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国家的荣辱和人民的幸福。老一辈革命人们的思想觉悟是现在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即使可能他们并没有接受过很高的教育,然而家国天下在他们的心中永远烙印着。老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
作为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有过血雨腥风和辉煌成就的抗日老兵们,在战争结束之后,许多人都选择默默归隐,将那一段战场往事就留在战场,自己去过平静的生活。这平静的生活,其实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他们在战场上拼杀,就为了能够让中国的人民重新过上平静但幸福的生活。
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富强,应该要对曾经为抗日战争做过贡献的这些老兵们,做出更多的保障,不要让英雄们在自己亲手打下的盛世依然受苦。
参考文献:
《木兰辞》
《林则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