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十万”义和团,两个月无法攻占?

爱百科 83 0

这是发生在清朝晚期的一个真实故事,以至于现在成了一个笑话被人常常谈起。十万的数字有些浮夸,实际上直接参与攻打西方列强使馆的义和团民众只有数千人。而驻扎在列强使馆的士兵也不仅仅是500人,还有近1300人的武装人员,外国使馆内可谓全员皆兵。

在力量如此悬殊之下,始终无法攻占使馆区的最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并不想打下使馆区,不然也不会严格禁止清兵参与和往使馆区按时送粮食和蔬菜了。

1900年6月,大清王朝真正的掌权者慈禧太后做出向“万国宣战”的决定,原因很简单,维新变法失败,列强开始干涉清朝内政,动摇了慈禧太后的统治。

正好赶上民间义和团运动兴起,又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在全国,尤其是京津之地焚毁教堂,殴打、甚至杀死传教士行动。

慈禧太后最开始的想法,也就是借这些“拳民”吓吓外国人的意思,目的是让列强知道,看看吧,清朝现在的统治还是民心所向的。

于是在6月20日,甘军董福祥率部执行了这一任务,他们负责开枪打炮,但最主要的进攻力量还是数千“英勇无畏”的义和团民众。

战斗一共持续了50多天,期间最奇葩的一幕出现了,慈禧太后的亲信、主和派军机大臣荣禄密令甘军“不可力攻”,董福祥接到指示后,只能命令士卒胡乱开炮放枪。

在义和团发起冲锋的关键时刻,竟然命令对义和团民众开火,致使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失利。就在战斗的后半阶段,清廷下令对使馆区“明攻暗保”,并把打出真火,开始自愿发起助攻清军将领实施调离。

眼看外国人弹尽粮绝快支撑不下去的时候,荣禄派人送去了瓜果、蔬菜、面粉、鸡蛋、肉类等生活物资,并捎信慰问使馆内的外国人。

为何会出现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现象呢?从慈禧太后出逃期间的解释得出答案:

“我本来就不想与洋人打破脸皮的,只是前段时间洋人欺负得我们太狠了,就咽不下这口气……火气一过,我也就处处留有余地。若是真正由着他们(甘军和义和团)闹,区区一个使馆区哪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一国战争,赌上国运,只为争口气,这就是掌握帝国命脉的最高统治者的决断,是否太过儿戏了?在这里不否认慈禧有玩弄权术的本事,但在治理国家和外交上的能力让人不敢恭维,只能成为西方列强的笑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