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烈——孙承宗

爱百科 130 0

孙承宗

在千年高阳古城的中心地带,曾经有一座楠木“榜眼坊”,上面写有“丹墀云染三千字,春殿雷轰第二声”对联,以此印证牌坊主人考取榜眼的功名。这座牌坊就是为高阳籍民族英雄孙承宗修建。

明崇祯十一年,面对着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面对着残破的高阳城,背负着满门子孙妇孺战死的伤痛,一位七十六岁高龄的白发老人,在清军的簇拥下,跪拜了他为之倾尽一生的朝廷之后,壮烈自缢而亡。他的忠义,连清军统帅多尔衮都为之动容,他就是,晚明战争前线关宁锦防线的首创者——孙承宗。

孙承宗,号恺阳,高阳西庄村人,晚年居县城南街。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后因考中榜眼人称孙榜眼;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忠贞的爱国者、优秀的教育家。现在国内外著名的景区山海关澄海楼上“雄襟万里”几个大字就是由他题写,雄心大志,跃于笔端。

山海关澄海楼“雄襟万里”

在边关危急时,他自请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曾让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虎狼之师忌惮不已。

在前线督师最紧张的时刻,孙承宗与当时的部属名将袁崇焕彻夜长谈,他们二人不谋而合,一致认为想要坚守山海关,必须坚守住宁远。孙承宗决定在宁远筑城,这个任务他交给了袁崇焕。当然仅仅一个宁远,还是不够的,经过苦心经营,孙承宗又在努尔哈赤眼皮子底下拿下了锦州。经过几年的经营,孙承宗建立起了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它就像一把锁,保护着明朝的东大门。明朝能延续二百七十年,可以说孙承宗有很大的功劳,直到明朝灭亡,这条防线都没有被攻克。

但山海关外的皇太极和多尔衮不会忘记孙承宗这一大难题。他们派出一支骠骑绕道长城,直取高阳,在攻陷北京之前,欲先解决掉在故乡养老的心腹大患孙承宗。

清兵再次困住高阳城,孙承宗在北城率家人英勇拒敌,因寡不敌众,城池被破。清兵统领劝降,孙承宗宁死不屈,从容就义。崇祯十七年,追赠太傅,谥号“文忠”。

孙承宗墓碑

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孙承宗以一腔热血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为“讲好家乡故事,传播家乡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