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大者生,恃强者亡:安南国对待朱元璋、朱棣态度改变带来的后果

爱百科 65 0

拥有3000多公里美丽海岸线的越南,其在历史上的领土,主要由北部的安南国和南部的占城国组成。安南国古称交趾,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中国领土。直到五代十国之时,静海军节度使(唐朝所设管理交州等十二州的官职)杨廷艺的女婿、交趾唐林州人吴权在白藤江击败南汉军队,从而取得了独立地位。白藤江是下龙湾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后中越两国军队还曾在此地多次交锋。

但是当时的交趾地区和中原地区一样战乱频频,吴权至死也未能完成统一越南北方的重任。其留下的基业几经反复,最终被驩州刺史丁公著之子,著名的“万胜王”丁部领完成了改朝换代。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南方之后,出于各方面考虑,没有再继续向交趾用兵。反而在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承认了其藩属国的地位。丁部领的基业,此后被黎桓和李公蕴相继取代。到了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宋孝宗赵昚封其国主李天祚为南平王,并赐名“安南国”。

到了宋理宗赵昀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权臣陈守度在朝中一手遮天。他先是逼迫安南国王李旵退位,把李旵年仅7岁的女儿李佛金给扶上国王宝座。第二年,陈守度又安排自己8岁的儿子陈煚与李佛金成亲。当年年底,李佛金禅位给自己的夫君陈煚,这一通骚操作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大开眼界。无论如何,安南国的历史步入了陈朝时代。

时间一晃来到了安南陈朝大治十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其国都升龙府(今越南河内)王宫内,有一行来自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使臣要求会见时任安南国王陈日煃(陈煚五世孙,即陈裕宗)。

大治十二年就是明朝的洪武二年,前元的至正二十九年。就在上一年的八月,陈日煃臣服了近三十年的大元皇帝妥懽帖睦尔带着皇子、皇妃、宗室朝臣仓皇逃往大漠,让安南国芒刺在背了近百年的大元王朝就此轰然倒塌。

使团中为首的人叫易济,自称官职为知府,代表大明皇帝来向安南国王传旨。早在六年前的鄱阳湖水战之时,陈日煃便第一次听说了朱元璋这个名字。而去年七月明军扫荡广西境内元军之时展露的战斗力,更是给邻近的安南国造成了巨大的震动。现在是继续臣服老主子大元朝,还是奉新生的大明朝为正朔,成为了摆在陈日煃面前的一道难题。

审时度势,安南国率先称臣

说是难题,其实对于陈日煃来说很简单。安南和元朝之间本就有深仇大恨,历史上元军曾经三次南征,两次攻占安南的国都升龙府。三次作战模式相同,前期元军势如破竹,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后以惨败而告终。

面对安南这个硬骨头,元朝无可奈何,只能承认其藩属国的地位。此后双方之间维持了七八十年的和平,大体上相安无事。当然安南方面一直没放松过对元朝的戒心。毕竟当年元军入侵之时,陈煚第五子陈益稷投降元朝,成为元朝牵制安南的棋子。据说当年鄱阳湖之战时,陈友谅曾经派遣使者前往安南,要求陈日煃出兵援助。但是安南人认为陈友谅是陈益稷之子,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陈益稷在元朝一直担任湖广行省平章,确实和陈友谅之间可以产生联系。

现在朱元璋来了,这可是个由南至北平定中原的狠人。陈日煃熟知中国历史,自然知道这有多难。安南离大元太远,离大明太近,几乎没有考虑,陈日煃立刻派出以少中大夫同时敏为首的使团前往南京朝贡,并请求洪武皇帝陛下的册封。

作为大明开国后,第一个表示臣服的前元藩属国,朱元璋对陈日煃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派出翰林侍读学士张以宁、典簿牛谅作为册封使前往安南,册封陈日煃为国王。

诏曰:咨尔安南国王陈日煃,惟乃祖父,昔守境于南陲,传之子孙。常称藩于中国,克恭臣职,以永世封。朕荷天地之灵,肃清华夏。顷驰书而往报,冀率土以咸宁。卿能奉表称臣,专使来贺。法尔前人之训,以安遐壤之民。眷兹勤意,深可嘉尚。是用遣使赍印,仍封尔为安南王。於戏!视广同仁,思效哲王之盛典。爵超五等,俾承奕叶之遗芳。益茂令猷,永为藩辅。—《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三》

可惜陈日煃没有等到册封的那一天,就于洪武二年五月去世,临终前传位于其兄恭肃王陈元昱之子陈日熞(即昏德公)。十月份的时候,张以宁等人抵达安南界。陈日熞派人迎接使团,并请举行册封礼。

这就有点尴尬了,大明使臣经过紧急磋商,都觉得自己没有擅自册封安南国王的权力。陈日熞的地位,还需要朱元璋来确认才行。于是陈日熞派使臣和牛谅一起回南京请封,张以宁则暂留安南等待朝廷方面进一步的指示。

朱元璋听到陈日煃的噩耗也很震惊,他不但亲自换上素服在西华门接见安南使臣,还在给陈日煃的祭文中表达了自己沉痛的心情。而对于陈日煃的临终安排,朱元璋也给予了最大的尊重,他派翰林编修王廉前往安南,册封陈日熞为安南国王。

今年四月十四日,中书奏尔使臣杜舜钦等至,言尔已逝。使朕不觉顿足惊叹,西南藩邦贤王何去之速也!是用遣使往奠。惟尔日煃,生而有识,死必有知。阴相尔邦,永膺世袭。—《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

王室内乱,明越蜜月期结束

在陈日熞当政时期,明朝和安南国之间互动频繁。朱元璋封建诸王,会向安南下诏通告。明军攻克应昌,俘虏元朝皇孙买的里八剌,陈日熞则会上表庆贺。

在当时的高丽国还在大明和大元之间徘徊不定之时,安南国就是明朝最重要的藩属国。可惜这段蜜月期没有维持多久,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戛然而止。

当年二月,安南使臣阮汝霖来南京朝贡。礼部主事曾鲁在对表文进行例行检查之时,发现署名的安南国王突然变成了陈叔明(即陈艺宗)。经质问,得知陈日熞已死,陈叔明未经册封便自立为王。朱元璋的眼睛立刻不揉沙子,他即刻下令将阮汝霖等人驱逐出境,并不许安南再来朝贡。

上曰:“岛夷何狡狯如是?”却其贡不受。—《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二》

根据越南史书《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陈日熞其实是恭肃王陈元昱的养子,原名杨日礼。他在继位之后甚至想改回原姓“杨”,结果引起了陈朝宗室的极大不满。一番内乱之后,杨日礼被杀,陈日煃的兄弟陈叔明(即陈日熞叔父)最终登基称王。

陈朝宗室子孙昌盛,陈日煃竟然会把王位传给一个外姓人,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怀疑越南史书故意向陈日熞身上泼脏水。而陈叔明不敢向明朝奏告陈日熞之死,也暗示此事有诈。朱元璋对于陈叔明这个乱臣贼子极不感冒,他此后虽然恢复了安南的朝贡,却只允许陈叔明代理国事。

上曰:日熞既病卒,国人当为之服。叔明且以前王印视事。俟能保安疆境,抚辑人民,然后定议。—《明太祖实录卷七十八》

权臣专擅,明越关系断绝

由于无法受到册封,名不正言不顺的陈叔明极为尴尬。为了摆脱困局,他以自己年老为由,向明朝请求由弟弟陈煓(即陈睿宗)代理国事。对于陈叔明的意图,朱元璋自然心知肚明。但为了不使双边关系继续恶化,老朱还是同意了陈叔明的请求,册封陈煓为安南国王。但是安南国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陈叔明的手中。

陈煓在位期间继续奉行在中南半岛的霸凌政策,和邻国占城国之间多次爆发冲突。明朝对此曾多次调停,但安南将大明的善意一概当作耳旁风。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的一场恶战中,安南军队被占城军队几乎全歼,“御驾亲征”的陈煓落水而死,尸骨无存。

陈煓死后,其子陈炜(即陈废帝)继任安南国王。此后老体弱的陈叔明对于遥控朝政渐渐力不从心,安南国内军政大权慢慢落入权臣胡季犛(音[máo])之手。

说起来胡季犛和陈叔明之间还是表兄弟的关系,陈叔明的母亲黎氏是胡季犛的姑母。这个说起来有些绕,是因为胡季犛的先祖是浙江人,五代十国时移居安南。而胡季犛高祖父胡廉由于拜宣尉黎训为干爹,就此改姓黎。胡季犛的原名为黎季犛。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陈炜为胡季犛所废,并被弑杀。虽然胡季犛立陈叔明之子陈日焜(即陈顺宗)为王,但朝政已经尽归其手。到了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对安南陈朝的衰落负有直接责任的陈叔明终于死了。朱元璋对这位开创安南篡位风气的前国主没有一丝好感,面对安南使臣的告哀,冷冰冰地给出“怀奸挟诈”的评价,并不许遣使赴安南吊丧。

壬寅,上以叔明篡弑得国,谕礼部臣曰:“安南自陈叔明逼逐其王陈日熞,使不得其死,因篡其位。废置相仍,未尝来告。叔明怀奸挟诈,残灭其王,自图富贵。不义如此,庸可与乎?今叔明之死,若遣使吊慰,是抚乱臣而与贼子也。异日四夷闻之,岂不效尤?狂谋踵发,亦非中国怀抚外夷之道也。尔礼部咨其国知之。”—《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四》

陈叔明死后,胡季犛愈加肆无忌惮。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胡季犛将国都由升龙府迁往西都城(在今越南清化省永禄县境内)。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胡季犛又逼迫陈日焜禅位于其子陈安(即陈少帝)。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胡季犛派人杀害废帝陈日焜,并陈朝宗室忠臣370余人。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一出禅让大戏再度上演。5岁的陈安将王位禅让给了他外公胡季犛(您没看错,陈安之母就是胡季犛的女儿)。

此时的胡季犛,应该说此时他还叫做黎季犛,志得意满。于是黎季犛恢复祖的胡姓,立国号为大虞,年号为圣元。但是由于国内拥护陈朝的势力仍然强大,胡季犛被迫在年底的时候传位给儿子胡奃,并改元绍成。

在胡季犛谋朝篡位的这几年,正值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行将就木之时,明朝无力对安南内政进行进一步干预。而在洪武皇帝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大明随即陷入了一场长达三年的皇室内战。而胡季犛趁机篡位,建文朝廷自顾不暇,当然更没有能力来惩罚所谓的大虞国。

大明皇帝换人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打开京师金川门,将他四哥燕王朱棣的靖难大军放入城内。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奉天殿登基称帝,大明内乱结束,开始进入永乐时代。九月份的时候,朱棣派使臣出使安南,告知对方大明皇帝已经换人的现实。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朱棣等来了安南国的朝贺使臣,但是发现安南国王已经不再是陈日焜,而是所谓的权理国事胡奃。胡奃在表文中对此做出了解释,由于事情发生在建文年间,朱棣本人对此缺乏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因此同意礼部官员的建议,派行人杨渤等人作为使臣出访安南以探查事情真相。

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权理国事。主其祠祭,于今四年。徼蒙圣德,境内粗安。然名分未正,难以率下。拜表陈词,无所称谓。伏望天恩,锡臣封爵。使废国更兴,荒夷有统。臣奉命效贡,有死无贰。—《明太宗实录卷十九》

8个月后,杨渤从安南回到南京,并带回安南当地耆老的联合奏章。奏章中承认“胡奃实其外孙,少依王所,亦能恭顺小心,勤于事上。”朱棣对此虽然心中依然存疑,但他靖难成功未久,本身国内反对势力就尚未完全摆平,自然不想在藩属国身上投入过多精力。

而且说实话,胡奃的母亲是徽宁公主陈氏,是陈叔明的妹妹。称他是安南王室的外孙,并没有什么问题。因此朱棣在闰十一月二十四日派出礼部郎中夏止善等赍诏往安南,正式册封胡奃为安南国王。

朕嗣大宝,尔胡奃输诚效职。奏谓前国王陈氏嗣绝,尔以外孙主祀,于今四年。询之于众,所言亦同。特命尔为安南国王。于戏!作善降祥,厥有显道。士大恤下,往罄乃诚。钦哉!—《明太宗实录卷二十五》

半路杀出个陈天平

胡季犛、胡奃父子野心很大,始终有着统一中南半岛的梦想。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安南水师从海路突袭占城国,逼迫占城国王占巴的赖称臣并使用安南国的冠服和印章。

消息传到南京,本着忍字为先的朱棣只是警告胡奃“速改前过,不然非安南之利也”。误以为明朝软弱可欺的胡氏父子甚至打了大明领土的念头,屡屡对广西思明府禄州、西平州、永平寨等地发动进攻。

对于朱棣来说,这显然是作死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成熟老辣的政治家,他也在等,等一个借口。俗话说瞌睡有人递枕头,八月份的时候安南人裴伯耆“履险乘危”来到南京向朱棣告变。裴伯耆之母为陈氏宗室,其家族从其祖父、父亲开始就一直是安南国的执政大夫。胡季犛篡位时裴家一门老少均被杀害,裴伯耆因领兵在外才侥幸逃过一劫。现在看到胡氏父子和大明之间的矛盾,裴伯耆这才拼着九死一生来到南京告哀。半个月后,老挝宣慰使刀线歹遣使护送前安南王孙陈天平来朝。陈天平是陈日焜的弟弟,因在胡季犛篡位之前就被贬斥在外,侥幸逃过屠刀。君臣二人联合请求大明皇帝“伐罪吊民,兴灭继绝”。

当年年底,安南祝贺明年正旦节的使臣抵达南京。在朝见时朱棣突然让陈天平和裴伯耆二人出现,安南使臣看到前朝王孙,措不及防之下纷纷下拜。同时在面对裴伯耆的严厉责问之时,安南使臣皆惶恐不能对。朱棣大怒,称安南“臣民共为欺蔽,是一国皆罪人也,如何可容?”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正月,朱棣遣监察御史李琦、行人王枢赴安南责问胡奃,让其“具篡夺之故以闻”。当年六月,胡奃遣使臣阮景真等入朝上奏谢罪,表示“臣请迎归天平,以君事之”。朱棣对于胡奃的表态并不满意,认为这是明显的糊弄自己。因此在七月份的时候遣行人聂聪等出使安南,对胡奃再次进行警告,而且话说得非常不客气。

甲辰,遣行人聂聪等赍敕谕安南胡奃曰:“…虑尔习于变诈,或未尽诚,今复遣人谕尔。尔果诚心应朕,尽革前非,迎还天平,以君事之。朕当建尔上公,封以大郡,传之子孙,永世无穷。”—《明太宗实录卷四十四》

当年年底,胡奃派阮景真再次入朝,表示将亲自在国境线上迎接陈天平。这番表态终于让朱棣感到满意,他下令广西总兵官韩观派兵护送陈天平回国。也许在朱棣看来,能够让胡奃主动退位,安南重新回到陈朝宗室的手上,可以少动刀兵,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铤而走险的胡氏父子

但是如果让陈天平重新掌权,等待胡季犛、胡奃父子的必然是疯狂的清算。当年谋朝篡位杀了太多的陈朝宗室和忠臣良将,这笔帐是逃不掉的。所以父子二人决定铤而走险,给明朝再来一个既成事实。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三月,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奉命护送陈天平进入安南境内的丘温县。这次广西明军出动了五千人之众,显然是对安南人可能的翻脸行为提前做好了准备。

但是安南官员在丘温县准备了大量的犒劳物资,所有人员看到陈天平之后也都“拜舞踊跃”,表现地十分兴奋,唯独胡奃本人不见踪影。

面对黄中的质问,安南大臣代表黄晦卿表示自己出来之时权理国事突然染病,因此准备等病愈之后在嘉林县迎接陈天平。黄中对安南人的话半信半疑,决定率军陪伴陈天平,继续深入安南境内,直到见到胡奃为止。

一路之上黄中不断派出斥候打探前路是否有安南伏兵,但除了沿路欢迎的群众,并没有发现军事人员,于是明军渐渐麻痹大意起来。大军在抵达芹站(今越南北部河北省谅江县境)前要经过一段山路,由于林木蒙密,明军被迫拉长队列,露出了一个致命的破绽。

而早已埋伏在此的安南军队突然杀出,将陈天平劫走。这一次行动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划,不但选择了一个明军无法展开兵力的咽喉地带。而且在得手之后,安南军队并不与明军多做纠缠,而是斩绝桥道,一下子就让黄中等人徒呼奈何。

胡氏父子心狠手辣,直接就在对岸将陈天平直接处死。而一直陪在陈天平身边的明朝大理寺卿薛嵓不堪受辱,自经而死。至此,明朝和安南的关系彻底破裂。

将至芹站,山路险峻,林木蒙密。军行不得成列,且遇酒潦。忽伏发,大呼劫天平。远近相应,鼓噪动山谷,寇且十余万。中等亟整兵击之,寇已斩绝桥道,不得前。其贼帅遥拜,且言曰:“远夷不敢抗大国,犯王师。缘天平实疏远小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德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得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中不得进,引兵还。—《明太宗实录卷五十二》

准备灭国

胡氏父子的胆大妄为,显然出乎了朱棣的意料,他没有想到安南国敢玩真的。因此在和靖难元勋成国公朱能谈到此事时,朱棣愤怒地表示“此而不诛,兵则奚用”?一场针对安南国的惩罚行动即将拉开帷幕。

鉴于当年元朝三次征讨安南国失利的教训,朱棣决心这一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根据计划,明军将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同时对安南境内展开全线攻击。

云南方向的主帅是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晟。云南、贵州、四川三都司出兵七万人,蜀王朱椿从蜀王府成都三护卫中调精兵五千人,合计七万五千人。

广西方向的主帅是成国公朱能和新城侯张辅,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广六都司,镇江、苏州、镇海等二十卫精选马步官军十万五千人。

两路大军合计十八万人,准备粮饷二十万石。此后又陆续抽调云南近远州土官知州刀吉罕所部土兵四千人,以及广西各土官衙门土军三万人配合南征。

此外朱棣还指派裴伯耆为向导,随大军一起南征。都督黄中、吕毅戴罪立功。兵部尚书刘俊赞军事,北京刑部尚书黄福随征。另外又下令广东都司派能干千户二员、百户六员,率领精锐军士六百人由海道往占城国。会合占城国军马,在南线对安南军队进行牵制。

七月四日,永乐皇帝正式任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任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七月十六日,大军正式启程。为了教训安南这个逆子,在历数胡氏父子二十条大罪后,大明军队在靖难名将们的指挥下大举南征。借朱棣的话说:“朕恭天之命,子育万方,不敢不正。”

结语: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月,成国公朱能在行军途中不幸病逝。没想到这次意外,反而促成了副将张辅的赫赫威名。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胡季犛被俘。十二日,胡奃被俘。九月,胡氏父子作为战利品被献俘于南京。

兵部侍郎方宾读露布,至弑王篡国,僭号纪元等语。上使问季犛父子曰:“此为人臣之道乎?”季犛父子不能对。—《明太宗实录卷七十一》

由于陈氏宗室被屠戮一空,经安南耆老及在廷文武群臣的百般劝谏之下,朱棣终于“勉为其难”地宣布设立交阯都指挥使司、布政司和按察司。安南在独立四百多年之后,终于短暂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对于胡氏父子来说,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大明会真的出兵对他们进行讨伐。其实朱棣作为一个“篡位者”,在他本心来说反而是最痛恨这样的人。而且此时永乐皇帝已经着手准备下西洋,一个不听话的安南国,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此后爪哇国曾对大明船队不敬,朱棣就曾经拿安南国的例子来威胁其国王。可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可惜这一次的回归只持续了二十多年,就在朱棣去世之后没几年,明军不堪重负,宣布从安南撤军,再次承认其独立地位。如果朱棣及其继承者有当年太祖朱元璋收服云南的手段,难以想象拥有北越国土的当今中国能发展成为什么样子。惜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