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是怎么得罪雍正的,居然落得到抄家的地步?

爱百科 64 0

抛开政治因素不谈,其实雍正处理江宁织造曹家是必然的事情。

雍正在刚登基的时候就开始反贪,自己的顶级心腹年羹尧、隆科多纷纷都在雍正三年、雍正五年因为贪腐被下狱抄家,可笑的是,曹家连十几年前亏空的银两到了雍正五年都没有还上。

连自己最信任的人都被处理了,曹家能跑掉吗?

曹家不仅不是受到“无妄之灾”,严格来讲雍正还算是给面子曹家了,让曹家排队活到了雍正六年。

没有血缘关系的“皇亲国戚”:江南曹家

清朝的“曹家”不算少,但真正能够称得上顶尖、显赫的,莫过于康熙一朝的“江宁织造曹家”,又或是“皇商曹家”。

曹家的显赫,是阶梯式递进的,当年曹家跟随着还没入关的大清建功立业,最终为曹家争取来了一份进入内务府的机会,而康熙在出世之后,顺治就为其找几个乳娘,其中一个正是曹家当时家主曹玺的夫人“孙氏”。

康熙出世的时候,孙氏也正好诞下了曹寅,因缘际会下,孙氏的母乳就分给了年幼的康熙和儿子曹寅,这让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本来康熙出世的时候就以为顺治的“防天花”意识而被安排到宫外住,所以对于康熙来说,他的乳母们是他内心中真正的亲人。

随着康熙渐渐长大,曹寅也被安排在康熙身边一同成长,而倒霉的顺治皇帝染上了天花,弥留之际选择好了康熙继承他的位置便匆匆历史了,少年康熙成为大清皇帝,在他内心中份量很足的曹寅自然也飞黄腾达,毫不夸张地说,康熙是把曹寅当“亲兄弟”看待的,所以曹家靠着这层关系,注定崛起。

对于乳母孙氏,康熙多次说过这是他家的“老人”,康熙的意思就是把孙氏当成自己的长辈来赡养,可以想象,得到康熙大帝这么一句称谓,曹家可以说是另类的皇亲国戚了。

因为曹家人没有什么太强的政治基因和政治能力,所以曹家人没有什么在朝廷中显贵的,所以康熙就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同样能过上优渥生活的差事,那就是“三大织造”。

三大织造,指的是清朝时期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这三大织造都是生产皇室所需的丝织品的,具有很高的垄断地位,而事实上,三大织造本身就因为“皇商”的缘故,掌握着江南众多的衍生行业,可以说是牢牢把控着江南地区的手工业经济。

而江南可是大清的经济腹地,可想而知,康熙给曹家安排这么一个位置,就是让曹家在江南“称王称霸”,曹寅也先后从“苏州织造”改为“江宁织造”。

曹寅担任苏州织造之前,还在宫中当着康熙的“銮仪卫”,天天跟在康熙身边,所以曹寅一下放,整个江南地区都知道康熙皇帝把发小派了下来,等于是空投了一个“土皇帝”,大家无不重视。

经过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这两个位置的沉淀,曹寅发展了很多人脉,也牢牢掌控着这份暴利的行业,这时候的曹家算是真正的飞黄腾达。

这还不是结束,康熙还在继续抬高曹家的地位,比如他安排曹寅的大女儿嫁给了代善的五世孙“平郡王纳尔苏”,这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爱新觉罗姓,还不是什么红带子,而是黄带子,如此联姻,直接拔高了曹家的地位。

除此之外,康熙有意让自己的儿子们和曹家密切往来,比如康熙的太子胤礽就跟曹家的关系密切,胤礽经常向曹家伸手要“零花钱”,动辄都是数万两的规模,这看似很多,可比起康熙六下江南,曹家四次接驾的花费,那又是“不值一提”。

曹家四次接驾,都是以曹家为主、李家为辅的,康熙被曹家接到这几次,也都是住在织造府中,可见其关系的紧密,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康熙下江南的费用花销,大多数都是曹家买单,据清朝的史料统计,康熙数次被曹家接驾,曹家花费出去的银子已然高达数百万两。

那么这些钱也不是白来的,都是曹家在江宁织造上盈利得来的,虽然说这些盈利最终也是收归国库,但为了康熙,曹家到底还是做出了“东家”的姿态,服务康熙的同时自己也稍微“拿点”,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得到康熙的更加信任,曹家也通过“金钱策略”讨好了数位皇子,比如胤礽、胤禩、胤禵,这些皇子都有向曹家要零花钱的习惯,他们要的这些钱,也成为了他们九子夺嫡时期跟兄弟们抗衡的资本。

而四皇子胤禛却是没有动过这一个念头,这也表明了雍正在即位前跟曹家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所以曹家支持胤礽,后来支持胤禩,却始终都没有怎么支持过胤禛,说雍正这是廉洁也好,说他是交际能力不强也罢,反正他跟曹家的关系,十分淡薄。

曹家敢如此“挥霍”的底气,因为都是来自于江宁织造强大的“造金”能力,整一个江宁织造,看似只是为皇家提供丝织品的部门,事实上,江宁织造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就业大户”,手工工人数量高达二十万,纺织机数量都在三万台以上,据清朝康熙五十年的数据统计,江宁织造一年的收入在“一千万两白银”左右,比两淮的盐税450万两还要高。

皇族联姻、皇帝做背书的“皇商”身份、与朝廷皇子、权贵交好,多重身份相叠的曹家怎么能说不显赫。

康熙的反思,曹家的祸事。

其实康熙执政到了中后期,他的“奢靡”就已经超出了理性的范围了,因为康熙“青睐”的人越来越多,借着康熙皇恩建立关系网的皇亲国戚不少,这就会造成很多人会扯着康熙的“虎皮”去卖官鬻爵、贪污受贿。

就拿康熙四十年曹寅向康熙问内务府借十万两白银这件事来说,体现得就非常明显。

当时的曹寅任江宁织造,而他看中了当时流行的买卖“铜”这个生意,于是上书康熙说向内务府借钱来做生意,赚到的钱也是给内务府,康熙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只可惜曹寅辜负了他的信任,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曹寅这十万两白银不了了之,后来找个借口不做这笔生意了,康熙也准许,那十万本金去哪了也不过问。

就如曹寅此类的情况,那是特别地多,康熙活了很多年,关系网越大,这就代表着上层社会越加地奢靡,这一切渐渐侵蚀着大清王朝,康熙后知后觉。

让康熙“醒悟”最直接的一件事情,就是康熙四十八年的“江南大灾”。

康熙四十八年,江南因为发生灾害从而需要朝廷赈灾,按照一般的赈灾办法,一般都是从当地的官府税收、盐税等各项收入直接拨款用来赈灾,可谁知道两淮的盐税居然还发生了137万两的亏空,按照常理来说,这根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人贪腐了。

事实上,就是有人贪腐了,导致财政出这么大个漏洞,如果没有灾情那么暂且相安无事,一旦发生灾害,就会爆发出来,而在两淮盐税爆出亏空的时候,苏州织造李煦提出“官商分认”,他说这137万亏空,分成两个部分,商人填补一部分,他和江宁织造曹寅填补一部分。

而李煦和曹寅为什么要填这个漏洞,或许是出于他们本身属于康熙的“包衣家奴”,也可能是两淮盐税的亏空,跟他俩就有直接的关系,反正这个钱就得出。

可就是这么数十万两,曹寅到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填上,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重,康熙也不忍心在发小面前催命,于是把担子都给了曹寅的大舅哥李煦(李煦的母亲也是康熙的乳母之一,曹寅是李煦的妹夫)。

这种转移让李煦和曹家开始发生离间,但不得不为之,曹寅去世后,曹寅之子曹顒接过了江宁织造的担子,他一上任,就是给父亲填补亏空,也是这个时候,李煦向康熙提出用盐税来填补织造府的空缺,康熙同意,这才把曹寅的旧账给还上去了。

可惜的是,织造府换人,盈利能力就下降了,加上康熙末年的时常灾难,织造府其实赚钱能力并不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曹顒居然也去世了,面对曹家如此的衰落,康熙只能让曹接过江宁织造之位,其实康熙对曹是很照顾的,但这个曹,经营能力并不强。

管中窥豹,江南地区的盐税、江宁织造曹家、苏州织造李家这种“亏空”现象不是特殊的情况,反而是极其可怕的普遍情况,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康熙知道自己的王朝成了什么样子,如果不想大清走入消亡的快车道,那么康熙只能选择一个打击贪腐的继任者,这个人正是他那个“关系清白”的四子胤禛。

关于曹家,随着曹寅、曹顒的离世,其实当时的人对曹家的认同感就不强了,因为曹只是一个“嗣子”,本来就只是曹的侄子,在血脉上就弱了一头,基于这种背景,曹家不可避免衰落了。

雍正即位,曹讨好不成反而作死。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留下一个“烂摊子”给雍正处理,对于雍正来说,再像康熙一样享受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了,父亲潇洒自己遭罪,这就是雍正的使命,所以雍正上位,他表明的第一个态度就是“反贪”、“改革”。

什么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养廉银,以前在康熙朝都只是计划形态的方案,雍正一一实施,雍正的大刀阔斧让人叹为观止,也得罪了很多人。

为了反贪,雍正做的事情只能用“绝”来处理,比如他的大舅哥年羹尧,在他继位时“钳制”了十四阿哥,也帮助他抵挡住了准噶尔部的小动作,已经是雍正心腹中的心腹了,可年羹尧也因为贪腐,被雍正亲自处理(年羹尧的罪名里,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是最多的)。

再比如雍正的“舅舅”隆科多,当时他在京城继位,也是得到时任九门提督隆科多的“镇压”,才让八阿哥等人不敢轻举妄动,而隆科多也因为贪污受贿被雍正处理掉,抄家下狱,十分不讲情面。

这就是雍正,也是康熙选中雍正的原因,雍正对自己人都这么狠,何愁改革不成功。

也是基于这种背景下,雍正对曹家还是百般宽容。

曹家此时依然保持往日的“奢靡”,因为康熙生前百般庇护的缘故,雍正对江宁织造府的亏空一直没有严厉警告,跟康熙催曹寅补上一样,雍正也是经常下旨让曹上点心,可年羹尧、隆科多都先后倒台了,曹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曹亏空的是新账,曹寅时代的帐已经还清了)。

曹很聪明,在雍正登基的时候,率先提出“分期还款”,和雍正说分三年来填上江宁织造的亏空,这个方案就堵住了雍正的口,谁知道雍正的宽容换来的就是曹的“糊弄”。

其实曹不是糊弄,他就是单纯的没能力,到了雍正四年年底,曹依然还是没有履行承诺,而雍正的“反腐”已经得心应手了,他给大臣的书信中,就提到了他对江南地区的“盐税”、“三大织造”的不满:

“诸凡奢侈风俗,皆从织造、盐商而起”。

雍正的意思很简单,之所以现在江南地区这么奢靡,都是织造、盐税系统这批人官商勾结引起的,说白了,雍正已经把矛头指向了曹家,而这个时候,雍正的“大舅哥”年羹尧早就在狱中去世了。

不得不说雍正算是很给曹家面子了,所以不久后,雍正决定“以身作则”,他要求曹要节省一点,就从江宁织造供给皇室的丝织品做起:

“所进御用绣线黄龙袍曾至九件之多,又见灯帷之上有加以彩绣为饰者,朕心深为不悦”。

所以雍正这个“节约皇帝”不是吹的,他的确是做到了约束自己从而规范朝堂,他说江宁织造给的龙袍太多了,而且每一件的做料都非常奢靡,不太妥当,意思就是以后不要这样了,以节俭为主。

可你猜曹怎么着?他还是这么干,该怎么花钱怎么来,因此把雍正惹怒了:

“杭州等三处织造运送龙衣,经过长清县等处,于勘内外,多索夫马、程仪、骡价等项银两”。

三织造这条“产业链”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了,光是运输就去了一大笔钱,这件事才真的把雍正惹毛了,如果是康熙,这么“隆重”送龙袍,他肯定是大肆赏赐下人们的用心,但这个人却是雍正,雍正百般说了要节俭不要浪费,三大织造却还是搞这一套,于是雍正下了决心,要彻底“清扫”三大织造。

不解决这个江南的“大毒瘤”,江南就没有未来了。

刚好这个时候有人上书弹劾曹骚扰人家驿站,雍正新仇旧恨一起算,曹本来说了三年还清的亏空没有下文,还一直作死,雍正决定抄他的家,就这样,鼎鼎大名的“江宁织造”曹家被一锅端。

不久之后,苏州织造李煦被雍正以他曾经为“胤禩”买过五个侍女的罪名流放黑龙江,可怜李煦七十多岁了还要被流放,下场也是悲哀。

在后世人看来,曹家或许是因为曾经站队八阿哥胤禩才被雍正给抄家的,但事实上,雍正对曹家贪污亏空、奢靡成风的行为更加痛恨,反而站队胤禩这件事就不值一提了,比如李煦,他就是因为关联到胤禩的罪名被流放的,可事实上,雍正流放他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太贪了,如果真想用胤禩的理由去扳倒李煦,胤禩被软禁的雍正四年李煦就倒霉了。

其实除掉了“三大织造”的奢靡之风,这对雍正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雍正在位时期所做的事情,绝不是单纯地打击政敌,他是实实在在做事,为的就是改变大清王朝腐朽的局面。

假如曹愿意带着曹家跟随着雍正的步伐来改变,曹家九成九是不会出事的,只可惜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而后世的曹雪芹所写的《石头记》,为什么有一些人读起来对其中“贾家”的奢靡之风有些不舒服的感觉,其实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正是雍正痛恨曹家的原因:

实在是太腐败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