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宗仁追悼会,原定由傅作义主持,周总理沉思后,换成自己
1969年1月31日下午,秘书将周恩来亲自修改后的李宗仁治丧委员会名单放到毛主席案头,主席看后说:“改得好,我同意。”
主席为何对治丧委员会的名单如此重视?周总理到底做了什么改动?
1965年7月20日,新华社发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和他的夫人郭德洁女士,从海外归来乘专机抵达北京。
一位前国民政府的代总统,长期居住美国,他为什么要回国定居?
民国时期,李宗仁是个大军阀,他和白崇禧是桂系的主要人物,二人合称“李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宗仁和蒋介石一样是红军的敌人,曾经配合蒋介石“围剿”过红军。红军长征初期,最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8万中央损失5万,对手就是湘桂军阀。可以说,李宗仁和白崇禧手上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共产党人永远不会忘记。
194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战犯名单,并指出,这43人战犯罪大恶极,是国人皆曰可杀者。
值得注意的是,名单的前五位,有两位是桂系军阀头子;李宗仁名列名单第二位,紧跟在蒋介石后面。
既然如此,李宗仁为何还要回归大陆呢?
李宗仁和蒋介石都是国民党军政首脑,但是他们毕生都在争权夺利,彼此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甚至争斗不休,几度闹翻。
1927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桂系军阀起到了关键作用。李宗仁将桂系第七军部署在了南京以西,一旦蒋介石不从,就会血流成河。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声明下野。
后来蒋介石复出,很快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是他对当年的桂系逼宫行为一直耿耿于怀。
1929年2月,蒋介石以节约军费为名进行裁军(本质其实就是削藩)。又是桂系首先发难,桂军在湖南驱逐了蒋介石任命的省主席鲁涤平,为蒋介石找到了动手的借口,“蒋桂战争”由此爆发。
当时阎锡山、冯玉祥跟桂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蒋介石势力处于相对弱势。
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有50万人,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有42万人,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有将近30万人,李宗仁第四集团军也有差不多30万人左右。
如果后三方联手,“精诚合作”,蒋介石被打败指日可待。
在此情况下,蒋介石仗着背后有财阀支持,拿出巨资分化瓦解对手。他先是收买了陈济棠、陈铭枢等粤军将领,然后又让湖南军阀唐生智策反了桂军中的湘军将领。
接着,蒋介石又以行政院院长、两湖主席的宝座争取了冯玉祥。
不久,东北的张学良和四川的刘文辉也选边站在了蒋介石一边。
蒋介石还将桂系两员大将李明瑞、杨腾辉策反,让他们成为埋在桂军中的两颗地雷。
经过一系列操作,桂系将领李明瑞倒戈,被称为“狼兵”的桂军不堪一击,仅仅一个多月就被打得满地找牙,两湖被蒋占领,李宗仁败逃香港。
李宗仁和白崇禧自然不肯认输,开始鼓动冯玉祥反蒋。
1929年5月15日,冯玉祥成立了“护党救国军”,与蒋介石开始对着干。1930年5月,李宗仁和冯玉祥、阎锡山结盟,“蒋冯阎战争”(即“中原大战”)由此爆发。
结果蒋介石故技重施,将这个联盟再度分化瓦解。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因此再次转危为安,统治地位得到基本巩固。
但是李宗仁和白崇禧没有放弃对广西的控制,一直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挑战蒋介石的权威。
在这个背景下,1936年6月,李、白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联手向蒋介石发难,两广事变由此爆发。
当然,两广事变的起因虽然有军阀宿怨,但它跟之前的军阀混战不同。之前的军阀混战毫无正义可言的,全都是他们为了争权夺利,不顾人民死活。
两广事变则是广西、广东军阀打着抗日旗号,要求国民政府放弃内战“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允许军人北上抵御外侮。也就是说,从这时起,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义,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
这也是他们一生做出的对国家、民族有益的第一件大好事。
“两广事变”虽然以陈济棠下台,李宗仁、白崇禧通电服从中央而结束,但是桂系军队得以保留,蒋介石被迫答应抗战,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这对国家和民族则有益无害,为之后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
抗战全面爆发后,作为一名军人,李宗仁挺身而出,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在1938年2月至5月,指挥了徐州会战,歼敌2万,取得了全面抗战之后的首场大胜,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人的士气,日军的攻势得到遏制,在抗战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对蒋介石反动内战是持支持态度的。
1949年1月,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厦将倾的情况下,蒋介石退位,以和谈为幌子争取时间,打算垂死挣扎。
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仍然非常顽固地跟人民作对,妄图螳臂当车,跟新政权“划江而治”。
1949年4月,李宗仁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发表《告全国同胞书》,表示其抵抗的“决心”。最后李宗仁的阴谋落空,国民党败逃台湾。负隅顽抗的桂系军队在大陆被解放军风卷残云一般基本消灭,李宗仁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只能退出江湖。
但是李宗仁也不愿意到台湾去寄人篱下看蒋介石脸色。因为蒋介石最后一次下野也是桂系逼宫的结果,李宗仁当代“总统”也实非蒋介石本意。
蒋介石当时虽然表面上同意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但是背地里支持孙科当选的。当时参选的李宗仁、孙科、程潜三人得票分别为:1156票,1040票,515票。蒋介石饶是用足了手段,也被李宗仁涉险过关,打碎了自己的专制统治大梦。
李宗仁不得不考虑,如果自己去了台湾,肯定是虎落平阳,被新账旧账一起算,挨收拾的处境怕是非常凄凉。于是在1949年11月中旬,李宗仁以就医为名,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一个月后辗转飞往美国,开始了为期十六年的流亡生涯。
1954年3月,蒋介石宣布正式罢免李宗仁“副总统”职务,这意味着蒋、李彻底闹翻,李宗仁也没有了回台湾的可能。
事实证明,李宗仁很有远见。他的老搭档白崇禧到了台湾之后,就备受蒋介石冷落,坐起了冷板凳。白崇禧在大陆的时候显赫一时,曾担任国防部长,兼任华中“剿总”司令。到了台湾之后,不但失去要职,原先的“中央执行委员”“中常委员”之职也被撤掉,只剩下“国大代表”、“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虚职。
最终,白崇禧在凄惨中度过晚年。1966年,73岁的“小诸葛”在自己的寓所离奇死亡,死后身体发绿,口吐白沫,死因成疑。
到美国的李宗仁,至少不用看蒋介石的脸色,这说明他当初的选择还是非常明智的。可是常言道“叶落归根”,进入暮年的李宗仁产生了回国的愿望。随着时光流逝,这种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况且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女士身体状况不佳,还患上了乳腺癌,病情逐渐恶化,可以说去日不多。因此,李宗仁夫妇想到了一块,那就是回到故乡。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些年,李宗仁也目睹了主席的英明,共产党的伟大,知道新中国在我党的领导下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他就更想早日回国,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可李宗仁也知道,自己曾经欠下血债,被我党列入战犯名单第二位,假如自己回国,共产党能不能宽恕自己?
这时候,李宗仁想到了一个人——老朋友程思远。
程思远曾经是李宗仁身边的秘书和智囊,国民党败退之后他到香港定居。他曾经到大陆参观,对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亲身体会,他终于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让中国强大,产生了让老上司李宗仁回国定居的念头。
李宗仁在一年当中,给程思远写了六封信,试探我党的态度。周总理得知后兴奋不已,通过程思远转告李宗仁,欢迎他回国定居,我党保证不算旧账。
李宗仁听了激动万分,他当即表示,将自己当年收藏的价值10多万美元的文物捐献给祖国。他便委托程思远,将这批文物运回大陆。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经过大陆专家组织鉴定,这批文物大都是赝品,并没有李宗仁说的那么珍贵,总价估值只有五千美元左右。
然而如果实话实说,李宗仁肯定很受伤,也很尴尬,面子上过不去。周总理提议,对李宗仁隐瞒实情,给他几万美元,毕竟这也是他本人对新中国的一片心意。
主席听了后,却哈哈大笑:“恩来,我们要大气一些,他说价值10万,我们就给他12万嘛,李先生回国带来的效应是用金钱难以衡量的。”
周总理听后,当即明白了毛主席的看法,表示双手赞同。
李宗仁看到12万美元汇款单之后,当即拍板,立即回国,这表明了我党的态度,共产党对自己太宽厚了!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和夫人转道欧洲,途经巴基斯坦,最后顺利地抵达北京,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祖国。
为什么是巴基斯坦?因为该国跟美国关系不错,李宗仁到那里去不引人注目。后来基辛格博士首次秘密访华,也是以访问巴基斯坦为幌子,到首都伊斯兰堡之后突然失踪,到中国进行闪电式访问,震惊全世界。
话说李宗仁在机场受到了热烈欢迎,出乎他的意料。
首先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周恩来总理。接着,他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和国民党起义将领……
看到这一幕,李宗仁的眼眶湿润,视线模糊了。
“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今后自誓有生之日,即是报效祖国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在机场,面对多家媒体的新闻记者,李宗仁哽咽着说。作为昔日的“二号战犯”,受到了贵宾式的欢迎,让他始料未及。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在归来一周后,毛主席亲切接见了李宗仁夫妇,伟人和李宗仁一边握手一边说:“你们回来就好,祖国和人民都欢迎你们。”
“我还是要感谢主席,曾经我犯了错,没有尽快达成和谈,无限羞愧,我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宗仁一脸诚恳地说。
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李宗仁和夫人到全国各地参观考察,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他感慨万千。
李宗仁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社会主义的活力要比资本主义高得多,超乎我的想象!”
遗憾的是,李宗仁归来仅仅三年,就因为十二指肠癌在1969年1月30日撒手人寰,终年78岁。
中央统战部在李宗仁逝世后的次日,就拟定好了治丧委员会名单,报请周恩来总理批示。原来报告拟定由国民党起义将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傅作义出席主持李宗仁的追悼会。
傅作义曾是阎锡山手下将领,李宗仁反蒋的时候曾经跟阎锡山结盟。傅作义参加过中原大战,跟李宗仁也是故交。
统战部的人认为,傅作义担任追悼会主持人比较合适。但周总理审阅之后,做出了一项重大改动,改成了“由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
很多人难以理解,身为一国总理的周恩来,为何要去参加一个国民党将领,还曾是“中华民国代总统”的追悼会,而且要担任主持人?似乎有点不大合适。
可是由傅作义主持追悼会,也有点不大合适,似乎是国民党曾经的内部下属对长官的悼念活动。
最后,周总理不以国务院总理而是用政协主席的身份去主持,既提高了李宗仁葬礼的规格,同时还向各党派人士以及在台、在美的国民党军政要人发出一个明显信号: 爱国不分先后,来者都会善待。
因此,当毛主席看到修改后的报告时,连声为周总理的决定叫好:“还是你想的周到啊……”
1969年2月1日,李宗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根据总理的安排,除了在《人民日报》先发讣告和照片外,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也发表相关消息,同时刊登照片。
周总理此举果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国际舆论好评如潮,很多在台湾的国民党要人也动了心思,感慨万千。
新中国竟然如此善待列在名单第二的战犯,还将其安葬在革命公墓,在海鲜对岸产生的震动可想而知。
事实证明,共产党为了国家统一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显示出了最大的诚意,海峡两岸分久必合是历史规律,谁也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