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灭亡,竟然是因为租界

爱百科 89 0

在我们的历史定义中,一般都会把清末称之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清末时,既有清朝固有皇权的封建统治,而在清朝的国土上,除了香港、澳门这样的整体割让之外,还有许多国内租界,比如当时的租界较为集中的天津、上海、山东、广州等地。

这些租界的存在,相当于在清朝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之下,形成了一块又一块小型的自由资本主义片区。

于是,在清朝曾出现了极有意思的鲜明对比。

一方面清朝对所统治下的民众,实行高压政策,民众不要说什么政治参与权,便是连说话与行动的自由都没有,既是标准的奴才,也是被圈养的羊群。

这些清朝子民,一个个都活在十分压抑的封建体制下,不仅落后,而且极度愚昧无知。

另一方面,在西方列强划定的租界内,人们却逐渐走向了近代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开始崇尚独立的人格、自主的思想,在言论表达方面的自由得到了允许与放任。

结果,导致许多有学识、有思想的进步人士,也就是清末最先觉醒的一批人,特别是被清朝派往西方及日本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的一群人,大量涌入租界,在那儿开始了有别于清朝其他子民的现代生活与现代工作。

正是由于租界的存在,不仅保存了在清朝高压统治之下的进步思想,而且也保护了一大批有着进步人士的人身安全。

也正是这群人,以租界为掩护,不仅广开言路,而且创办了各种民间报纸与杂志,并通过聚会与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向清朝统治下的人们或明或暗地传递着各种进步文化与思想,从而在清朝的黑暗统治下,撕开了一道道裂口,让隔绝了几千年的阳光透了进来。

正是这种进步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再加上人们可以通过租界来放眼看世界,清朝统治下的许多人士,终于觉醒了。

于是,便出现了一件奇特的事,在慈禧太后过大寿的时候,一边是租界外大清子女的热情欢呼,个个预祝慈禧太后千岁千千岁;一边则是租界内的报纸连篇累牍地咒骂慈禧太后,并希望腐朽没落的大清赶快灭亡。

可以说,针对慈禧也好、大清也罢,租界内外,完全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极力拥护,生怕大清国亡了;一边则是巴得不大清国快点灭亡。

随着这种思潮的不断发展,租界内的进步人士便逐渐演变成反抗清朝的革命志士,并形成了清朝国土上的租界与国外的进步华人共同联合的结果。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后来孙中山的同盟会,也才有的辛亥革命,并最终推动了清朝的灭亡,也结束了中国几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高压统治,让中国历史进入到了共和时期。

说清朝是亡于租界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没有租界的存在,或许清朝还有苟延残喘很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