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这么多经验教训,为什么朱允炆还是削藩失败呢?

爱百科 49 0

朱元璋为了接班人的顺利继位,将很多功臣一个个斩草除根,看似给孙子铺平了道路,但却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

朱允炆继位后,身边连个得力的帮手都没有,看似威胁没有了,但其实只不过隐患没有爆发而已,而朱元璋分封的这些藩王,一个个虎视眈眈,在朱元璋眼里,他们可以永保大明江山,但是他们却是朱允炆的眼中的肉中刺。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虽然都是自己的叔叔辈,但他们拥兵自重,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确实是心腹大患,换做谁都会采取削藩政策。

而且朱允炆的削藩并不需要盲目进行,毕竟前朝已经有过这样的先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作为经验教训。

可为什么朱允炆最后还是失败了呢?

说起来,明朝的分封,跟汉朝比起来可真是差远了。虽然明朝的藩王权力也不小,但并不具备治理地方的权利。

但削藩的方式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朝廷上下意见不统一,有的主张用汉代“推恩”的办法曲线削藩,但这个办法有个弊端,耗时太久。不过朱允炆赞同,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避免了自己和叔叔们兵戎相见,既维护了亲情,又削弱了藩王力量。

但是朱允炆的左膀右臂却不统一,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自信,偏偏主张武力削藩,最终朱允炆采取了书生黄子澄的意见,决定先铲除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

本来削藩主要针对的就是燕王,却把最重要的放在了最后,等到朱允炆决定动手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

这里面关键因素其实就是朱允炆本身。

虽然他跟在朱元璋身边时间不短,但说实在的什么都没有学到,这源于他的性格。朱允炆较为柔弱,做事犹豫不决。别说跟朱元璋比,就是跟自己叔叔朱棣相比也是相差甚远。既然决定削藩,那就意味着撕破脸,竟然还念及亲情,朱允炆这种儿女情长决定了他的失败。

削藩策是朱允炆身边的黄子澄、齐泰等儒士鼓动的,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靠嘴,能力不够。

做了皇帝的朱棣同样削藩,有点记吃不记打的味道,明明自己就是这样篡的位。可其实他的力度比朱允炆差远了,他也知道逼得没办法只有造反这一条路。

可见削藩并没有问题,只不过是人不同,方式有差别而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